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世界各国发展史里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与表现,很多人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扩大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期望这一阶层在政治上的良知与理性能成为中国社会与民主转型的决定性力量;在经济上其富裕与消费能带动整个社会的富裕;在社会发展上能充当粘合社会分裂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柳英 《两岸关系》2008,(2):17-18
近年来,台湾经济持续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岛内中产阶级人数迅速下降,贫困人口及超富裕人口数量相对增多,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整个社会财富呈现M型分配。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产阶级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兴  吴娅丹 《理论月刊》2003,1(9):104-105
文章通过对中产阶级内涵和特征的厘定,指出中国中产阶级正在崛起的现实及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同时,作者认为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仅处于形成阶段,要发挥其潜在的社会功能,还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以促进中产阶级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7):62-62
革命需要具备三个社会条件:首先,人们一无所有,失无可失。有房有车的人不会上街搞革命;其次人们普遍绝望,如果看不到希望,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就容易失去理性.铤而走险:三是政府失去管理社会的能力。这三个条件在当前中国都不存在。现在中国中产阶级越来越多,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财产。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强调中产阶级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形成了中产阶级"社会稳定器论".考察"社会稳定器论"产生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以及中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发现中产阶级并不总是具有稳定社会的正功能,中产阶级也会引发社会冲突,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正功能;相对于社会稳定和冲突,社会和谐才是更高的社会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历史上不存在中产阶级。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中产阶级开始出现并逐渐成长、转向横向的阶级认同。同时,他们也开始摆脱依附、走向自由,从而形成独立的责任能力和责任意识。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产阶级理应充分利用历史机遇,设计出一个符合中国特点的改进型制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成为财政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就业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普遍增加。到2007年底,全市5.8万户非公企业,涉及家庭人口20多万人,再加上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就有许多家庭过上富裕和比较富裕的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穆光宗 《乡音》2015,(1):30-31
人口问题就是人心问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是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独特的人文解读人心明暗已经成为诸多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根本中国需要重建财富的道德观,来指引发达和富裕之后的社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辽宁人大》2008,(3):I0001-I0001
在沈阳北部,繁华的黄河北大街西侧,近年来悄然崛起了一座“城中富裕之村”—包道村。这座面积仅为1.9平方公里、农业人口为3340人的小村庄正以昂扬的姿态,努力创造着经济腾飞的神话,默默书写着幸福和美的乐章。2007年,包道村人均收入达1.07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近年来,包道村先后被沈阳市政府评为“20强村”;被省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评为“依法治理先进村”;被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经济调查部授予“辽宁省十佳信誉单位”“辽宁省社会信誉示范村”“人民信赖满意单位”等。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个税新政与中国的现状 2010年9月9日,中国的各大媒体部纷纷报道了一条来自大洋彼岸的新闻:9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提出为美国中产阶级的永久性减税计划,同时不再延长对富裕阶层的减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在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2004年初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有代表大胆提出:未来几十年,正在崛起的中国中产阶级将成为社会的主流,成为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面对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就在前几年,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经大胆地预测,20世纪末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将达到100万人,但现实的发展证明奈斯比特的预测还不够“大胆”。据浙江大学社会学王小章教授说,在一项新近完成的研究中,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已达到8000万人以上;来自  相似文献   

12.
观点网络     
《创造》2004,(6):47-48
“中国的中产阶级”是个伪问题郭松民在2004年4月1日出版的《南风窗》发文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当代中国,中产阶级是一个“不用解决,也不可解决”的伪问题。被各种时尚传媒热情贴上“中产阶级”标签的,不过是些羽毛光鲜、消费前卫、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的“新富一族”罢了,根本不是什么本原意义上的中产阶级。据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不久前进行的城镇居民财产调查,占总人口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只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1.4%,而占总数10%的最高收入的富裕家庭财产总额则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45.0%,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  相似文献   

13.
“奢侈品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精神鸦乡,媒体的这种比喻令人深思。很多国国一两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国一两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入鸿沟正引发新的社会不满。奢侈段,部分人的过分炫富被欧美人看祟心态西方人有过,在韩国也闹女”风波,印度等新兴国家同费”,以免造成社会分裂。消费的专家提出,“真正低调奢华的”。  相似文献   

14.
浅泽 《中国人大》2014,(3):54-54
在许多人的直觉中,都认为共同富裕与收入差距不可能相融。但蓉观存在的事实是,一个收入不存在合理差距的社会,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富裕的社会,也就别说共同富裕了。  相似文献   

15.
刘建伟 《理论月刊》2012,(3):180-184
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亨廷顿以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协调程度为参照系,论述了中产阶级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强调处于成长阶段的中产阶级政治上倾向激进,是政治不安定的重要因素,而已经壮大和成熟的中产阶级政治上趋向保守,是维护政治稳定的力量。他还分析了中产阶级中的青年学生和部队军官对政治稳定的影响。亨廷顿关于中产阶级与政治稳定关系的思考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实践并被实践所检验,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对于我们今天引导和规范中间阶层健康成长、建设和谐的橄榄型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有些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挑三拣四,期望找一份稳定、福利好又不会累着自己的工作;有些人一方面热衷干考公务员,另一方面却不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幻想一毕业就能在职场上平步青云。  相似文献   

17.
关心、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当前,全省正在合力推进“和谐湖南”、“小康湖南”建设。残疾人对实现“小康”与社会和谐感知最深切、盼望最热切,没有残疾人的富裕,不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关雁春 《前沿》2010,(22):54-57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是近代民主法治生成的深层动因,中产阶级是西方民主法治的重要结构性支撑.而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宗法一体化的社会,这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抑制了中国中产阶级的萌芽与发展.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我国的中产阶级面临政治依赖性、混合性、不均衡性和"东方性"的困境.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主法治建设中,大力培育中产阶级是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在发达国家,社会收入分配基本呈现橄榄形结构,比较稳定。而在中国,由于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均较大,社会收入结构有人称之为"图钉型结构",即富裕阶层人数较少而收入占比却较高,中产阶层(笔者认为对中国这一群体称之为"中产阶层"比"中产阶级"更合适)人数也比较少,而中低收入群体比重过高。不过,这一现象正在被逐步改善:近几年来,收入差距开始收敛,中产阶层比重有所上升。不管这是经济转型的因还是果,总之都有利于社会及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那么传统文化对它有什么贡献呢?《论语》上孔老夫子曾经讲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在孔子去卫国考察的过程中,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这个地方人口已经很稠密了。”冉有就问:“既然人口很稠密了,那还能做什么呢?”孔子就说:“要富之。”就是要使他们富裕起来。已经富裕之后还要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