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富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则是当前我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重大障碍.当前我国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失衡、阶层比例失调等贫富差距现象已经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了多重障碍.和谐社会语境下贫富差距消解的对策包括:实现对贫富差距的控制、促进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以及引导社会阶层的和谐共进等.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但目前我国在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最终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要从多方面着手,缩小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导致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当前我国贫富差距太大。因此,调节收入分配政策,缩小贫富差距,启动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就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 一、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收人普遍增长的基础上,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分化作用,使得收入差距拉大,最终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1)个人收入差距扩大。据推测,我国目前亿万富翁已超过1000人,百万富翁300…  相似文献   

4.
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必须充分分析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六届六中全会理论创新点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细读《决定》全文,种种新意扑面而来,其中"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提法。这意味着党和政府将致力于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据有关部门组织的上海市民问卷调查表明,对于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有74.6%的市民认为是“贫富差距”,居各个影响因素之首。因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合理调节收入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一、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继续扩大1、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增长十五期间,上海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1.9%,实现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36217元,增长到2005年的67417元,超过8000美元。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如何认识合理的个人收入差距?如何评价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状况?如何解决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谈一些浅显的看法。一、合理收入差距的界限或标准为了正确认识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首先应该正确认识我国合理个人收入差距的界限或标准。社会主义的公平和平等是否定阶级差别,承认劳动差别的公平和平等。但由于社会主义的公平和平等,作为一个社会历史性因素不能象自然科学中的概念那样,有一个准确的数量标…  相似文献   

8.
齐卫平的“构建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一文指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任务后,“和谐社会”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议题。文章分析了提出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针对性、论述了影响社会和谐的两个突出问题、阐明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认识解决腐败和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吴成蛟 《学理论》2012,(19):32-3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不断攀升的基尼系数以及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亟待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基于对我国贫富差距现状以及影响的分析,试图寻找到实现合理贫富差距这一目标的对策,以防止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间的联系逐渐增多。区域性公共事务日益增加,理顺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成为摆在管理者和学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逐渐成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毋庸置疑;良好的政府间关系有利于缩短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谋求共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现出来,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成为现在我国社会发展一项极为紧迫、重要的任务。因此,作为社会矛盾缓冲地带的公共领域便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所在,而在公共领域之中"轿车文明"的发展则成为当下中国最受关注的公共话题与问题之一。通过分析我国公共领域中"轿车文明"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提出建议如下:创新城市交通空间设计理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转变自身观念,采取新理论、新技术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王璐 《学理论》2013,(4):32-33
改革的纵深发展给我们带来巨大成果的同时,我国的贫富差距也日益扩大。贫富差距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各国、各时代皆有之,一定贫富差距的存在也是合理的。然而,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却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越来越突出的障碍。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正视我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并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3.
谢思懿 《学理论》2013,(13):14-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它带来的不仅是国家经济的全面腾飞,也使得中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情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人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广大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垄断性行业不合理的高收入,在人与人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大的贫富悬殊等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也使得人们对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有了许多不满,这些不满情绪势必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切实理顺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构建一个公平,公正,人人满意的个人收入新局面,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到"执政能力"这一高度,反映了党对执政问题的全面认识,显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重大战略课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必须努力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一要发挥引导舆论、鼓劲造势的作用,奠定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社会最基本的和谐,是人们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民有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我国城乡贫富差距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产差距、消费差距和社会保障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城乡居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唐若兰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把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防止两极分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特点及现状第...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坚持和谐社会的理想价值取向,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摆脱平均主义和同步富裕的幻想,通过先富、后富、共富的相继协调和波浪式发展,使中国社会发展到摆脱贫穷、实现温饱和总体小康的新阶段,为和谐社会创造了现实的物质条件;同时为了避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和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在社会财富流向的过大差距,强调通过各项政策设计避免过度的贫富差距,加快和谐社会的实现步伐。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体。这是因为,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13亿人民提供一个民  相似文献   

19.
在阐释公平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并提出了缩小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分层和贫富差距问题是社会分层问题的折射。这一问题已然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负面因素。本文认为:保障民生,缩小社会性收入差距;提高合理的社会流动性;进一步加大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核心作用;弘扬大学精神和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乃是当前消解校园阶层意识和贫富差距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