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0月14日20时50分,张学良先生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张学良先生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这里,我们摘录“张学良先生的三次婚姻”一文,以夙众愿。  相似文献   

2.
朱余生 《两岸关系》2008,(10):40-41
王国达1959年出生在台湾,1989年开始到大陆寻找商机。1992年底他在上海七宝镇开创力国针织有限公司,从事袜子生产,至今已15个年头。“我的祖先从大陆移居到台湾已经是第8代了。1992年我从台湾移居到七宝镇,从我算起我是第一代……”回忆这段经历,王国达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3.
1993年12月18日,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是就在这一天,一位本世纪东方的传奇人物,悄悄地从台湾搭飞机飞临了这个城市。他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动过震惊中外“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将军。这也是张学良携妻子赵一荻第二次来到美国。  相似文献   

4.
王乐 《协商论坛》2007,(12):49-50
很多年以前,一位亲戚从中国台湾到美国留学了。他写给台湾家人的信,辗转传到我们手里。信上说,他刚到美国时,一切家具,都  相似文献   

5.
台湾过唐山     
《台声》2016,(8)
正来到漳州半年多,作为一个闽南移垦到台湾黄姓家族的第30代后裔,闽南厦漳泉与台湾的风土人情多么的相似,漫游在祖先居住千年的八闽大地,发现在泉州、厦门、漳州都有与我在台湾莺歌家乡一模一样的地名——黄厝,当然住的都是与我血肉相连的黄氏乡亲。在乾隆年间对台海禁开放后,我们是整个家族移居到台湾北部。有偏绿营的小学同学主张台湾人是有"唐  相似文献   

6.
杜维明,194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哈佛一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196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哈佛燕京学社负责人,兼任夏威夷东西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杜维明先生是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两岸学术界所熟知的海外学人之一。日前,记者在北京有幸见到并采访了杜教授。陈:杜教授,从60年代起您一直对传统的儒学及其文化价值进行长期的、自觉的反思和研究,作为一个主要生活在ZO世纪后半期的知识分子,是什…  相似文献   

7.
梁文 《两岸关系》2001,(12):36-37
目前在台湾有许多年轻人抛掉“高堂在,不远游”的千年古训,纷纷到美国去、到欧洲去、到日本去留学……。留学中介机构因此应运而生,以骗取台湾书呆子的钱财为目的。学校证明拿不出,毕业证书五花八门招收一个学生可以收取4、5万元(新台币,下同)的代办费用,台湾每年留学人数至少在5万人以上,若每年有一半的留学生是通过  相似文献   

8.
邰言 《黄埔》2013,(4):78-81
吕正操携信赴纽约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荻赴美国探亲。其时吕正操正在北京301医院住院。3月11日晚,张闾蘅和杨虎城将军之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到医院看吕,告知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消息。吕考虑他们刚刚离台,情况还不清楚,表示等等再说。3月2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广代表党和政府正式宣布:张学良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数十年来,我们对他是十分关心的。现在,他和夫人到了美国,从有关报道上得知他身体健朗,我们对此感到高兴。如果他本人愿意回大陆看一看,我们当然非常欢迎。我们尊重他本人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2001年国庆节过去的第15日,我去高碑店参加保定地区军民共建20周年活动。当晚,因为天有大雾,不宜赶回北京。我急与女儿通话,得知:张学良将军在睡眠中安静地辞世于美国夏威夷。我凄然泪下。可叹这样一位千古大功臣,竟在祖国日益强  相似文献   

10.
1946年11月,抗日战争胜利的第二年,被软禁了10年的张学良再次被迁移。飞机从重庆起飞,不断向东、向南,4个小时后落地,这时张学良知道,他已到了千里之外的台湾。  相似文献   

11.
备礼品,想到了元帅林1999年6月,我以特邀撰稿人身份,随同辽宁电视台大型纪实片《张学良》摄制组去美赴夏威夷采访张学良,有幸贴近了曾掀动了历史一页的当事人张学良将军和知情者,验证了世人对张学良的情感。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敬贤更是伦理道德的规范,专程拜访张学  相似文献   

12.
李遥 《统一论坛》2001,(1):22-23
钱宁先生在《留学美国》一书中列举了两个例子:1982年,一个从大陆到美国的留学生在机场被台湾留学生错当成台湾学生接走,当这位大陆留学生发现自己置身于台湾人的围绕之中时,精神十分紧张,想:“这下可坏了,掉进特务窝里了。”20世纪80年代初,在纽约的  相似文献   

13.
“我是台湾的中国人,也是中国的台湾人”,62岁的王津平这样介绍自己。出身于台北的王津平,自1975年从美国留学返台后,先后任教于淡江大学、台湾世界新闻大学。  相似文献   

14.
林明月出生在台湾桃园.二十几岁到日本、美国留学。1979年邓小平访美.号召留学生归国参加祖国建设。于是,在1979年、1980年、1981年这3年间有100多位在海外留学的台胞相继来到了祖国大陆。林明月就是其中的一员.从1980年远涉重洋回到祖国大陆至今.林明月在上海已经工作.生活了27今年头。林明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亿犹新。  相似文献   

15.
少帅张学良2001年因病在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有人总结他的养生之道有如下几个方面,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14)
<正>"文学即人学"。作家是怎样的人,便会写出怎样的作品;作家人品的高低,规范了作品境界的高低。这在小说家陈若曦身上得到明确印证。陈若曦,生于1938年,是台湾台北县人,父系累代是木工,母系的家世是佃农。若曦天资聪颖读书优异,从台北第一女中,到台湾大学外文系,读的全是台湾顶尖名校。从赴美留学,到工作和执教,也是美国第一流学府。她定居旧金山多年,有能力有机会在台美两地文坛辉煌上升,但她不随波逐流,从写作到做人,坚持人道主义理想,无愧是台湾文学界一位侠女。  相似文献   

17.
正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逝世于美国檀香山,走完了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他的大半生岁月在囚禁中度过,但他的名字始终没有被埋没,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功绩,已经彪炳史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给予张学良高度评价,盛赞他是民族英雄。1991年,张学良获得自由赴美探亲,开国上将,曾担任过国家铁道部部长、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吕正操将军在美国纽约秘密会晤了张学良。  相似文献   

18.
窦应泰 《同舟共进》2008,(10):41-45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逝世后,国内媒体对张学良生前为什么不能回大陆一事,曾发表多篇文章。各种观点争论激烈,莫衷一是。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有待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话题。笔者拟从邓颖超致张学良亲笔邀请函以及张学良的复信谈起。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逝世于美国檀香山,走完了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他的大半生是在囚禁中度过的,但他的名字始终铭刻在世人脑海里。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功绩,已经彪炳于史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给予张学良高度评价,盛赞他是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末,10万上海人陆续移居台湾;在海峡两岸40年的完全隔绝中他们梦萦上海、思绪万千。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祖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的出台和台湾当局封锁政策的有限度松动,移居台北的上海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跨越海峡,回到梦中的故乡。从追忆父辈养育之恩、寻觅当年的旧梦,到悲欢离合、骨肉相聚,这份怎么也改变不了的“上海情”,这股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的情缘,成为上海与台湾两地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不断推向纵深的动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