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企业用工由一元用工模式逐渐转变为多元用工模式,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用工机制灵活,人工成本降低,分散经营风险等优势,但也产生薪酬待遇存在差距、职业发展受限制,流动性强,稳定性差等问题.按照新劳动合同法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如何营造和谐、公平企业文化,完善多元化用工长效激励机制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劳务派遣的用工模式在我国逐渐发展壮大。这种用工方式具有弹性化,受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欢迎,但是也带来许多实际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纠纷。结合我国劳务派遣模式实施现状,综合借鉴国外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及运行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劳务派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劳务派遣运行模式、加强派遣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及用工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对完善和推进劳务派遣模式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劳务派遣作为传统用工模式的重要补充,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劳务派遣工队伍规模的壮大,如何更好地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工会必须研究的课题。一、当前劳务派遣工权益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利益难以保障。由于劳务派遣行为中派遣企业与用工单位分离以及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使劳务派遣工不能与合同制职工同等享受用工单位的车饭补贴、住(租)房补贴等福利待遇,造成了事实上的同工不同酬。  相似文献   

4.
企业劳动用工现状与应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与转型经济的共同影响下,国内企业劳动用工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就业体现为弹性劳动、职业变换频繁、工作不稳定、劳动力市场非正轨化趋势上升;灵活就业比重上升,多元用工模式广泛采用;就业结构向高技能方向发展;企业劳动关系的动态化发展趋势明显.要适应这种变化,企业构建新型劳动关系应坚持法制化与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正视异质性劳动者的经济身份与基本特征,更充分地尊重与满足劳动者的多样化就业需求;积极加强多元化用工模式的研究与选择,并根据外部经济环境因素与内部改革因素等综合调整内部的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涉及三方主体的用工模式中,劳务派遣由于其灵活性和便利性受到企业的特别推崇。近几年来,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趋之若鹜,包括铁路、航空、银行、石油、电信等行业的大型国企,也纷纷将一些非替代性、非辅助性和非临时性岗位工作的老员工改为劳务派遣,其主要原因是想以劳务派遣规避用工风险。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法律层面分析,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务派遣用工的利弊有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中多种用工制度并存的情况已非个别.如何做好多种用工制度下的发展党员工作,已成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关注的课题.笔者通过组织有关人员到15个单位进行调查及对137位职工的问卷摸底(含集体企业职工、农民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和劳务工),综合铁路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实际情况,拟对此问题作一专题探讨,以期求教于广大的理论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给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新课题在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对象是本企业的职工.然而,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职工队伍的构成及其它因素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变化之一:在用工格局上,单一僵化的模式已被冲破.铁路企业的工种之多,是其他企业难以类比的.作为特大型的国有企业,过去铁路职工队伍基本是由清一色的全民固定工构成.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为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新体制,以达到优化劳动组合、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铁路企业单一僵化的劳动用工模式已被打破,大批的全民固定工转制为长期合同工,以此为主体,又相应有了集体企业职工、劳务工、农民合同制职工(以下简称非全民正式工)等,职工队伍的构成比例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人就业观念变化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福清市劳动力的供给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一方面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改善用工环境,树立良好的用工理念;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完善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供求双方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已经成为各行业比较普遍的用工形式,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劳务派遣企业和用工数量呈增长趋势,在缓解就业压力、劳动力储备、促进企业发展等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用工不够规范、劳务派遣职工权益保障欠缺和企业经营(劳务派遣)不规范等问题。必须根据劳务派遣相关法规政策,结合克拉玛依市劳务派遣的实际,探索有针对性的劳务派遣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孟亚生 《学习月刊》2012,(1):51-52,42
随着《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用工制度,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成为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为了节约用工成本,不少企业纷纷采取了外包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赖涪林  付春  肖升生 《唯实》2012,(10):80-82
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资助用工企业提供通用型农民工教育培训是最优选择,但也存在助长用工企业"搭便车"和滥用"人口红利"等风险。为了兼顾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提供公共产品的目标函数,建议政府选择同时资助农民工和资助用工企业构建农民工教育培训风险分担机制,并激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多方资助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是对传统用工方式的补充。但是,由于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完备,目前劳务派遣用工市场呈现泛滥之势,在实务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劳务派遣也成为一些企业规避法律责任的方式,严重侵害了派遣工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劳动力市场秩序。有必要对其从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蒋玲 《企业党建》2012,(12):42-44
随着云南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云南电力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监理业务也迅速增加。为了满足用工需求,公司采取了劳动合同制员工和劳务派遣员工两种用工形式。在新的用工形式下构建和谐的员工队伍这项工作,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粮食企业经过前些年的改制后,已经走向了市场,企业的产权关系发生了变化,利益格局进行了调整,企业的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等也更加灵活。随之,员工的传统思想观念受到了冲击,思想情绪也发生着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课题、新任务和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呢?  相似文献   

14.
就业培训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为劳动者就业创造条件.就业培训只有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随着企业的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在用人问题上,注重专业对口,注重技术的适用性,不再盲目用工.因此,就业培训也必须保证培训对象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培训“适用对口”的人才的关键是掌握用工信息.搞好用工预测有强烈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意识,合理准确设置专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为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和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各级政府正以推行劳动合同,建立和完善用工登记备案制度,企业劳动用工正逐步向规范  相似文献   

16.
黄建鸫 《理论导报》2008,(10):36-37
近年来,针对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匮乏、工业园区用工紧缺等制约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信丰县大力推动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和健全激励人才成长、创业的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开发人力资源,加大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环境力度.天华职业技术学校落户信丰县工业园,有效地缓解了园区企业劳动用工紧缺的矛盾,为破解企业"招工难"问题做了成功的尝试,给我们颇多启迪.……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有用工格局,用工对象在向社会广泛延伸,季节工、临时工则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首选。但如何发挥这些外用工的作用,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安全,为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这则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问鸣 《求是》2012,(18):50
伴随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入,中船集团公司以农上民。农工民用工工为量集超团过公1司2万实人现,跨占越用发工展总作量出的了65突%出贡献。但也不容讳言,农民工队伍确实存在着稳定性差、文化偏低、技能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这就对加强农民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船集团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特业别是加强20、0提8年高以和来完,善集农团民公工司工调作研。并提指出导了下坚属持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许多企业实行了股份制,这一方面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股份制企业党组织应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笔者调查了解了一些股份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情况,对此产生了一些想法。 企业改为股份制后,随着资产结构、领导体制、经营机制、用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一是在工作方针上,要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国有企业富余职工问题已成为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新课题,必须加以解决。一、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力就业采取了完全由政府包下来的政策,企业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招工用工;企业用工制度实行的是固定工制,职工一旦进入企业,就“只进不出”,致使职工难以流动,也使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分流富余职工;企业实行了一包到底的保险福利制度,职工的住房、医疗。养老、交通等完全由企业负责,离开企业就意味着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