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那天是2001年5月22日,大清早我刚在办公室坐下,一个女人打电话找我,说想见见我,要报案。我说报案请到刑警队来吧,我们有一套立案的程序。她说不行,事情只能给我一个人说,有黑社会要害她,她是看了昨天的报纸才想到向我求援的。我问她是干啥的,她说是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当时我想,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都见多识广,如果报案不大可能这么神神秘秘羞羞答答。不过,昨天的报纸确实登了一个打击黑社会团伙的案子,是我具体办的。我想了想,说行,那我就去见见你!这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孩,很漂亮,坐在一间咖啡厅的角落里等我,一见面我就认…  相似文献   

2.
牵手     
初冬时节,我和女儿一起参加了 2000年“伊美婷美姿容”大赛的活动,那天,评委们现场提问,我和女儿配合默契,母女拍档,真情流露。我说:“在女儿的支持下,我才会勇敢地参加比赛。我和女儿既是母女,又是朋友,我们可以互相影响和启发……”女儿说:“我喜欢妈妈的真诚和她对事业的执著,对家人的关怀。她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而且又是一个很时尚的妈妈……”我俩的回答赢得了嘉宾们的热烈掌声,最终获得了“时尚妈咪大使”的称号。当我和女儿手牵着手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一种幸福满足感从心底油然而升。我突然想起了冰心老人曾经送…  相似文献   

3.
当我采访孤儿无意时,她笑着对我说:“我有‘妈妈’,我有爱。”哭泣的小天意天意从小就很懂事,只有两岁的她在医院里,面对患白血病卧床的妈妈,她说:“找不哭,我听话。”可妈妈却哭成个泪人。当护士抱起小天意离开病房时,小天意哭了,她大声喊叫:“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回家。”护士哄着小天意,自己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她知道小天意的妈妈再也回不了家了。16年前寒冷冬日里的这一幕,两岁的孩子还理解不了其中的含义,盯打那以后,小天意再也没有看见过妈妈,她常常哭喊着要找妈妈。直到6岁那年,她才懂得,妈妈死了,妈妈再也不…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今年15岁 ,正上初中。自从懂事起 ,我就觉得爸妈之间似乎有什么问题 ,他们很少有说有笑 ,但每当和我说话时又都很和蔼 ,所以 ,我一向认为我的家是幸福的。一天 ,妈妈突然给我说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话 ,最后告诉我说她准备与爸爸离婚了 ,我很震惊 ,哭着问为什么 ,她却不回答我。后来才知道 ,妈妈当初嫁给爸爸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是长辈们包办的。后来因为有了我 ,婚姻才得以艰难地维持下来。现在我心里难过急了 ,学习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请问编辑叔叔 ,我能不能阻止他们离婚 ?我既爱妈妈又爱爸爸 ,万一他们真的离婚了 ,我该跟着谁…  相似文献   

5.
逆反     
妈妈是一个很喜欢说话的人,想到哪说到哪,我很烦她的唠叨,不想和她说话,免得她借题发挥,没完没了。当我进入初一后不久,我发现自己眼睛近视了,上课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老师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妈妈不让我们搞特殊 倪萍:你妈妈生前我有幸见过一次。 蒋晓真:是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倪萍:是90年。在北京,她参加一个什么活动,我叫了一声白杨老师,觉得很荣幸。见了白杨老师之后,我那种激动,好像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觉得你不像你妈妈。 蒋晓真:对,绝大多数人一见我就说,你不像你妈妈。因为我性格比较外向,我妈妈比较娴熟,说话很慢。但过了一会儿又觉得很像。我想我性格里有很多像我妈妈的地方,做事特别认真,特别仔细,很稳,我外向的性格又特别像我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比较健谈的人,乐呵呵,比较乐观。 倪萍:你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跟  相似文献   

7.
女儿的心愿     
从女儿上小学时起,我就害怕到学校开家长会。这倒不是因为自己是聋哑人而感到难为情,而是怕孩子因父母是残疾人受到歧视。在女儿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天和小朋友吵了架,那个小朋友很不友好地说:“你妈妈聋哑。”女儿回家后直流眼泪,问清哭的原因,我的心里也酸酸的。 女儿上了初二,有一天,她气呼呼地说:“妈,总有一天我要让同学们觉得我的妈妈很光彩。”我吃了一惊,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她班的同  相似文献   

8.
我对女儿说:贫穷和残疾不是妈妈的过错,妈妈一直在努力。 女儿说:我的妈妈是一位你只能把她消灭,却永远不能把她打倒的人。  相似文献   

9.
角色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劲松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敏说过一个她和儿子的故事。一天,儿子突然对她说:“妈妈,你工作忙,放学就不要接我了。”事实上,王敏在八棵杨社区的工作非常忙.能够开车去接放学的儿子的次数非常有限。丈夫也是民警.几乎也没有时间接儿子。“孩子大了,懂事了。”王敏暗忖。  相似文献   

10.
薇妮 《中国残疾人》2007,(10):58-59
中学时候,我读过一篇美文。准确地说,是从收音机里听到的,题目叫《妈妈的银行存款》,文中的妈妈是一个很要强的女性,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她总是安慰孩子说:没关系的,我们银行有存款。于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银行存款是他们全家的希望!有几次生活非常难熬,孩子总是问妈妈:何不把银行存款取回家?可妈妈总是说:现在还不是最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看着面带笑容,正在食店忙碌工作的妈妈,我不由得想起了4年前的往事。1999年1月15日那天,妈妈从工作了15年的造纸厂下岗了,她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叹息。尽管一家人都宽慰着她,可她还是闷闷不乐,一改过去活泼开朗的性格。我知道妈妈因为丢了“铁饭碗”心里不好受,谁碰上了都会如此。一天,妈妈突然对爸爸说:“老李呀,毕竟我才40岁,又是共产党员,总不能老呆在家里吃闲饭吧,我想在校门口开个食店。”起初,我和爸爸都不同意,因为家里还勉强过得去,爸爸是中学高级教师,月收入近千元,何况开店太辛苦,担心妈妈受不了,可最终还是被她…  相似文献   

12.
八岁的小姑娘文文,文静而秀气,惹人怜爱。她今天被妈妈 带到了心理咨询室。当我把目光转向文文时,她急忙把手背到背 后,嘴里说着:我没吃手,我没吃手……  相似文献   

13.
感受母亲     
人有多早懂事,就有多早感受母亲。 我最早对母亲的感受大概也就只有五六岁吧,那时候我常常问姥姥:“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呀?” 记忆中的母亲很少有笑脸,说话声音不大,语调也很平和,但是却有威严,凡是母亲说过的话,我们孩子是一定要照办的,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和哥哥都以为,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就是这样,张三李四家也一定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我们家来了一对母女,是我母亲的远房表弟媳妇,她女儿和我差不多年纪,但是她不仅不听她妈妈的话,而且每天都粘在她妈妈身上,她母亲不是拉着她就是背着她。我和哥哥都傻了,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和牛莉聊天是在电话中,她自然、随和的声音让人轻松、愉悦,我便有了见面的欲望。敲定会晤地点时,她说喜欢泡吧,我一听就乐出了声,我爱咖啡厅。两个“臭味”相投的女孩儿一拍即合,为什么不到星巴克咖啡店来一杯美味的咖啡,再来个倾心倾情一席谈呢?当然了,说的是她,我只听。  相似文献   

15.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转眼间,我已经21岁了,回想起这21年,我出去上学、打工,辗转了不少地方,吃过许多人做的饭,但我觉得最可口的饭还是妈妈做的小米饭,闻到那股浓香就像感觉到妈妈温暖的怀抱。记得妈妈曾告诉我,我出生的时候由于她的奶水少,只好用小米熬成的米汤来填饱我的肚子,可以说我一出生就开始吃妈妈做的小米饭了。后来,我记事了,便常常依在锅台边看妈妈做小米饭。妈妈把金黄色的小米舀到水瓢里,用清水掏干净,在铁锅里放适量的水,就开始熟练地挲米。不管米里的沙子有多少,也不管沙子是大还是小,都不会有一粒沙子落到锅里,也不会有一粒米…  相似文献   

16.
笑话     
单纯的喜悦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风刮得更急,不久便开始闪电、打雷、下大雨。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孩子会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雷雨下得愈来愈大,闪电像一把锋利的长剑刺破天穹,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忽然,她看到自己的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却发现每次闪电时,女儿都要停下脚步,抬头往天上看并露出微笑。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问她说:“在做什么啊?”她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失去与拥有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着…  相似文献   

17.
晏翔是获“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我国航空工业飞机制造领域第一位航空产品部部长。在她那鲜花吐红、青藤缠绕的办公室里,我好奇地听她讲遥远的过去。 马背上的摇篮 1941年8月,我在革命圣地延安出生了,父亲工作在鲁迅艺术学院,母亲在自然科学院。虽然当时生活很艰苦,但我在延安保育院幸福地成长着。那时,大人都穿着灰色军装,小孩子也是傻傻地穿着小灰棉袄,胸前戴着个白兜兜。可我是个爱美的小女孩呀,妈妈就把灰布染成了蓝颜色,给我做了一身蓝衣服,乐得我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大家都说我漂亮极了!  相似文献   

18.
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刚刚怀上我的妈妈身染重病,经过医生的抢救治疗,妈妈转危为安,但过度的用药注定了我出生之后,黑暗将陪伴我一生。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父亲文化水平不高,查阅字典给我取名平雅丽,希望我早日长成文雅、美丽的姑娘。 满月的前一天,爸爸妈妈从医院把我接回家,拿着花裙子逗我,发现我毫无反应,这才知道我是个盲孩子。5岁以前我几乎是在医院里长大的,病历随我的身高增长。妈妈多次把我送到急诊室,她甚至希望我能毫无  相似文献   

19.
程阳路 《中国保安》2014,(24):160-161
我对在北城小学读三年级的儿子说,我要写一篇《骑自行车的老婆》。儿子问?哪个老婆婆还骑自行车?我说,不是那个老婆婆,是我的老婆,是你的妈妈。他说,那你还是别写了,太丢脸了,别人妈妈都是开汽车。是啊!在这个汽车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庭的年代里,作为一个七十年代末出生还算年轻的女人来说,交通工具应该是小汽车了,要么也是电动车,把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已寥寥无儿。现在居民小区里车满为患,马路两旁车如长龙,街道上更是车如流水,几乎都是汽车,电动车,偶尔有几辆自行车也大多是驴友在彰显骑行的乐趣。而我家老婆大人的交通工具却还是那辆陪伴她多年的自行车。  相似文献   

20.
1978年夏秋之际,我从云南边境的国营农场回城探亲,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已经退休的母亲似乎比正在上班的我的哥哥姐姐们还要忙。从早到晚,都有街坊邻居来找她。邻居们对她很尊敬,一口一个“郑代表”地叫。派出所的户籍民警也时不时来家里与她商量事情。我仔细询问了才知道,原来街道居民正在酝酿选举出席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见母亲忙碌得焦头烂额但又心甘情愿的样子,我不由得问她是不是也要当代表?母亲听了,愣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是选她当代表,是选比她更先进更有能力的人当代表。我说,既然那样,你怎么比那几个要当代表的人还忙呢?还有那些邻居大妈们,怎么也不分辨清楚,事先就叫了你“郑代表”,这不是有意让你难堪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