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共权力异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新 《行政论坛》2011,18(2):9-14
腐败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毒瘤",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异化。权力腐败与公共权力异化互为表里。消除腐败,就必须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有效治理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工程,既要科学设权,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又要改良权力运行的土壤,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更要加强权力主体的自身建设。消除腐败,防止公共权力异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呼声,也是我国构建和谐政治体制,建构和谐的权力运行机制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根源.当前,腐败面临的窘境已凸显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各国开始探索防止利益冲突问题以打破社会发展的瓶颈.从学术角度来看,既要从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利视角对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进行理论解读,又要挖掘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核心要件.从实践角度来分析,既要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支持网,搞好系统配套工程,又要落实防止利益冲突的各项举措.归根结底,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势不可挡,实现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化与法制化,建立防止利益冲突过程中的政府、市场与社会合作共担责任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腐败发生的重要根源在于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重要根源在于公职人员权力观的错位。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和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相分离,从而阻断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通道,最终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腐败预防机制的构建是事关改革成败的重大问题。基于对腐败的产生路径、发生领域、存在方式的分析,从体制机制构建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形成一个让公权者"不愿腐、不能腐、不敢腐"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习教育机制、领导干部权力行为规范机制、社会组织活动规范机制、企业廉洁经营规范机制、公共权力制度完善机制、公权运行立体监督机制和腐败行为预警惩戒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内部的权力存在及其结构状态。我国高校的治理路径是由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宏观制度选择和决定的,故而组织场域的同形导致的大学内部权力配置失衡以及权力监督约束机制缺失直接外化为高校腐败与政府腐败呈现出高度一致。从高校内部权力配置入手,在准确把握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强化权力的制约与均衡,保障权力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运行,是实现高校腐败有效治理及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和核心价值是公共性,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内在价值判断。从利益冲突发生的内在逻辑来看,起点是权力资源的配置与利益的获取之间的正比例关系,过程是委托——代理,主要场景是公与私的交界处,利益冲突实质上是对公共权力价值判断的一种扭曲。以公共性的原则来优化公共权力构成、强化公共权利归属、重塑公共行政道德、规范公共权力私人性走向、实现公共权力价值判断的回归,是防止利益冲突、确保公共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良好运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体制机制,这是破解腐败高发、多发的基本途径。只有组建一个由预防腐败署、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构成的预防与惩治腐败完整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结构科学、运行规范、监督有效的功能,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各职能机关各负其责、相对独立、依法治理的运行方式。完善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巡视制度和"一案双查"等制度,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才能有效遏制腐败。同时把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作为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这是我们党实现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的新思考,是跳出历史周期律支配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说的利益冲突,是指发生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公私利益冲突行为,它频发于权力与利益的共同界域,主要由于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的相互作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相互交融所形成。公共性、正义性、制约性是防止利益冲突的权力基本价值。当代中国防止利益冲突的公共权力制约的路径选择主要在于:基于存量政治资源,适当输入增量政治资源,建立以法制权、以权制权、以民制权、以德制权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越界和失控,是反腐败的核心问题。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是科学配置权力。通过适当分解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使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形成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结构,离不开运行机制的保证。完善权力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二是要用覆盖全过程的责任制度来保证;三是要"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防止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政治行政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防止制度漏洞所引发的腐败,是用民主的办法扎紧"制度的篱笆"。换句话说,为了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首要意义。预防腐败或权力异化的制度改革、民主制度建设很重要,这也是全社会上上下下形成的"基本共识"。即要从根子上解决中国转型社会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限制和制约公共权力,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对国家民族造成重大伤害,  相似文献   

11.
腐败与权力主体在利益冲突中不中立、甚至直接成为利益冲突的一方有密切关系。由于非公共利益的驱动,权力必然会千方百计地摆脱监督和规范,从而形成腐败的温床。防范利益冲突,避免政府直接成为利益冲突的一方。应当坚持服从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利益、尊重私人利益三项基本原则。回避利益冲突,确保政府在各方利益冲突中保持中立,应当坚持依法处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三项基本原则。应当积极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加强党纪政纪监督、强化人大监督、严肃行政诉讼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冲突防范与回避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利益冲突是公职人员的私人利益与其公共角色承担的公共职责之间的冲突,是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被认为是预防腐败的有效制度安排。当前高等院校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正面临着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界定不清、缺乏利益冲突风险评估、缺乏独立审查和监督利益冲突机构、文化缺失等困境。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的新领域,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措施:要明确界定与高校管理人员及教师职责产生冲突的私人利益的类型和行为,合理介入教职员工的个人生活;制定科学的利益冲突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有效性;在国家层面建立防止利益冲突的伦理法规,完善整合现有防止利益冲突的法律法规;加强综合配套措施,完善利益冲突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3.
电子监察是指行政监督权力的主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再造权力运行流程,规范和监督权力行使,以实现提高行政效能和预防腐败的目标的一种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行政监察,电子监察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丰富"预防腐败体系"的内涵和效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预防腐败。构建"电子监察预防腐败分析框架",要从清除腐败的权力基础、减少腐败机会、弱化腐败动机这三个方面着手,利用电子监察、电子政务等科技手段清理行政权力,消除腐败的权力基础;规范权力行使,减少腐败机会;实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弱化腐败动机。青岛市电子监察在预防腐败方面存在着预防腐败的领域和层次不够全面、依然受到现行监察体制的制约和缺乏全面的绩效评估三方面的不足。因此,青岛市电子监察还需要拓展预防腐败的领域和层次;改进监察点设置,优化权力监督;完善廉政监察体制;构建电子监察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教育是基础,要从思想上和体制上解决官本位问题;民主是根本,是防治腐败的有力武器;法制是重点.有效预防腐败的利器是制度法规;体制是核心,防止滥用权力必须建立合理的制衡机制;监督是关键,权力滥用无不根源于监督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禾火 《求知》2004,(12):18-20
防止腐败,必须对公共权力的运行实行有效的监督。但是,如何使民主监督得到有效实现,这是我们党自执政以来一直探索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问世,标明我国民主监督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0)
随着我国反腐进一步深入,在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进程中,我国出现了"小官巨贪"现象。"小官巨贪"是"苍蝇式"的腐败,与"老虎式"的腐败一样对国家和社会危害巨大。构建"小官巨贪"治理机制迫在眉睫,即加强思想教育,坚定反腐立场;正确认识官员作为人的本性;防止集体腐败,杜绝利益均沾;重视权力制衡,防止权力滥用;强调多方监督,重在群策群力;完善制度建设,以期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7.
贫富悬殊和官员腐败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稳定、和谐的两个重要问题,腐败更带根本性,已经是大面积的、贯透性的、持久性的顽疾。要防止权力滥用就要控制权力,使其只能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理想的监督,应该是既能防止权力被滥用,又能保证权力有效行使的监督。完善中国人大制度是在极其复杂多变社会环境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安全通道,也是在我国的国情下有效控制权力、加强监督制度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腐败产生的根源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在中国,共产党实际主导着公共权力的运行。中国腐败的要害是部分共产党党员及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的种种行为。因此,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效限制和防止公共权力主体主要是党员干部对公共权力的滥用,是中国防治腐败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把手”特权治理困局及其破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目前,一把手权力高度集中,权力配置不科学,权力行使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一把手特权法律界定不清,惩罚不严,滋生蔓延趋势严重。因此,必须改革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体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才能有效地治理一把手特权滋生蔓延,防止特权衍生为腐败。  相似文献   

20.
权力与腐败相伴而生。健全防治腐败的党内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是用系统控制论方法研究解决防治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从当前反腐败的实际出发,要以健全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为基础,以构建制约有效的党内权力监控机制为重点,以完善党内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为保障,使权力运行中的各种制约要素和监督主体环环相扣,紧密衔接,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的整合功能和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