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在北京、广东等全国十个省市的城乡地区开展的针对7~18岁未成年人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对城乡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老师的深度访谈,考察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监管、功能开发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互联网对城乡未成年人的赋权情况。研究发现: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城市未成年人触网早,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时间长;对网络深度依赖,使用存在泛娱乐化倾向,未成年人更倾向于获取视频类内容,城市未成年人更热衷长视频,农村未成年人青睐短视频;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存在缺位,农村未成年人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低;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农村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问题更普遍。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赋权、行动赋权与关系赋权三个维度考察互联网对于城乡未成年人的影响,发现互联网对农村未成年人的赋权效果有限,存在“减权”现象,并由此发现“反向数字鸿沟”问题。最后,从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两个维度,探讨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合力探索一套“内外共作”机制,帮助农村未成年人跨越“反向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2.
9月2日互联网迎来了40岁生日。40年来互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孕育它的开放性却遭遇着“中年的危机”。色情、淫秽、低俗等人为因素正在威胁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为此九部委继年初整治低俗之风后,再次重拳出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在这次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相继破获了境内“天使高清影院”和境外“情色五月天”、“WAP色情最前线”等一批网络淫秽色情违法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3.
现代网络实虚兼备,亦真亦幻。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市场的快速发展,网络范围不断扩大,由互联网“一网独秀”,向互联网、电信网与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演进。在现代网络给各方用户带来便捷、丰富的信息服务的同时,日益猖獗的网络攻击与某些强权的网络威慑,也给主权国家安全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4.
网络推手,这一互联网时代的特有产品,最近又再频繁见于报端。一位名为“金泉少侠”的网络推手,策划了一场母女跪求的“慈善”戏码,引起了社会多方的议论,甚至抨击。有舆论认为,即使这位“金泉少侠”策划整件事的出发点是为帮助这对母女,但实际上是欺骗了公众的感情、戏弄了人们的爱心,严重地说是透支了社会信义。但同时,亦有人认为,要不是这位网络推手的事件策划,这对境况凄惨的母女不知道何时才能获得社会的救助。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09,(7):48-48
据新华社消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不久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网络仇恨”研讨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家长、互联网业者以及各国政府采取切实行动,清除“网络仇恨”现象。潘基文说,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很多好处,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1998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210万,现在大约是1500万了。网络已经成为许多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先后出现了“红色网站”、“红色中国”、“政工之窗”等高扬主旋律的网站,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理论研究也逐步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赋能实现了社会关系的重组,“人媒互动”“人际互动”“偏好互动”的结构演化形成了个体间差异化的健康结果。围绕“技术-关系-健康”的逻辑主线探讨互联网使用对青年世代健康的影响契合了时代价值和学术关怀的基本内涵。基于2017年CGSS数据的系列计量因果推断方法的结果显示高频度互联网使用影响青年健康存在“双刃剑效应”:在具备提高个体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客观生病住院次数的“健康溢价”功能的同时,却导致青年群体BMI指数增长的“健康惩罚”。在路径机制方面,高频度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网络、健康管理和网络诱导等途径影响青年世代健康,其中健康管理与网络诱导在部分路径中也起到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为“Z世代”青年提供了新的认同建构路径,网络参与深刻影响着“Z世代”的社会化进程,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社会化模式下形成的婚育观念。通过“青年互联网生活调查”研究发现,网络参与对当代青年的婚育意愿呈现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具有性别和网络圈层差异:互联网参与对女性婚育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网络参与度高的群体表现出显著更低的生育意愿;身处不同网络圈层的青年,其婚育观念也具有异质性,追星圈青年的婚育意愿最低、网游圈次之,而短视频圈则相对较高。研究表明,以互联网为主要场域的社会化路径,即线上社会化对“Z世代”青年价值观念的形塑存在深刻影响。这有助于理解婚育观念的代际差异,为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动态、破解当下的婚育困境提供新的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9.
经历百年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新的“赶考”路上,党面临社会条件深刻变化和重大风险考验。特别是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声称“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通往复兴梦想的新长征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牢牢把握主动权:准确把握思想舆论斗争的新特点,确保党对网络思想舆论的领导权、坚持党对网络思想舆论的引导权、扩大党对网络思想舆论的话语权、夯实党对网络思想舆论的治理权。保证互联网成为党的事业坚强阵地。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公民提供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人人都是传播者”,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对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和官员,并将官员的腐败行为通过网络向上级机关,直至中央举报,还可在网络上公开官员的腐败“行径。有专家指出,网络监督已成为“草根”反腐败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1.
纪者按: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为了帮助民政系统干部了解和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本刊分两期期刊登《漫谈计算机互联网》一文,介绍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计算机互联网计算机互联网就是人们常说的“因特网”,它的英文名称叫“Internet”(读作因特奈特)。计算机互联网的覆盖范围有大小之分,比如把一个单位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小的互联网,可以叫某某单位计算机互联网。依此类推,有上海计算机互联网、中国计算机互联网等等。就全世界而言,这些网络部是小范围的、局部性的互联网,所以叫“局域网”;因特网是能把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1,(10):I0003-I0003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政治领域带来的新问题促成了互联网政治研究的兴起。互联网的开放特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封闭的政治空间。一方面,公民对网络可能带来的政治参与机会有着强烈的期待,互联网正在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空间;另一方面,国家权力机关和各级政府部门也在试图通过网络了解“民意”.  相似文献   

13.
刘秀玲 《政策》2009,(2):51-52
近年来,广水市针对网络舆论的开放性、互动性、匿名性的特点,积极健全网络管理机制,培育网络舆论力量,创新舆论引导模式,形成了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使互联网成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反映民意的“睛雨表”、维护稳定的“减压器”。广水市的主要做法是:一、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实行舆情搜集通报制度。我们组建了以相关部门为依托、  相似文献   

14.
谁在为网络世界保驾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动用了十八般武艺,最新登场的手段是组建“妈妈评审团”,为青少年的网络世界保驾护航。据称,“‘妈妈评审团’将以‘儿童最大利益优先’为基本原则,当好互联网建设的巡视员、监督员和网上不良信息的评审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被称为互联网引导舆论元年。从奥运火炬传递时MSN的“红心照耀中国”,到汶川地震时的“网络爱心集结”,互联网以其便利性和互动性,正日益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民意通道。  相似文献   

16.
《江西政报》2006,(9):28-29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省高校校内计算机机房、电子阅览室、网络实验室等互联网上网场所的管理,积极营造校园“绿色网络环境”,拓展“绿色网络空间”,依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3号)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4]17号),结合我省高校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互联网是开放的 ,信息庞杂多样 ,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 ,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 ,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 ,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他的话对我们抵制网络精神污染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抵制网络精神污染 ,要以抵制网格上的“黑色信息”、“网络色情”、“暴力文化”和“迷信文化”为重点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 ,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网民的信息识别能力 ,帮助他们形成思想上的“防火墙”。首…  相似文献   

18.
近段时间,随着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开展,“秦火火”“立二拆四”“傅学胜”等一批网络谣言制造者相继落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我们要依法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同时,网络秩序的维护,不仅要靠公安机关的打击,还要靠互联网行业的严格监管和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网络谣言坚决说不,不给网络谣言以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09,(2):62-62
2008年12月29日《文汇报》刊登王磊的文章,所谓“人肉搜索”就是网友参与提供信息,借助网络传播信息,查找某人身份、追寻某事真相的“网民行动”。海外媒体对“人肉搜索”的直接描述是一个新造短语“中国特色网上追捕”。“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是互联网带给网民的一大收获。从最早询问生活常识、历史典故,到求医问药、交通查询,计算机网络和人际网络问虚拟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男女大学生网络使用基本信息表明,性别间“数字鸿沟”依然存在。比较男女大学生互联网浏览信息偏好、网络服务、功能偏好发现,男生偏好“体育信息”、“军事信息”和“计算机软硬件信息”,女生偏好“休闲娱乐信息”和“生活服务信息”;男生的标识是网络游戏,女生则为聊天和购物。从网络心理情绪、社会信任和网络表达考量,互联网给男生带来的正能量和负能量都超过女生,网络对男生的影响更为深刻,男生网络失范行为明显高于女生。因此,试图利用互联网平台塑造真正平等的男女文化,隐藏着忽视“自然-社会-文化”背景的话语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