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证人出庭作证难已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 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加强诉讼方式的公平性、实现法庭审判的公正性和审判结果的权威性。解决证人出庭 作证难的问题,对公正、合理、高效地审理案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完善对证人保护的立法规范、增加 给予证人经济补偿的规定、规定证人不履行出庭作证义务的法律后果和逐步消除影响证人作证的自身因素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燕 《理论导刊》2007,(4):95-97
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法律职业者参加法庭审判,与职业法官共同行使审判权的司法民主制度,通过对中美两国陪审制度的对比,揭示了我国陪审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误区。为此,应当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对我国的陪审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人民联审员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1999年10月《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列入法院发展的规划之中;2000年10月全国人大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提交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本文拟通过对审判权与陪审权相互关系的解析,从司法体制的角度来探讨人民陪审制的改革与完善,以期对这一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靳欣 《理论导刊》2006,(2):63-64
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刑事诉讼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是否科学和进步的标志。我国现行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证人出庭率低,影响了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应该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从而提高刑事审判的公正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组织公正性理论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理论之一,把组织公正性理论引入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从考核双方的观念、素质、能力,从考核的制度、方法、体系等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公正性的因素,并运用组织公正性理论进行完善和提升,对树立效能政府形象,努力提升每一个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院裁判与民意发生冲突的成因主要包括:转型社会矛盾多发与司法腐败现象存在、公民权利意识增长与表达自由渠道的畅通、司法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分离等。法院裁判与民意冲突问题是由个案问题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解决问题的出路应当从遏制司法腐败、改革公民参与审判的制度、增加审判程序制度本身的公正性、完善民意沟通机制等方面寻找。  相似文献   

7.
审判委员会作为审判组织的一种,在司法实践中行使着各级人民法院最高审判权的职能.但是对其职权定位的法律依据却让人质疑;其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诉讼中起到的实际作用,让人们对其公正性产生怀疑;其运作程序也与现代司法理念相悖.因此,对审判委员会制度进行考证,并就对其质疑进行分析,以提出未来审判委员会的应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向亚太海事司法中心的目标迈进●刘会生海事审判作为一个新的审判领域,如今已与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审判,处于同等的重要地位,成为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颁布,对于推动我国海事审判工作的发展,具...  相似文献   

9.
吕宗澄 《学理论》2013,(8):122-123
人民陪审员制服的背后隐含着对人民陪审制的价值认同和权力分配。人民陪审员统一着装与陪审制司法民主的核心价值相悖,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人民陪审员的平民性。维护司法形象和法律尊严,树立陪审权威,促进陪审工作开展应从根本着手,通过陪审制度以及有关配套措施的改革与完善,形成陪审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0.
张晓霞 《理论导刊》2004,1(3):45-47
我国现行陪审制在实践中不受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价值体系不完善和价值认识上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因此,正确定位政治民主、司法民主、司法公正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陪审制价值体系完善的理论前提,司法公正是陪审制的核心价值取向,科学评价陪审制的效率价值是陪审制价值体系完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改革产权制度 转换企业机制─-宜宾县企业产权改革与股份制改造回顾中共宜宾县委书记张明泉宜宾县是四川南缘的一个丘陵山区县,全县共94万人,是四川省确定的贫困山区县和综合体改试点县。1993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3.1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25亿元,乡...  相似文献   

12.
"以审判为中心",是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方向。"以审判为中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构架,其与审判中心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作为追诉方,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追诉行为要得到审判的确认,就必须以审判为标准和方向。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定会影响到侦诉关系。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背景下,检察机关既要与公安机关加强协作,又要强化对侦查行为的约束。构建新型侦诉关系,是应对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刑诉法的修改完善了死刑案件的程序保障机制。刑事法官只有深刻理解刑诉法修改精神,合理运用审判权,把新刑诉法中的程序保障机制充分贯彻到死刑案件审判过程中,才能保证死刑案件的审理过程不出现瑕疵,提高死刑审判的程序公正性,确保死刑案件质量。  相似文献   

14.
徐秀红 《学理论》2013,(13):109-110
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是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其有效发挥程序分流功能的立法意图没有真正达到预期效果,而立法规定的不完善也致使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我国"被告人认罪案件"庭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严谨的构想来解决简化审合法性、合理性和配套措施等问题,从而同步推进简化审的公正性、规范化和简易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主要是为了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适应公正司法的要求,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权运行模式,优化配置审判资源,加强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维护独立审判原则,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提高司法公信,树立司法权威。人民法院将着重设计具体的审理工作程序,使合议庭、审委会回归其审判组织的属性,强化审判责任,切实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相似文献   

16.
人民法院在国家司法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必将处于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心。其中,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是涉及层面最广、利益触动最大的内容之一。在现行体制下,人民法院内设机构在运行上呈现出"紧密型"的科层制结构与集体决策,内设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与职能交叉,依案件类型划分审判庭与精细分工的特色。客观而言,人民法院内设机构设置和运行上具有很强的"行政化"色彩,对司法公正的实现和司法威信的提高造成了很大危害。"去行政化"既是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的重要动因,也是改革的具体进路。考察和反思实践中各地方在法院内设机构改革上的种种尝试,组建"审判团队"是法院审判业务机构改革的最佳模式,而在非审判内设机构改革上,宜采用"大部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司法审判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审判合议制度广泛适用,审判合议制度在各国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中,已成为一项基本的诉讼原则。我国现行的审判合议制度存在诸多弊端,笔者尝试给予具体剖析,并对审判合议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王萌 《学理论》2010,(19):261-261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即为教学的主体——师资力量的培养。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素质教育.关键就要培养教师新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这一观念在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就应首先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王龙  程喆 《学理论》2009,(27):201-202
量刑程序是英国刑事审判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借鉴英国量刑程序有益之处,对于推进我国量刑改革,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现量刑公正和均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陪审制是司法专业化与司法民主化的折中。世界各国的陪审制度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分工式陪审制度";一种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无分工式陪审制度"。二十年前,陪审制度在轰动一时的美国辛普森涉嫌杀妻案的审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下中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改良可借鉴法国和日本的改良思路,先增加参加参审陪审员的数量,从少数人参审到多数人参审,让陪审员真正发挥"促进司法公正"的陪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