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城北新桥附近的居民发现,有那么四五十人,每月的第一个周末便像定期的潮汐一样,从四面八方涌进一家名叫华夏音响服务部的店铺。他们中间有的年过半百,有的不过二十出头;有的衣冠整齐,有的不修边幅;最后赶来的那个年轻人吃力地从一辆手摇三轮车上下来,撑着双拐推开店门。“又来了,这群音响发烧友!”人们说。“发烧”一词源于香港俚语,指的是对某一事物狂热依恋,以致如痴如醉。顾名思义,令这群“音响  相似文献   

2.
投诉无门?     
陈树中先生是陈济堂将军的第四子.全国解放前夕去了海外,此后40年未再返回大陆。两年前广州市政协邀请陈先生回内地观光,有人劝他说:回去不好办,要有个单位“照”住你,才不会有麻烦。陈先生想,有政协“照”住我,还怕什么。他回来一看,感受多多:接触到的一些领导人“很开明,和蔼,官民关系相当沟通”。今年2月,香港有位区议员的姐姐想回番禺一趟,竟找到他作“关照”:“你认识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他是发明家,因为他发明和改进了多功能BP机,并拥有香港专营权,他研制生产的“八用镭射传呼机”被誉为“腰间中文字典”;也有人说他是工业家,因为目前香港市场上有数十万部BP机是他的  相似文献   

4.
1993年9月至94年3月,我与邱恩田老师同赴香港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术研修。除专题的研究与收集资料外,我对香港的学术界,特别与我们本行有关的学术圈亦饶有兴趣。现就一已所知,贡献大家,聊作参考。 香港是国际性大都会,面积千余平方公里,人口600万,98%为中国人。目前其金融地位居全球第四,港口吞吐量居亚洲第一,人均GNP已达18000美元,是全球华人地区或国家中最高者。香港在亚洲“四小龙”中成就举世瞩目,有所谓“香港现象”或“香港奇迹”之称。香港的繁荣是与其重视教育、繁荣学术分不开的。香港的朋友们常对我这么说。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到餐馆吃饭将剩余的饭菜“打包”拿回家已属平常之事。关于“打包”,有人以为来自国外,有人说来自广东、香港。其实,老北京早就实行过“送折罗”。  相似文献   

6.
香港,绿晶酒店。连日来令人目不暇接的游览即将结束了,我们携着行李在酒店大厅准备登上归程。没想到,一场奇遇出现了。“你们是从广东来的吗?”身后忽然有人用普通话问。这是到香港八天来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普通话。惊讶中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位三十开外的先生。可能是我们周围的人所佩带的“广旅”胸章引起了他的好奇。我们还未反应过来,这位先生已经急不及待地自我介绍起  相似文献   

7.
再说香港赛马,看在那些“大鳄”们的眼中,动则十万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注,以图搏一个大大的彩头。于是,“买马”变成了商战,已不单单是下注那么简单。巨额的利润吸引着冒险家们,自然,商战中的投机取巧,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在马场上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人说这是狡诈,也有人说是智商的较量。总而言之,你要参与赛马,你就必须面对。“贴士”保密的“巨额过关”赛马场上,常常有一些大买家们突然在某匹马上下重注搏杀的情况,香港人将此称为“巨额过关”。“大款”们下的注码颇为惊人,少则百万,多则数百万。搏彩何以敢如此大胆?一般认为,此乃有“内幕消息”也。否则,人们是决不敢用大笔金钱去开玩笑的。笔者今年访港时,就曾亲身经历一位大买家搞“巨额过关”的情景。在一场比赛前的数分钟,有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8,(11)
给黄宏生先生的一封信 何仰捷(香港丽新集团)(?)的黄宏生先生: 您好。拜读阁下发表在《南风窗》的“勇(?)业家”一文,深有同感。尤其阁下在谈及第四点“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时,在海内外众多著名企业家中,将香港丽新集团主席林百欣先生列为阁下“最钦佩的企业家”,令我感动。  相似文献   

9.
时髦的古董     
数月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恢复使用“同志”这一称呼,马上被嗅觉“超人”的香港电视台当作一条新闻予以报道。促使香港电视从业人员敏感起来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近10年来,内地“同志”已逐步为从海外“引进”的“先生、小姐”们代替。“的士”“波士”“卡士”“贴士”们在广州满街走,这很大程度上是香港电视节目影响的结果。今日的广东,你只要打开电视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当地电视台引进的香港电视剧。一些年青的广州人首先从广播电视中发现,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竟是如此不同——广州人说:“在今年第×号台风影响下……”,香港人则说:“台风黛蒂今晚在本港登陆”……从香港电视中学几个词汇,早已成为“时髦”的一种标志。不过,假如你一味以为香港粤语够洋气,那就错了。其实,香港人不但热衷于引进“洋话”,一旦“老土”起来也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10.
香港人总喜欢流行点什么,这几年持续不衰地流行移民,大有令香港人走楼空之势,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担心,因为与此同时,每年亦有大量“新移民”定居香港,尤其是从大陆来的“——阿灿”。他们初来乍到,自然有点不适应,但中国人的勤俭起家之风,香港地机会多的条件,使这些“阿灿”们迅速与环境同化,成为香港建设的一股活力。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有许多“阿灿”到香港定居,如今一晃十几年,他们也在那里有了  相似文献   

11.
荒诞川剧《潘金莲》在香港引起了轰动。按本地观赏兴趣,香港人把该剧改编为歌唱舞台剧,剧名也改作《一女四男》。但奇怪得很,无论是街头的海报或是报纸上的广告,均把《一女四男》写成《一女三男》。据说,这还是有名的摄影家水禾田先生设计的呢。有报纸说,把“四”写成  相似文献   

12.
朋友,你到过香港吗?假如你留意的话,走在九龙最大的一条街上——弥敦道,快到油麻地的伦敦大酒家斜对面,你会看到大厦墙壁上四个赫然大字:林真教授。你还可以在地铁站、香港大会堂、电视里、报纸上,看到他的形象,听到他的演讲,读到他的文章。林真何许人也!有人说他是个“睇相佬”(看相算命),江湖术士,如今发达了,也来附庸风雅。其实,香港文坛素来沉寂,作家地位低微,入息有限,未见有人以作家为荣者。“万般皆下品,唯有金钱高”的香港,视作家为草芥,一向称为“写稿佬”、“爬格子动物”。  相似文献   

13.
在“巨龙杯”银利来桥牌赛的颁奖会上,刚刚获胜的聂卫平想起了海峡对岸的好友沈君山。目前按台湾当局的做法,他们仍无法通邮。“聂大帝”(现时北京流行的聂卫平的绰号)在宴会间求教各人;“我怎样才能让沈君山收到我的信呢?”有人说:“你把信写好,装两层信封,外面一层写上寄给香港朋友的,里面一层写沈君山的地址。当香港朋友收到后,撕掉外皮,把信从香港发出,不就可寄到台湾去了?!”大概这方法还是麻烦,“大帝”沉吟未语,这时  相似文献   

14.
流沙  陈程 《法制博览》2008,(2):47-47
有个杭州姑娘,在香港演艺界混出了点小名气,赚下了千万家产。她做的第—件事就是在香港购房,香港一家媒体在文娱版上是这样报道这件事的:“×××浅水湾置豪宅。”  相似文献   

15.
“哗啦哗”,银色的瀑布从天而降。一会儿,一把花花绿绿的女伞,护着一个老妇人小心翼翼地从水帘洞中走出来。这是出现在广州河南南村涌尾角横,化工原料公司宿舍的四号楼的景致,这个“水帘洞”已存在三年多了。可惜这里的“洞天居士”们没有太多的闲情逸致去领略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野趣。因为,他们的居室内墙早已水渍斑斑,潮气四溢,无论组合柜、大沙发,一律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金融风暴洗礼的香港,已将“数码港”和“中药港”作为未来的两大经济增长点。数码港的主角是“小超人”李泽楷,那么,“中药港”的主角呢? 中药港呼之欲出 今年7月6日,香港工业署召开记者招待会,正式公布特区政府制定的“香港中药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大纲”,计划分四个阶段逐步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中  相似文献   

17.
谢玲死了!这位48岁的女工程师从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的顶楼天台上,“呼——”地一声长啸,纵身跳落。时间是1986年6月17日上午11时。这位弱女子的惨死,在香港新闻界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有人责她轻生,有人为之惋惜,有人深表同情,有人揣度猜测……在那繁荣喧嚣的社会,血肉横飞的跳楼新闻常常出现,新闻界渲染热闹一番后,又似流星划过长空瞬间即熄了。快节奏生活的香港人很快就把她淡忘了。但是,有一大群同病相怜的人并没有忘怀,怀念之余便是反思! 谢玲出生于广东潮州市,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学院水利系。1980年,全家获准赴港定居,她偕同丈夫及子女从春城昆明举家来到香港。她的丈  相似文献   

18.
在香港,“外星人”的意思是此人很难接触,不通人性,和地球人脱了节。香港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长大了就表现出以我为核心的性格,对人不理不睬,对事不闻不问,故此也称为“外星人”。广州是否也有“外星人”呢?前不久,广州的一位朋友请我吃晚饭,在北京路找到一个馆子,落座之后,我试向服务员小姐问了一句:“有没有三菜鱼?”那位小姐回望一眼,便不哼不哈地返回自己的岗位。朋友点了五个菜一个汤,谁料吃到第三个菜就接不上了,我不得不再向刚才那位小姐询问,但她好象不懂我的语言,依旧不哼不哈。直到朋友准备结账了,第四道菜才端上来,而那位小姐总算启开金口:“其他的菜没有了!”我们真是可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不仅是关于中国国家统一的制度设计,也是对两岸四地未来现代化发展图式的宏大构思。这一创造性构想的提出,既与邓小平的个人特质有关,也有现实的前提和科学的方法论依据。作为一种“理念型”建构,“一国两制”构想及作为其体现的《基本法》,可以也需要在“一国两制”之香港澳门实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甘愿受罚     
香港有家公司,每个柜台上都写着:“本公司经销的商品样样便宜于别的公司,若顾客发现价格高于人家,甘愿五倍受罚。”于是该公司生意很好。有人向该公司老板打听:“贵公公司有没有受罚过?”老板笑着回答:“我的公司采取薄利多销的原则,商品的确比较便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