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菲尔 《人事天地》2008,(6):14-14
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是美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第26任总统。他成为美国总统时年42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在任总统。在美国,像安德鲁·杰克逊一样,他也已成为了时代的符号,是清新、阳刚政治风格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美国民主党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社会优位协商模式。无论是在总统选举中还是在日常的非选举政治中,就民主党与社会关系而言,职业化社团都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美国社会优位协商的实质是职业化社团的优位协商。社会优位协商模式在美国的形成主要归结于美国政党的虚弱性、美国社会的强自组织性以及美国的总统内阁制等因素。这种社会优位协商模式有其优点,即其代表了一种多元主义的理念,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解。然而,这种社会优位协商模式也不是普遍适用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社会优位协商模式可能是需要慎重选择的。同时,在美国模式中表现出的职业化社团倾向也需要审慎看待。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美国政治生活中最受尊敬的文献之一。但是,它是这样一个文件,即使那些事实上并没有获得大众的绝大多数选票支持的白宫候选人,也会按部就班地摆弄它。它给予怀俄明州投票的权重与加利福尼亚州一样多,而不顾加利福尼亚这个由牛仔组成的州的人口数是怀俄明州的七倍之多这个事实。它赋予美国总统根据他的政治见解就可以否决国会两院的立法议案的权力。对于一个共和政制来说,这是反映了当下美国人的制度需求和制度匮乏的良方吗?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大武装力量的总司令和美国外交政策的最主要制定者,美国总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强有力的职位,能够移动和摇撼整个地球”。二战以来,几乎每次美国总统选举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当时的国际形势。今年也不例外,本属美国内政的美国总统选举,由于美国超强的国际地位,成为了2004年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通过回顾 2004 年美国总统选举,同时展望这次选举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具有较大现实意义。一、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简要回顾从选举进程来看,热热闹闹的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大致经历了 3 个阶段:第一阶段(2-6 月),民主党党内经过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总统竞选过程耗资巨大,竞选经费逐年攀升。美国政治选举过程对于金钱的旺盛需求,使美国富人阶层通过向总统候选人提供竞选资金,从而影响美国政治经济决策成为可能。同时也反映了美国政治的实质是服务于特殊阶层的金钱政治。由于金钱政治旨在维护和扩大特殊阶层的利益,不仅违反了美国民主政治中"人人平等"的原则,导致国家政策并未反映真实民意,而且为美国社会和国家治理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6.
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美国政党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通过政党的标签和认同作用,划定了两党总统候选人特定的选民群;再利用其历史形成的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强大的筹资能力,强力支持他们感兴趣的总统候选人,对美国总统选举产生很大的影响. 了解美国政党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总统选举,有助于预见美国总统选举,从而有利于把握美国政治的脉搏.  相似文献   

7.
陪审团制度作为美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斯坦福大学《学生司法宪章》中,陪审团制度作为校园司法制度的核心,发挥着实践民主,实现公平的重要作用,它从校园陪审团的设立、产生程序、工作方式等方面保证了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实现,不仅使受指控学生得到公正审理,还为大家展现了美国校园民主政治的架构,提供了了解美国社会现象的窗口。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宣誓就职,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宪法面前对美国民众发表就职演说,这已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不成文的惯例.从1789年华盛顿就任第一任总统以来,每届新任总统都发表或长或短的就职演说,连任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微信作为在海外华人当中广泛使用的社交媒体,在华人社会当中形成了政治参与和动员机制,创建了具有独特形态的场域。海外华人利用微信开展各种政治助选活动,以体现华人的意志,已经在美国总统和法国总统大选,以及在其他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得到充分实践。本文以海外华人利用微信实践政治参与作为切入口,探讨微信在作为少数族群媒体时所形成的独特场域,并在华人参与当地政治活动中展现特殊的政治动员功能,指出其在介入华人所在国的政治竞选所面临的争议甚至政府打压的后果,提醒华人要合法合理地利用微信在当地参与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宣誓就职 ,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宪法面前对美国民众发表就职演说 ,这已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不成文的惯例。从 1 789年华盛顿就任第一任总统以来 ,每届新任总统都发表或长或短的就职演说 ,连任也不例外。不少就职演说已成为政论文中的典范 ,约翰 .F .肯尼迪仅不到一千四百字的演说词中就有大量的妙语佳句和精彩段落 ,至今仍广为流传。仍有人撰文探讨其中的修辞 (详见向雅莉 2 0 0 3) ,可见此类政论文不仅有其政治的价值 ,而且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正如高辛勇曾在北大的学术讲演中提到的 ,修辞可以传达意识形态 (如政治家用修辞手段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