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新德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德育观1、树立科学的主体性德育观。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两类具有主体性的个体———教师和学生,他们在德育过程中均是主体,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相互融洽,是协调和统一的。把教师主体性的发挥纳入到学生主体性发展轨道,更多地强调在教师主体主导之中开发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才是现代的科学的主体性德育观。德育过程本质上是教师组织系列教育活动,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主体性德育…  相似文献   

2.
注重教育客体的主体性特征,不仅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反映,而且也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要求。首先,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看,注重教育客体学生的主体性是必要的。时代要求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创新的现代精神,这是推动社会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现代人才素质中极其重要的方面,而这种现代精神也就是主体人主体性特征的展露,是主体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人本主义思想在高校德育观念、德育功能和德育目标上的反映。高校主体性德育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蕴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概言之 ,是对现代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提升和对唯物辩证法的精辟演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仅对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而且对现代高校德育持续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高校德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完善学生个性 ,实现人的价…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德育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强调学生道德批判力的培养。高校德育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批判能力,探寻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和提高德育效果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如何体现和实现这一本质和核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与向度。实现以人为本,需要厘清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语境下的确切涵义,在此前提下,才能去探寻和解析主体性动力实现和保障的路径。为此,需要科学厘定人的本质,确证主体的动力展示空间;需要正确对待人的需要,廓清社会发展的动力渊薮;需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明确社会发展的动力导向。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学的德育正面临着一个全面、深刻的变革。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德育能够反映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体现当代社会生活的时代精神。做好新形势下中学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毅弘 《世纪桥》2009,(9):120-1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德育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基本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网络在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建设网络德育信息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强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马克思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支撑点,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条线索着重论证了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的相互关系及辩证本质,并阐述社会历史观与主体价值观相统一的实践基础,论述了马克思历史观与主体性变革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0.
白璟 《求实》2005,(Z2)
王阳明是我国宋明时期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史上对受教育者主体的个性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的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理论家,其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理论贯穿着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主体性德育理念。然而,在相同的德育理念的指导下,两者的德育思想在具体的德育实施过程中却各异其趣。由此,本文认为,中西方文化发展的不同脉络导致了中西方主体性德育的不同路径,要提高现代中国社会德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挖掘传统与借鉴西方两方面共同努力。一、德育目标的比较主体性德育是…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德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在于能为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和探索提供新的启迪。毛泽东德育思想的精髓在于主张在劳动和教育的结合中培养集体主义观念。这一思想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德育思想对于高校德育工作主体性的进一步确立,方向性的进一步明确具有具体指导重要,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德育目标是德育实践所要达到的境地,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标准,是德育过程所培养学生品质的规格和要求。德育目标作为德育目的的具体化,虽具有主观性,体现了理想中的德育价值追求,但这种主观性却要建立在社会发展要求、主体需要和国家德育目的基础上。现代社会的进步,主体需要的发展,对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谈谈德育接受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一种主导成分的教育,这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德育。德育是完整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德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将社会思想品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德意识(志)和外化为自身的品德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的客观结果就是德育接受。德育接受客观上反映了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实质内容,因而它在德育工作实践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德育接受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德育接受的过程性学生良…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高校德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丽 《求实》2004,(Z1)
德育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人类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需要,人是德育的主体。高校德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是去禁锢人、束缚人,而是以人为本,创造条件发展人;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判断力、亲和力以及独立人格;是为人才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基础;其根本目的是构筑精神支柱,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观念、领域以及载体等方面,都将同步产生出巨大变化。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形成的德育理念,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德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德育中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阶段,高等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德育工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德育教育观,统筹协调德育内部与外部各种要素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殷荷芳 《学习论坛》2007,23(12):79-80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主体性问题已经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贯彻落实主体性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新时期抓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文化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开辟了新的视野。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来看,都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  相似文献   

18.
白璟 《求实》2005,(Z1):65-66
王阳明是我国宋明时期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史上对受教育者主体的个性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的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理论家,其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理论贯穿着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主体性德育理念.然而,在相同的德育理念的指导下,两者的德育思想在具体的德育实施过程中却各异其趣.由此,本文认为,中西方文化发展的不同脉络导致了中西方主体性德育的不同路径,要提高现代中国社会德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挖掘传统与借鉴西方两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一、提高职工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入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而科学发展观的真谛不仅是要关  相似文献   

20.
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导向性和穿透力,各级各类学校要突出德育的核心地位,注重“三性”。一、注重创新性德育工作的战斗力、生命力源于不断地创新。一旦失去了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就没有了生命力,也就失去了战斗力。21世纪的竞争是创造型人才的竞争,谁能造就21世纪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创新的时代,要求德育工作要树立创新的观念,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创新,随着环境与社会的变化不断丰富、补充与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在继承和发展德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创德育工作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