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东民 《学理论》2011,(2):52-56,112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全党通过学习、整风提高理论素养,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形成,统一战线理论创新,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中国共产党重新成为全国性大党,且质量飞跃提升,同时局部执政能力、建军治军能力、把握战争规律能力也获得飞跃提升,继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中国革命由严重挫折重新走向胜利之路。  相似文献   

2.
魏绪伟 《各界》2008,17(12)
通过录像观察、数据统计、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女篮小组赛与复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女篮在本届奥运会上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进攻能力、篮板球、抢断等方面,并针对这些差距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瞭望》2010,(37)
<正> 韩美联合反潜军演因台风被推迟。因台风原因,韩美原定于从5日至9日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举行的联合反潜演习被推迟。根据原计划,联合反潜演习旨在通过训练加强应对敌方潜艇进攻的战术和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4.
攻击与防卫     
韩东 《党政论坛》2010,(12):23-23
攻击是人的天性,就像防卫是人的天性一样。攻击、防卫乃是一体两面。进攻不过是主动的防卫,而防卫也可以说是被动的进攻。一切都建立在力量的对比之上。  相似文献   

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仲良 《理论视野》2009,(11):36-38
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把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作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措施,把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作为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持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党员个人学习、党组织的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提高党的干部队伍和全体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能力,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型政党。  相似文献   

6.
治理视野下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事务的纷繁复杂和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使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公共事务治理领域的“关键加入者”。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是提供公共物品、培养公民精神和帮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机制,两者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政府应积极地转变职能,合理界定公权力、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沟通,促进信任。非营利组织要强化自律,提高社会公信力,回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王锋 《行政论坛》2023,(4):136-142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政府、数字治理成为必然。技术与价值成为考察数字化治理的两个基本维度。作为技术的数字化治理,能够优化治理流程、改造政府机构,甚至重组政府组织,因而有效提高了治理效率,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然而,技术维度的数字化治理是以治理者为中心的治理,它关心与关注的是治理者治理能力的提升。数字化治理必须引入价值维度,即数字化治理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治理,其进一步的逻辑延伸就是以被治理者为中心的治理,数字化治理的最终指向应是建立以被治理者为中心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网络文化交往中,文化商品的泛滥、文化权力的滥用,导致了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蔓延,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为此,要加强网络文化交流中的风险预警,制定网络文化冲突中的攻防策略,重视无形较量,灵活运用信息进攻与信息防御两种战术,不断提高国家信息攻防能力。  相似文献   

9.
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问题。所谓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和物质耗费,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也就是说投入要少,产品要旣多又好。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企业素质。企业素质就是指的企业内部人、物、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企业素质的高低,从内部因素看,主要是从领导班子、职工队伍、技术和管理四个方面来衡量,其中职工队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技术装备要靠广大职工去掌握,企业的管理及改进也离不开广大职工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与新业态的迭代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演化。在快速进入数字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传统理论多从技术层面肯定信息技术革命对于生产关系变革的积极意义,但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加注重数字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本身的转型。应秉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国际与国内同构"这两个治理原则,从技术、行为、组织三个层面系统推进数字治理体系框架建设,并在技术能力、规范能力、组织能力三个方面加强数字治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五月十九日晚,世界足球锦标赛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对香港队比赛结束后,在比赛现埸——北京工人体育埸内外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起哄闹事事件,在国内外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少数青少年在比赛结束后,情绪激动,向正在退埸的两队队员纷纷投掷面包、汽水瓶,高呼“中国队解散”、“曾雪麟(中国队教练)滚蛋”等不文明的口号,迟迟不肯  相似文献   

12.
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共同体的自治理念与现代宪政理论的发展是社区自治的理论与思想基础。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指导下的社区选举、社区财务、社区管理服务是社区自治组织自治性的具体体现。社区建设的发展对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能力的提高成为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完善与改进社区选举制度提高社区居民自主推举社区管理的能力,同时,提高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财务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与服务的能力以及加强居民委员会的自身建设,是推动社区自治组织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组织学习能力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根本。复杂的国际局面要求党的组织学习能力建设坚定政治方向,增强价值判断能力;治理层次的专业化和深度化要求党的组织学习能力建设清晰学习重点,提高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党组织学习的多元性与自主性要求党的组织学习能力建设提高知识管理水平。研究认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学习能力建设应树立学习共同体理念,构建以组织发现能力、吸收能力、传播能力、创新能力"四维一体"的党的组织学习能力构架,不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探索适应组织学习能力建设的运转机制。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9,(6):61-69
对于社会组织而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组织自主。随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兴起,社会组织对政府的资源依赖程度正日渐加深。这种资源依赖对社会组织的组织能力产生非线性影响,关系合同在二者之间起到中间变量的作用,能够化解因资源依赖而设立的正式监控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通过多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两个结论:一是在资源依赖的背景下社会组织能力发展可能会出现两种异化现象,要么过度强调非正式关系,要么过度强调合同指标;二是关系合同的建立有助于减少正式监控的弊端,但并不一定能促进组织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创新技术的市场化是企业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内部战略、外部战略和企业间合作等三种选择。市场化战略选择中要考虑能力或资源、资金及成本、市场体制、资产专用性和技术协同效应等多种因素。资源观和能力观、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知识产权理论等为市场化战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贺刚 《学理论》2010,(9):158-159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教学相长,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展示自我风采、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提高思辨能力的同时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研究了课堂讨论中的机制设计问题,并从经验实践中对这一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发现课堂讨论考核机制的设计是提高课堂讨论组织效果的有力措施;并进一步探讨了学生课堂讨论中需解决的问题,这对于课堂讨论组织艺术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增强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国"软实力",这是对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能力和进一步扩大作用范围提出的新目标要求。全球治理是国际范围内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等各人类组织,协同解决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生存发展质量的困境问题的体制机制。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属性、组织形态和国际认可度,决定了其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等相关国际事务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在改革开放全面发展中经济实力得到不断积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明晰、国际事务参与意愿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逐渐形成,这些都为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去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创造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191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他都是"能参善谋"的好领导。在解放战争中发挥能参善谋的能力1946年夏,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为迎击敌人的全面进攻,在中央军委、毛泽东的统一部署下,时  相似文献   

19.
徐晓日  焉超越 《政治学研究》2023,(3):142-159+172
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应用中展现出了减负提效与增负加压的“两幅面孔”。基层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基层技术治理衍生的增负效应值得关注。为探究基层公务员技术增负感的生成机制,本研究以技术与组织互构论为视角,从行动者、技术和组织三个层面提出技术接受度、个体信息技术能力、技术应用失当、体制性压力四个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假设。通过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051名乡镇级公务员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技术接受度、个体信息技术能力对技术增负感生成具有负向直接影响,技术应用失当和体制性压力具有正向直接影响,体制性压力与技术接受度通过技术应用失当和个体信息技术能力还发挥着间接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技术-行动者-组织”互动机制及技术增负感三阶段生成模型,其理论价值在于增进对行动者在互构过程中作用及角色认识,其实践启示在于发现技术嵌入、个体增能、应用适度和制度重塑四条纠偏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社会治理大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共治理念的缺失、社会组织自身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不足、社会组织扶持政策乏力,以及社会组织管理力量不到位与党建工作力量薄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做到:一是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治理新观念;二是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三是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五是凝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