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翠苹 《两岸关系》2003,(10):26-31
2年前,展现台湾百年沧桑的史诗巨著“台湾三部曲”第一部《台湾风云》出版后,曾在海内外读者中引起轰动。时至今日,第二部长篇小说《沧海神话》即将出版,而第三部《台海往事》也正在进行最后的打磨锤炼。历时8年的创作,“台湾三部曲”的作者阎延文女士也从20出头的黄毛丫头悄然步入而立之年。用阎延文自己的话说,她“是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构筑着‘台湾三部曲’”。是什么力量使得一个文弱的女子忘我地承担起如此重大的主题?怀着钦佩与疑问,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阎延文博士,让我们一同倾听她的创作心历,走进“台湾三部曲”的背后吧!  相似文献   

2.
2014年7月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一个爬满青藤的安静院落,记者见到了因“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而为海内外熟知的作家二月河。通过两天的专访,二月河讲述了一位作家丰富艰辛的创作历程、一位历史研究者对当代政治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整个访谈都闪耀着二月河先生的人生智慧和历史洞见,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3.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4.
杨佩瑾同志是中国作协江西分会主席,作为一个中年作家,近十年中,先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三部长篇小说《霹雳》、《旋风》和《红尘》。他把这三部描写江西老苏区土地革命斗争的小说,命名为《天意》三部曲,这是借用一位当年苏区老人的话,表达作品的主旋律——共产党得天下,是“天意”:即是人民和历史的意志,是一条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这三部约一百一十多万字的长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江西苏区人民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展现在社会主义文学画廊里。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官场风月录》的第一部曲《考察干部》是波涛汹涌,而第二部曲《政界乾坤》是波谲云诡,则第三部曲《市长生涯》乃是波澜老成矣!三部曲的“作曲家”褚兢以其丰富的阅历、独到的见解、老一到的笔触,为广大读者演奏出。一组波澜壮阔的当代社会交响曲.令读者一咏三叹、拍案称奇!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陆读者来说,简宛的名字也许比较陌生。其实,她是一位著述颇丰且个性鲜明的闺阁作家。20多年来,她先后进行了多种形式、多种体裁的写作尝试,成就斐然。她创作的童话集《奇妙的紫贝壳》,获台湾洪建儿童文学奖首奖;她翻译的童话集《现代寓言》,获美国儿童文学科得克奖首奖;她译出的利奥·巴士卡力的文化专著《爱·生活与学习》,畅销50余版而不衰;她结撰的小说集《欲说还休》,以自身特有的温婉、率真与厚重,区别于诸多描写家庭生活和恋爱婚姻的作品,引来了褒扬。而在所有的写作实践中,最能体现简宛精神、工力与才情,即被评论家称之为简宛之“看家本领”的,是她的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与作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文学编辑,收到今年第2期《前进论坛》,最吸引我的自然是杜连成先生的美文《我的作家梦》。此文详细描述了他年轻时到坐落于东总布胡同45号的中国作家协会去拜访著名诗人郭小川的情景:“我是慕名而去,因为我读了不少郭小川的诗,尤其是长句子诗:《闪耀吧!青春的火光》、《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诗人热情地接待了我”,“谈话的时间不长,当时又有一位作家进来,郭小川介绍是萧乾。”人所共知,萧乾先生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挨整,被打成“右派分子”,丢了《文艺报》副主编的职务,从此也就调离作…  相似文献   

8.
祝勇 《北京观察》2001,(11):36-37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普遍患有眼疾,这在中国作家中是公认的。虽然没有明确的诊断,但至少也算斜视——评委们几乎对任何语种的作家都表现过他们的慷慨,但是一面对中国,就成了标准的铁公鸡。诺奖百余位得主中,竟无一位中国本土作家。客观原因是有的,比如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的隔膜等等。我有个朋友在语言学院教外国人学中文,她的学生得用尺子量,才能搞清“己”、“已”、“巳”三个字的区别。汉语的意象是不可译的,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转译为《一个女人和一百零八个男人的故事》,无异  相似文献   

9.
一个卫校毕业的打工妹与“人民文学奖”的距离,似乎遥不可及。但在前不久,相貌平平、一身朴素穿着如邻家小保姆的郑小琼,却与诸位知名作家一起登上了这个文坛权威大奖的领奖台。继而。她的《铁》、《黄麻岭》、《人行天桥》等诗作在网上广为传播。并以嘉宾身份出现在《鲁豫有约》节目中,一时间竟成了红遍大江南北的“诗坛超女”!她是怎样成功的?成名后的郑小琼为何拒绝被作协“收编”拿高薪,而宁愿继续自己的打工生涯7日前。记者对这位传奇女孩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S.》是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家宣称的创作动机是对女性主义的正面描写,但是,文本之中的隐含作者似乎并不能支持这一说法.通过对精心安排的文本结构的分析,文本的潜在话语浮出水面,隐合作者传递出的信号是对女权主义部分极端主张的反思和消解.  相似文献   

11.
“龙应台来了”。仲夏之际端午节前,上海文坛流传着这样一个消息。龙应台是上海民众熟悉的台湾著名作家。她曾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过一篇《啊,上海男人》的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上海男人的抨击与谴责。更多的上海读者对她的《野火集》等文章记忆犹新。不过,这次来的龙应台不仅是作家,而且是一位官员——台北市文化局长。那么,当作家的龙应台与当官的龙应台有没有什么变化和不同呢?笔者带着这些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龙应台在沪期间作了追踪采访,不知读者能否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对"80后"青年的探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每个年代的人,当他们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时,往往备受重视。如今,站在青春最前沿的“80后”开始起飞了。谁是“80后”的代表?2004年2月2日,一位被称为“80后”代表的中国女孩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她直视前方的冷峻面孔。春树——少女作家。她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代表,俗称“80后”。并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4位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能代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青年吗?在接受媒体采…  相似文献   

13.
一位美国女作家,在看到别人评介她的作品时对她用了“女作家”这个称呼而提出抗议,认为这是性别歧视。这在我们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你明明是个女性作家,人家这样称呼完全符合事实,怎么就成了“性别歧视”呢?她有她的理由:一部作品的成败优劣,在于它本身的质量,而与作者的性别无关,为什么人们在评介男性作家的作品时并不称其为“男作家”,而对女性作家却要特别指出她的性别呢?这就是不平等,就是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4.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的小说家。她的女性命运三部曲小说《机缘》《匆匆》《沉寂》蕴含着丰富的主题:爱情是男女两性之间的战争,死亡是人的偶然性和有限性的显现,命运是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合奏。她在小说中关于爱情、死亡、命运的思考和叙述充满着一种存在主义的意味。  相似文献   

15.
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爱我中华三部曲——《爱国情》、《辱国恨》、《强国愤》受到党政领导和读者的好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对该书批示:“很  相似文献   

16.
观点看法     
<正>在唐朝,有个歌妓叫步非烟。——金庸首次回应步非烟“要革金庸的命”。文化大师是历史文化巨人中的巨人,而文化名人则是当代文化侏儒中的高个。在我们这个时代能有几个高个,也是很不容易的。——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悦在他的《<论语>可以乱讲吗——批于丹》中,把于丹狠狠批了一通。作家韩海燕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于丹“这个‘小妮子’,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是童蕾如花儿一样绽放荧屏的一年,除了成名作《亮剑》在各地方台一播再播之外,《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记忆之城》《狼毒花》等剧也纷纷亮相荧屏。而眼下,由她主演的《青春之歌》,正在北京地区热播。在即将挥别2007之际,回望这一年,无论事业还是生活,童蕾都有很多感悟,愿跟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8.
何标 《台声》2000,(12)
林海音是情系台海两岸的台湾作家,她的这个“情”是来自她心灵的、明确而理智的两岸观。她曾经说过,自己“比北平人还北平”;也说过,自己是个“番薯仔”。我们的父辈--老北京台湾人,往往自称是“番薯人”,因为台湾岛形似番薯,台湾人在历史上经历过任人宰割的心酸,所以都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有一颗中国心。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中国是台湾的祖国”,这在老一辈“番薯人”心目中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当 1895年 4月 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台的《马关条约》时,在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痛心疾首地上书光绪,斩钉…  相似文献   

19.
靳羽西很出众,你第一眼见到她时,就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她喜欢笑,笑得灿如孩童。与你谈话时,又感到她的真诚,真诚里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些年来,她分别以学者、作家、记者、电视人、社会活动家及企业家的身份奔忙于东西方之间。美国《国会记录》称她为“真正的平民大使”;《人物》杂志称她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人”;新华社的《环球》杂志选举她为“环球20位最具影响的世纪女性”,并且,把她列在第一位。今年7月,靳羽西又有了一个新头衔:联合国国际儿童教育基金会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大使”。8月1日,在中国北京,代表全球华人的靳羽西第一个承诺了尽其所能“支持儿童”。  相似文献   

20.
李昂是台湾一位有争议的女青年作家,已有两个“爆炸性”作品震动台湾文坛。一个是她70年代初在台湾大学读书时写的短篇小说《莫春》,一个是她80年代初留美归来后写的中篇小说《杀夫》。《杀夫》曾获台湾《联合报》1983年度中篇小说奖,作者自认为它“不仅对系列鹿城故事,以及往后的整个创作,……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接站。”对于这部小说,台湾评论界歧见很大,有人拍掌叫好,说它是“突破的作品”,有人却反感,憎恶,因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