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个人都有朋友圈,"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朋友都是普通百姓。他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他与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与他们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不仅如此,他还多次住过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经豫东兰考县境,多次泛滥改道,留下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1962年,正当“三害”严重威胁兰考人民生存的关键时刻,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他深入调查研究后,立下雄心壮志:“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在焦裕禄的倡议下,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14,(10):34-37
"我要亲手掂掂兰考‘三害’的分量"扎根大地,方知风雨岁寒;扎根群众,方知烟火五味。焦裕禄体察兰考"三害"的分量,凭的是自己亲手掂量。这种掂量,源自对一方水土的深沉的爱,源自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的作风。亲手掂量,让他与百姓感同身受,也让他把名字刻进人民心里。焦裕禄带领洽“三害”调查队骑自行车出发了。视野中看到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荒沙地。他们看见路边几个社员在整地。焦裕禄问:“这个村子叫啥?”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4,(8)
<正>捧读根据当年兰考县委档案整理而成的《焦裕禄在兰考的470天》,深深被焦裕禄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所感动。这部书以日志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发生的一个个感人故事,集中体现了焦裕禄精神深刻内涵,其中焦裕禄与群众广交朋友就值得好好学习。每个人都有朋友圈,"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的朋友都是普通百姓。他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他与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  相似文献   

5.
足迹与政绩     
一个人留下的脚印叫足迹,一个干部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贡献叫政绩。俗话说得好,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干部的政绩究竟如何,要从其走过的道路去寻找。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治理兰考县的 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在担任县委书记近两年的时间里,忍着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舍、田间。风沙最大时,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暴雨来临时,他第一个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两年中,他的行程达5000余里,搜集了“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并与县委其他领导一起,研究制定了治理“三害”的科学规划。在他的带领下,兰考人民经过艰苦奋斗,植树治沙,一步一  相似文献   

6.
1964年5月14日,中共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逝世,年仅42岁。一个多月后,仍处于悲痛之中的兰考县委通讯干事刘俊生,找到《河南日报》"党的生活"专栏编辑郭兆麟,提出要写一篇《兰考人民满怀信心迎丰收》的稿子。这是焦裕禄生前给他出的最后一篇报道题目,他要完成焦裕禄的嘱托,将兰考人民除“三害”(指内涝、风沙、盐碱)的经历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可是,郭兆麟却说:“七一快到了,写个党的好干部吧!”  相似文献   

7.
1962年冬天,饱受涝灾、风沙、盐碱等三害蹂躏的河南省兰考县,群众食不果腹,县长吴荣先却整日琢磨如何奔前程,希望通过举办“重要的展览会”引起上级重视,捞取政绩;刚履新县委第二书记的焦裕禄,一上任就带领干部群众造防风林、翻盐碱地、挖排水沟……两年下来,三害减轻,焦裕禄却罹患肝癌去世。对焦裕禄,兰考群众自发为他送葬;对吴荣先,群众则骂他“没人味”。  相似文献   

8.
焦裕禄精神     
融冰 《党史博览》2021,(5):封2-封3
1962年12月,焦裕禄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自然灾害频繁,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人民生活十分贫穷.面对困难,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群众战天斗地,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坚苦卓绝的斗争,奋力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  相似文献   

9.
穆青  冯健  周原 《新湘评论》2009,(9):58-59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就在兰考人民对涝、沙、碱三害全面出击的时候,一场比过去更加严重的灾害又向兰考袭来。1963年秋季,兰考县一连下了13天雨,雨量达250毫米。大片大片的庄稼汪在洼窝里,渍死了。全县有11万亩秋粮绝收,22万亩受灾。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5,(7)
<正>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公仆 1922年,焦裕禄出生在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一个贫苦家庭。做过苦工,也当过民兵的他在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等职。1962年冬天,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当时正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焦裕禄组织调查队,在全县展开走访调查,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县委掌握了"三害"的第一手资料,把全县抗"三害"的战斗部署放在一个更科学更扎实的基础之上,一个要在三五年内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制订出来。在封沙、治水、  相似文献   

11.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句古话。意在说前人要为后人造福,或者说后人应享受到前人所造的福。一提到这句古话,便不禁想起焦裕禄为后人造福的感人事迹。上了些年纪的人都还记得当年兰考的穷样子:盐碱通天边,风沙遍地走,内涝连年有。这“三害”迫使人们只好背井离乡去...  相似文献   

12.
沈小平 《党课》2014,(9):35-36
1962年12月,焦裕禄来到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面对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巨大困难,带领全县人民顽强斗争,奋力改变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  相似文献   

13.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学习焦裕禄精神,都以焦裕禄为榜样。"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很敬业,他的敬业,体现在为了让兰考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治理"三害"内涝、风沙、盐碱第一线。焦裕禄在兰考只工作了475天,焦裕禄的时间去哪了?有人记录道:"在飞沙中,在暴雨中,在寒风里,在骄阳下;在大雪扑面时,在泥泞跋涉里;在大年三十贫困的农户家里;在油灯摇曳长夜不眠的办公桌前……475天,是焦裕禄在兰考的所有日子。"  相似文献   

14.
正50年前,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作为一任县委书记,他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带领兰考人民与盐碱、内涝、风沙当时危害人民生存的"三害"搏斗,最后牺牲在岗位上,他战天斗地的精神、朴实务实的风格、亲民爱民的品格经《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后,感动了几代中国人。50年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的兰考是"最穷、最苦、最难"的"三最"之地,焦裕禄访贫问苦是其带领兰考干部群众开展抗灾自救、治理"三害"工作的一大亮点和鲜明特色,其中,焦裕禄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抗灾自救、治理"三害",致力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成功实践本身就是一本鲜活的抗灾自救、脱贫攻坚的生动教材,对当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品读《旗帜》,从焦裕禄、杨善洲到沈浩、兰辉,他们身上始终有一种为民情怀,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他们贴近百姓生活、倾听百姓心声,多抓百姓关心的事、多帮百姓面临的难题,他们共同的特质就是爱民、为民、体谅民心。保持为民情怀,焦裕禄在兰考的470天里,给百姓留下无尽的思念,给党员干部留下不竭的精神财富。他即便没有做什么震天动地的事,但凭这种为民情怀,改变了兰考人面对"三害"的态度,鼓励着兰考人把贫困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电影《周处除三害》热映,让“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更为人熟知。根据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的记录,所谓“三害”,指的是平时在乡里横行霸道的周处、义兴河中的大蛟,以及山上一头跛脚的老虎。乡民希望“三害”能够自相残杀,有人就怂恿周处去杀蛟和虎。周处同意了,先上山杀了老虎,又下水寻找大蛟,一连三天三夜,追踪几十里,终于斩杀了蛟。乡民以为他和蛟同归于尽,正互相道贺着,周处回来了。他这才知道自己名声有多差,就萌生了痛改前非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13,(5):34-34
<正>河南省兰考县是个重灾区。焦裕禄初来时,县里原设有一个颇具当地特色的"劝阻办公室",但干部们快腿快脚还是堵不住外出逃荒的灾民。1963年元月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临时召开县委会。他没有宣布议程,而是把大家带到火车站,去目睹成批成批灾民逃荒的令人痛心的场面……有着同样逃难经历的焦裕禄下定了决心,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把兰考的"三害"治住。他毅然把消极的"劝阻办公室"改建为积极的"除三害办公  相似文献   

19.
蔡定雨 《学习月刊》2014,(11):41-41
榜样的力量穿越时空,精神的血脉传承千古。在学习观看焦裕禄电影、电视剧、报告文学和习总书记兰考重要讲话中,我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焦裕禄精神突出体现了党的宗旨要求和共产党人的为官之德,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出道德的光芒和力量。一、焦裕禄同志高尚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1、勤政敬业。在兰考工作短短475天,他先后跋涉2500多公里,走访了全县120多个生产大队,勘察了所有的风口、沙丘、河渠,摸清了"三害"底细,探索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焦裕禄是人民群众的好公仆,是领导干部的好榜样。他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当地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之际,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战天斗地,努力改变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42岁。1966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时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