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号互动是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行动过程。其更关注行动者的行为在特定情境之下的符号意义,以及其他人对该符号意义的理解。符号互动的意义在于,其能够促进社会成员对自我的认识,可以合理满足行动者的各项需求,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将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理论引入犯罪学研究,以其为理论基础对犯罪原因进行解释,将有利于对引发犯罪的矛盾的尽早发现,有利于我们对犯罪动机形成过程的掌握,有利于我们从人际层次出发对犯罪的形成过程进行有力探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逐渐实现了从理念向实践的转化,在此过程中社区成为其转化和承接的载体和重要支柱,也是多方利益主体间交互和博弈的重要场域。如何破解多方参与的困境、各方利益如何互动和统合,最终形成一致的利益联盟,是智慧社区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南京市四个智慧社区的建设为个案,通过对多元行动者的角色、利益与互动策略的"深描",力图展现智慧社区建设的运作逻辑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社区的建设者包括以街道办为核心,技术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参与的行动主体,由于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诉求,需要核心行动者设立强制通行点(OPP),引导各行动者进行利益的表达、互动与传递,从而克服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障碍,形成一个动态的行动者利益共同体,从而呼应中央提出的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格局理念。  相似文献   

3.
通过借鉴经典政策议程设置理论,本文对目标群体社会建构和政策设计框架"目标群体命题"做了进一步理论扩展和实践应用。研究认为,从目标群体的社会建构迈向最终公共政策的过程,需要从目标群体属性、制度环境、行动者及其话语策略来探寻政策议程转化的理论条件。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中不同的行动者基于一定的制度环境,通过运用各种话语策略将自己赋予目标群体的理念进行包装与推销,在形成主导性话语优势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之上,使得与目标群体相关的社会问题能够成功地引起决策者的注意,纳入政府议程,最终实现"观念"的制度化。以9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农民工管理政策变迁的考察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主流社会对于农民工从"负面"到"正面"的社会建构是如何不断地渗透、形塑、影响着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命运安排。这也意味着,我们以往单纯基于社会事实论而形成的政策科学理论需要进一步重新予以审视和反思,否则,社会建构所承载的意义象征和符号形式将会作为"政策不平等"的起源,支配着现实生活的不公。  相似文献   

4.
一、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网络互动网络互动,简单地讲就是网上的交往方式。其类型可分为网络自我互动、网络符号互动、网络人际互动三种。网络自我互动,即网络个体心灵的自我与网络中塑造的客我之间的社会互动,具体指个体的各种论坛、聊天室、网络社区中所扮演的特定角色;网络符号互动,即运用符号要素进行的社会互动,具体指字符、图形、文字、影音、照片、录像等符号要素进行的,这些要素含括了互动者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个性等内涵的社会互动;网络人际互动,即网络群众之间的网络人际交往活动,以及网络群体之间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  相似文献   

5.
犯罪控制论之犯罪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结构是指事物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的搭配与组合,它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如何正确理解犯罪结构是我们在控制犯罪过程中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尽管犯罪结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准确地把握犯罪主客体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是我们进行犯罪控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理论与方法在特定时空的行动者理性嵌入及互惠预期的推动下,通过进行中观层面的结构嵌入,形成了特定网络的结构化、培训者资源和培训教材;云南省妇联系统作为被嵌入者,又从妇联的制度结构、话语情景及嵌入者身份、规范等方面赋予了嵌入者种种社会规定性,发挥了参与性培训的工具性作用,在嵌入者与被嵌入者互动的过程中,构建了特定的培训场域关系系统、传播和再生产社会性别知识并重新型塑参训者个人。参与性社会性别培训作为社会性别理论嵌入、尤其是自我嵌入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有效性,但也有局限性,面临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生成中,从腐败犯罪动机的产生到犯罪行为的实施,并非行为人单方面作恶的结果,其间还存在企业组织在与民营企业家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利于腐败犯罪动机外化的犯罪情境的刺激。这一犯罪情境的形成不仅与各种具体的外部客观事实作用相关,也与行为人对这些客观内容的主观体验密切相关。最终这一犯罪情境促成行为人形成具有具体指向性的腐败犯罪动机,并将其转化为外在的事实性侵害行为。  相似文献   

8.
想象理论是英国浪漫派诗人塞缪尔·柯勒律治整个诗论的核心.在吸收康德和黑格尔主体理论的基础上,柯勒律治提出了第一性和第二性想象,认为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理性思维的一个象征符号.主体与其体验过程是跟自然进行互动的方式,而想象则是将主客体的有机结合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警民之间的互动,达到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凝聚社区向心力、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目的。但不管在理论界还是在实战部门,对警民互动的理论基础缺乏研究。社会契约论(Thesocialcontract)、变革管理理论(ManagingChange)、破窗理论(BrokenWindowTheory)和社会控制理论(SocialControlTheory)作为警民互动的四个理论基础,为实战部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想象理论是英国浪漫派诗人塞缪尔·柯勒律治整个诗论的核心。在吸收康德和黑格尔主体理论的基础上,柯勒律治提出了第一性和第二性想象,认为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理性思维的一个象征符号。主体与其体验过程是跟自然进行互动的方式,而想象则是将主客体的有机结合的媒介。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意义的获得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新知识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框架内,所进行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之后而形成的。在建构主义指导下可探讨和设计与《社会政策》课程教学相契合的互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国家略有不同,我国的仇恨犯罪并非由宗教差异及宗族歧视等极端的社会矛盾引发,而是源于普通的社会矛盾。在仇恨犯罪发生之前,行为人往往处于冲突当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行为人将冲突理解为偏见、歧视、侮辱、嫉妒等。受这种心理状态的影响,行为人产生仇恨情绪,再加上我国传统复仇文化的刺激以及正当复仇途径受阻,最终导致了仇恨犯罪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行为人与被害人的不良互动是触发仇恨犯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犯罪学意义上的再次犯罪是指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种犯罪态势,它包括同一个犯罪人再次犯罪、同一类犯罪人再次犯同类犯罪和社会任一个成员在其他社会成员犯罪后实施同一种犯罪三种情形。我国目前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成员再次犯罪形势严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有再次犯罪刑事政策结构失范、功能不全,因此,我们要在完善现有再次犯罪刑事政策理性主义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健全科学主义再次犯罪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4.
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空间与社会相互交织、相互塑造。田子坊近百年空间形态演变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动因。本文将以田子坊这一文化产业园区作为研究的个案,采用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法,从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微观互动出发,来分析该社区空间形态的演变。通过考察各个行动者在空间实践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空间形态的演变是一种基于行动者之间微观互动关系的社会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必须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在犯罪学意义上,黑社会性质犯罪建立在典型的黑社会犯罪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刑法学意义上,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指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以及境外黑社会成员到我国境内发展成员的行为。其特征也即该罪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6.
对被害人的研究是对社会犯罪现象的一个研究角度,犯罪与被害都不是一个绝对静止的概念,二者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研究被害人的心理演变,提高防范被害的意识,减少被害的发生,亦即减少了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刑法意义上,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我国刑法所惩治的犯罪,首先是人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是犯罪客观方面的首要因素。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纷繁复杂,刑法理论将其抽象地概括为两种基本的形式:作为和不作为。在刑法理论和实务界,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是对不作为认定为犯罪并处以刑罚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目前由于有的不作为犯罪不具有行为性,显露了我国刑法的立法缺陷和刑法理论的欠缺。因此,对现代刑法理论进行修订以及对我国刑法予以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性死亡",到青年网络亚文化的自嘲实践,"社死"经历了一个语义扩张和转型的过程,涵盖了从严苛的外部制裁到轻微的自我调侃在内的不同语境.但其语义的核心内涵始终没变,它昭示了如下这样一种社会制裁机制的持续存在:违反社会公认行为规范的人,将会受到(或将担忧自己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孤立、排斥与污名化.数字化生存和数字敞视的状态,为"社会性死亡"的频发提供了技术和文化基础;与此同时,"社会性死亡"也表征了人们维护行为规范、追求道德统一性的互动实践:当社会价值规范处于变迁和调整的时期,这些实践的冲突势必更加频繁,乃至反过来损伤社会性,最终有赖于其他社会控制手段和行动者的自律来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9.
重视对当代犯罪中观、微观规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犯罪成员的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的变化规律、犯罪的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的实证研究,将对研究犯罪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犯罪情境是一种与犯罪相关联的,可以被犯罪所利用的有利于实施犯罪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犯罪情境预防就是在解犯罪情境内容基础上,通过研究犯罪主客观情境因素,以社会作为载体和媒介.对犯罪进行预防的理论与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将西方"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理论与我国犯罪预防的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我国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