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倘若有件很重要的事要 办,每个人确定“某 人”会去做,任何人都可以完成这件事,但结果是“没有人”去做。这种情况常常在企业里发生。 当然“某人”生气了,因为这应该是“每个人”的事,“每个人”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但是“没有人”了解“每个人”都不想做。最后结  相似文献   

2.
生活,慢滩价淌水,四下里围。裹,举步皆路。何需叩门,何需推窗?生活,并兑现成门可入。如果你想认识一个人,看清一件事;如果这个人曾被传媒多番炒做,这件事在社会上众说纷法……你怎样破惑得悟?你凭什么?1993年上半年,我去安徽采访瓜子个体户──“傻子”年广久,就感到叩问生活进入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困难。的确,十分困难。事情起源于安徽《警深》杂志约稿。我说不想写案子,中国每分钟都有案子发生,每件案子都有其鲜明特色而写出来却成了千篇一律:发案,出现场,判明第一现场还是第二现场,确定发案时间,判明尸…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我诚心诚意地相信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心情舒畅。可是在我看来,同样重要的是使别人心情舒畅。我每遇到一个人,都试图想象出从此人身上觉察不到的一个迹象:使我感到我重要!我会马上对这一迹象作出反应,这样,奇迹就出现了。但是,有些人十分自私,他们意识不到别人也希望自己感到重要。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排长队等候接见,当我最后同公司的销售经理握手时他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的情景。我相信,那位销售经理是不记得这件事情的;实际上,他也许从未意识到他是怎样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9,(9):60-60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时光流逝,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相似文献   

5.
学生应不应该多做家务?我认为:答案是不容置疑的。目前,独生子女在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备受亲人宠爱的“小皇帝”、“小太阳”,不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逍遥生活。加上长期以来家庭、学校、社会对劳动教育的忽视,因而在学生身上出现了许多令人痛心和值得深思的问题。大学生上学由父亲扛行李送到宿舍的“佳话”多有耳闻,寄宿生周末带脏衣服回家让母亲洗的“故事”更不新鲜。曾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小学生,在校吃午饭。当他打开饭盒,拿起鸡蛋时,竟“哇”地一声哭了。原来,是因为他妈妈忘了给他剥蛋皮。呜呼,悲…  相似文献   

6.
既然当选为院士 ,总算学业有成了。回想起来 ,也有一些经验教训 ,简述如下 :1、怎样才是事业有成 ?要谈“成功之路” ,首先要解决“怎样才算成功 ?”这个问题。我思考再三 ,认为满足了自己的愿望 ,较好地完成了有关方面交给我的任务 ,得到大家的赞誉 ,也可以说“你、我、他”三方都满意 ,就算成功吧 !有人认为得到什么奖项、荣誉和地位才是成功的具体体现。我则感到这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主观上想得到 ,实际上却很渺茫。一个人是要有理想的 ,但还是要讲实际。人的能力有大小 ,才智有高低 ,追求什么目标 ,要量力而为。做一件事 ,只有…  相似文献   

7.
历史可以改变人,但历史终被人改变,随州就是一部历史。随州的出路何在?这不是在一张纸上画得出来的。随州怎么干?谁去干?干什么?这都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点。我翻阅了许多有关随州的资料,拜读了随州政府一系列文件,因而产生了一个“随州构想”:让民营企业进入...  相似文献   

8.
赵辉 《台声》2013,(3):92-94
“如果票选台湾广告界最佳创意总监,包益民,一定在前三名。”有人如此推崇他为华人世界创意教父,亚洲乃至世界级创意设计师,当然也有不少人对他不以为然,“这个人就是会炒作嘛,创意也不见得多好啊”,包益民倒也回答得直接:“任何觉得这是缺点的人,都是没有办法靠这个成功的人。讲话直接是我的个性,每个人都有个性,只他不伤人害人,你管他。”  相似文献   

9.
1994年高考落榜后 ,开始了我的保安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觉得当初火一般的热情被人们的轻视和不屑所湮灭了。我变得看不起自己 :不就是看个大门儿吗?心里憋闷得慌。但有件事很快改变了我的想法。在无梁镇水泥厂值勤的时候 ,一个民工跑到了值班室 :“有人打架!”我马上跑到现场 ,正撕打的两人看见我 ,都不自觉地停了手 ,但仍互相拉住不放 ,一个头上冒着血 ,两人都捡半截砖头 ,瞪着血红的眼睛 ,像两头对峙的公牛 ,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圈。一股热血冲上头顶 ,我喝道 :“放下砖头!你有几条命!”啪啦两声 ,砖头落地 ,手也松开了。我…  相似文献   

10.
宋磊 《协商论坛》2009,(9):53-53
这是一件曾经让人感觉很遥远的事情,这是一件让获嘉人民切身感受实惠的招商引资项目。2000年,国务院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时候,谁曾想到获嘉会成为使尉“西气”的全国第一县。“西气”落户在获嘉,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了“西气”的方便和实惠,“西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关注。  相似文献   

11.
“我真的是一个领导者吗?” “我真的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吗?” “我真的是一个大家认可的领导者吗?” “我能给下一代领导者什么样的忠告呢?” 尝过做领导的辛酸滋味的人,一定都反复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相信每个领导者一定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独自留在没有开灯的漆黑的房间.看着窗外五彩斑斓的街景,苦思冥想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艰难抉择的一瞬间,不禁向幽暗的夜空抛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是父亲.这时候会怎么做?如果是我最尊敬的某某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按摩女阿英     
汪波 《新东方》2000,(4):29-29
在东北一月多,业务没谈成,却认识了阿英。阿英二十六七岁,很白净,轻声细气,说话很好听。阿英是个按摩女。她话不多,但长时间地沉默会让她难受,于是我知道了她一点点情况。与大多女孩不同,她说话从不重复,只有这几句说过两次:钱越来越难挣,人越来越难伺候,男人把小姐教得越来越贱,小姐把男人宠得越来越坏,这碗饭也是吃到头了。有一次我开玩笑:“你怎么从不说男人的坏话?”可最后一次去桑拿我问她手臂上一块青紫哪来的,就听到她骂:“你们男人都是猪!”  相似文献   

13.
在哪里写作     
刘庆邦 《北京观察》2017,(12):64-69
<正>一支笔闯天下,我是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我说了那么多写作的地方,其实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我还没说到,那就是我的心,我一直在自己的心里写作。幸运的是,我比较早的理解了自己,意识到自己喜欢写作。每个人都只有一生,在短短的一生里,不可能做很多事情,倾其一生,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算不错,就算没有虚度光阴。文章千古事,写作正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只有舍得投入自己的生命,才有可能在写作这条道上走到底,并写得稍稍像点儿样子。  相似文献   

14.
“昨天,我在家里还悠闲地吃完早饭,看完报纸,到机场坐10:10分的班机,上海降落还赶得上吃中饭,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奇特的一次经历。”2008年12月20日,第四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前来出席论坛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心生感慨:“彼此一日生活圈终于实现。这是过去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这段过程走得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创业十部曲     
创业本身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是对人生的挑战。 曾记得有位创业家说过:“我所注重的是创业本身的过程,而非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不知道党员是什么。后来村里发生的一件事情,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留下了清晰的印象,那时稚嫩的我觉得党员很像一群人,像那群在雨夜里组织大伙儿抗洪自救的人……   那是一个风雨肆虐的夏夜,村旁一向驯服的小河突然大发野性,十年不遇的洪水漫过河堤一路高涨。由于山区的人们为了吃水的方便,在建房造屋时常常选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没过几个时辰,洪水就“闯”进了地势较低的几户人家。这时,有人跑出家门对天大喊:“涨水了 !”大喊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跑出了家门去看水情。水涨得太快了,已经有三四户人家…  相似文献   

17.
神秘的明信片 从1998年5月以来,凯特琳一家一直为一件事情所困扰。他们连续收到一个名叫桑迪的人邮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中多次询问凯特琳家近况如何。当凯特琳第一次收到盖有智利瓦尔帕莱索市邮戳的明信片时,大为惊奇,她问自己的丈夫:“这个桑迪是谁,我不记得你在智利还有亲戚或者朋友啊?他为什么对我们的家庭这么了解?”她的丈夫凯特无所适从地耸耸肩说:“所有熟人都回忆过一遍了,没有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神秘的明信片从1998年5月以来,凯特琳一家一直为一件事情所困扰。他们连续收到一个名叫桑迪的人邮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中多次询问凯特琳家近况如何。当凯特琳第一次收到盖有智利瓦尔帕莱索市邮戳的明信片时,大为惊奇,她问自己的丈夫:‘这个桑迪是谁,我不记得你在智利还有亲戚或者朋友啊?他为什么对我们的家庭这么了解?”她的丈夫凯特无所适从地耸耸肩说:“所有熟人都回忆过一遍了,没有这样一个人……”疑惑归疑惑,明信片还是照;日定期地从智利寄来,大概每个月一次,这种奇怪的现象大约持续了一年时间。令人称奇的是,一张明信片…  相似文献   

19.
信任     
这是一件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事情,虽不怎么轰轰烈烈,但却让我感到身着警服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人民群众对警察的信赖。去年8月26日,我去西安出差,在徐州倒车。当我准备去售票大厅买票时,忽然听见有人叫我。“同志,你是去西安吗?”我回过头来,看见三个人站在我的跟前,从衣着打扮上看,这是一家三口。“是的,我是去西安的,有什么事情吗?”我问道。“总算找到去西安的了。”其中一位父亲模样的人说:“是这样的,同志,这是我女儿,17岁了,今年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可她从小就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我本想送她去的,可我是医生,她妈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春节以来,有两件事情一直深深地感动着我。 一件事情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期间播出的200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中介绍的青岛市那个名叫“微尘”的故事。记得颁奖词的大意是:四百多万元捐款,是青岛市民以“微尘”的名字捐献的。“微尘”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很多读者或许已经看过,这里我就不再多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