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舟共进》2009,(3):79-80
北京王奇(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曾任民革中央《团结报》总编辑、统一论坛杂志社社长):政协系统办的报刊,我觉得《同舟共进》特别出色。我不喜欢“市侩气”和“官僚气”,还是以站在公民立场,为民立言为好。我认为2008年《同舟共进》比较好的几篇文章有第4期的《假如顾顺章没有被捕》,  相似文献   

2.
《同舟共进》在我心目中是全国最好的刊物之一,也是我和十几位老朋友的"心灵之窗"。在我们这个有30多人的老年群体中,经常以《同舟共进》作为主要学习材料。让我代表这个团体的所有老同志向您们致以谢意!希望刊物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3.
《同舟共进》2011,(4):80-80
广东广州范丙香(文字工作者)《同舟共进》是一本能使人读后有所思、有所得的时政月刊。刊物的作者有真知、有担当;编者有见识、有胆识;《同舟共进》的读者也不一般,评点起文章来很到位!所以“编读往来”栏目也是我每期必读的。  相似文献   

4.
《同舟共进》2010,(5):72-72
香港李力(旅港嘉应五术同乡会秘书)我对《同舟共进》很满意,时政、文史、文化板块的文章均是我喜爱的。贵刊敢讲真话,作者均有高水准的见地,每篇佳作都很可读,且尊重史实,  相似文献   

5.
《同舟共进》2011,(3):79-79
广东广州李昭淳(政协广东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原馆长、研究馆员)我对《同舟共进》的评价是“很满意”,一句话:你们很有朝气,很有锐气,很有勇气!2010年的封面、版式设计和印刷质量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读到《同舟共进》2008年第12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金春明先生的《一点补充和思考——读〈毛泽东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一篇是郭汾阳先生的《也谈“约法三章”及其他》,非常高兴。这两篇文章都是由我发表在2008年第8期《同舟共进》上那篇关干“约法三章”的文章引起的,我有一种“抛砖引玉”的兴奋——这不是客套话,确确实实是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7.
郭亨渠 《同舟共进》2012,(10):84-84
广东汕头郭亨渠(中共汕头市潮阳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我是《同舟共进》的热心读者,杂志上的文章,思想性和可读性都很强、很好,特别是一些史实文章,更令人大开眼界,增长知识,每期杂志送来我都要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8.
李成义 《同舟共进》2012,(10):84-84
湖南江华李成义(退休中学教师)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退休前订阅的都是与业务有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杂志,退休后开始订阅了几种社科、人文刊物,读后总觉得不贴心,看了无益。2010年我在其他杂志上看到《同舟共进》的广告,其中刊登的几篇文章标题,正是我想读的文章,于是立即到邮局订阅了2011年的贵刊。收到《同舟共进》2011年第1、2期后,  相似文献   

9.
《同舟共进》2009,(3):80-80
广东茂名周伟文《茂名市第七届政协委员,深圳潮发轴承有限公司法人代表):2008年,我除订购1份《同舟共进》自己阅读外,还订购10份赠送朋友们阅读,大家认为该刊物很好。目前,我已订阅2009年《同舟共进》100份,分赠同行和朋友们阅读。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同舟共进》2010,(1):72-72
《同舟共进》:名副其实的“新锐媒体”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转眼间已是2009年底。作为特邀审读员,我似乎应对这一年的《同舟共进》作个概括性的点评,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同舟共进》2008,(9):67-68
凤凰卫视《时事开讲》推荐《同舟共进》香港邱震海(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我最近注意到广东有一本杂志,叫《同舟共进》,它是广东省政协主办的。看了几次以后,非常出乎我的意料,我只能用"吃惊"这两个字来形容。  相似文献   

12.
《同舟共进》2014年第4期相当精彩,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值得细细品读。这倒让我很为难——如伺评点这一期刊物?想来想去,拎出三个关键词:学理、智慧、性情。具体说,就是“专题策划”富有学理,“焦点关注”特有智慧,文史文童很有性情。  相似文献   

13.
《同舟共进》2012,(5):80-80
吴东峰(广州市政协委员、文史学者、军旅作家)关于《同舟共进》,我有好几个“没想到”。其一,没想到在目前中国有这样一个“有着不同声音的、高端的”刊物。其二,在广东这个媒体比较开放、各领风骚的地方,《同舟共进》能占据一席之地。其三,  相似文献   

14.
《同舟共进》2014,(3):88-88
重庆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读《同舟共进》2014年第2期,感觉这一期杂志各栏目都很有看头。从内容上概括其特点,一是对现实问题的剖析,二是文史文章的“理趣”。  相似文献   

15.
《同舟共进》2012,(5):79-79
朱征夫(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这么少的人办了这么好的杂志,很令人钦佩。可以说,《同舟共进》是思想界的一面旗帜,也是广东省政协的一个品牌,平时常能从外界听到对杂志很高的评价。许多委员在写提案或发言之前,  相似文献   

16.
分精辟。我与《同舟共进》结缘十多年,一直十分酷爱这份政论性刊物,即使退休三年了,仍一直象在职时那样关注它,每期必读,而且从头到尾,读完为止。有些精彩章段,还时不时翻开再阅,回味无穷,受益不浅!刚与友人聊及《同舟共进》的风格,正好收到今年第3期,看到主编写的《人有人格,刊有刊格》,深有同感。文章对《同舟共进》总体风格的高度概括,非常贴切,十  相似文献   

17.
《同舟共进》2010,(6):72-72
广东广州黄崧华(曾任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共广州市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同舟共进》是我十分喜爱的刊物,每期都认真阅读。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北京李国文(“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中国作协专业作家):《同舟共进》杂志办得很进取,很稳健,很有生气,很有活力。总体上说,既有敏锐的眼光,又有正确的观点;既把握了健康的舆论导向,又办得丰富生动,精彩耐读,作为一份社会文化类的政治性期刊,达到这样的水平,也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进》2009,(11):80-80
北京刘波(文史学者)很高兴几天前收到了《同舟共进》的第7期,忙碌之际,在上下班的班车和饭前,夏后的空档浏览了一遍,下面来谈谈我的观感:  相似文献   

20.
叶永烈 《同舟共进》2013,(11):31-36
【27年前的采访录音至今犹在】任2012年第10期《同舟共进》杂志上,读到贺越明允生《唐纳:神秘的身份之谜》一文,看得出,贺先生对江青前夫唐纳的政治身份——是不是中共党员、何时加入中共,进行了认真的考证。作为《江青传》作者,我渎毕之后,曾于2012年10月24日给《同舟共进》郭英秀编辑发去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郭小姐:看到贵刊关于江青前夫唐纳中共党员的考证文章。其实,唐纳虽然生前名义上是巴黎天桥饭店老板,实际上不仅是中共特别党员,而且还是国家安全部情报人员。正因为这样,唐纳回国时参加接见的有罗青长、叶选基,他们都是国家安全部情报部门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