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  相似文献   

2.
宋静 《新湘评论》2014,(4):53-53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我给老爸打电话嘱咐他,热了就开会儿空调,别怕浪费电,顺便问他有没有哈需要的,我好给他买了寄过去。 老爸一如往常般地回道:“不用买啊,我啥都不缺的。”后来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似的,问了一句:“明(我老公的名字)在你旁边吧?”我说:“没啊,咋了?”“你婆婆呢?”“也没有啊!爸,你想说哈说就行啊!”老爸这才“放心”地说道:“要不,你给我买个皮带吧?我这皮带用了七八年了,不大好用了!”我赶忙答应下来:“没问题,这两天就给你买了寄过去啊!爸,你需要啥直接给我说就行的,别管他们在不在我旁边。我孝敬自己老爸,谁也不敢有意见Ⅱ阿!再说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人啊,你以后可不准跟自己女儿这么见外了啊!”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但祖父辈辛苦付出却往往“两头不落好”的事例俯拾即是。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做才能使得老人们既不费力而又讨好呢?案例:隔代教育普遍存在“两头不落好”“说起外孙教育的事我就来气!”来接外孙放学的宋奶奶一脸气愤地对记者说:“我女儿什么事都要孩子自己做,一次,小孩要喝水,我刚到柜子上去拿热水瓶替他倒,女儿一声吼过来:‘他自己没有手啊!’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0,(8):14-15
“你问我怎么看老实人,要我说啊,我党历史上的先进典型,哪一个不是老实人?要做好官,首先应该是老实人,这是最基本的。比如说孔繁森,从二次进藏到最终留在西藏阿里工作,他为个人利益考虑过吗?没有,都没有!”某省纪委一位退休老干部如是理解他心目中的老实人。  相似文献   

5.
沙平 《党史文苑》2000,(6):16-18
1937年 10月,艾思奇与周扬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上海来到延安。第一次来延安的艾思奇看见延安土墙上贴着一幅幅欢迎的标语,其中有一幅这样写道:欢迎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到延安来 !这使他感到一股巨大的暖流在心底奔涌。在交际处刚吃完饭,工作人员就进窑洞通报:毛主席要来看望大家了 !艾思奇和大家一样,都为党的领袖能礼贤下士而激动万分……   当毛泽东满脸笑容神采奕奕地出现在窑洞中时,窑洞里立即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毛泽东轻轻鼓掌还礼,然后伸出双臂招呼大家坐下。等大家坐好后,他亲自给每个人斟茶、…  相似文献   

6.
(一)娄师德于公元693年升任唐朝宰相时,与他同朝为相的狄仁杰老是排斥娄师德。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知道朕为什么要重用你吗?”狄仁杰答道:“臣凭文章晋升。”武则天顺便拿出了十几封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疏说:“这完全是娄师德推荐的缘故啊!”狄仁杰羞愧万分,事后对友人说:“承蒙娄公暗中提拔而不知,我却对他始终不假辞色他也毫不介意,此种胸襟,令人拜服。”(二)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中兴名将。两人向来不睦,关系极为紧张。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变,郭子仪奉诏任朔方节度使,一夜之间,郭子仪成了李光弼的顶…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2,(13):80-80
吵什么?一辆殡仪车从殡仪馆开出,这时.一个小孩跑了出来,追着殡仪车哭着大喊:“爸爸,爸爸!别走!”周围的人都对小孩感到同情。突然殡仪车停了下来……司机从车窗探出头来:“吵什么啊,老爸下班就带你去玩!”  相似文献   

8.
重庆的朋友们:大家好!确实说来得很匆忙,其实是刚刚到,而且晚上一定要离开,明天我要到香港给台湾来的非常重要的朋友颁奖,所以我不能在这儿过夜。到重庆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邀请的人比较多),就是我和我的妻子马兰都非常喜欢这个城市,前不久我们还悄悄的来过一次。完了之后,按照马兰的说法就是,到了重庆有两个发现一个发现是,原来我们好多喜欢的城市都是趴在地上的,而重庆站起来了!这主要是指山,山城第二个发现就是,现代建筑艺术学家,可以在很短的几年内,把一座疲惫的城市改造的焕然一新。大家到处都在讲重庆怎么怎么样,一定要去看一看,当大家都在讲的时间,重庆有了邀请。而且我的一个研究生一个叫丁松的叫我一定要到重庆讲一次,我也答应他了。没想到我们的市委副书记,政协副主席,宣传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9.
顾钧 《学习导报》2010,(12):61-61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生活穷困,租了一间房子,房东要他在房契上写明,一旦失火,烧了房子,他就要赔偿一万五千卢布。克雷活夫看了租约,不动声色地在一万五千后面加了一个零。房东高兴坏了?“什么,十五万卢布?”是啊!  相似文献   

10.
在论坛里面有的网友说房价上涨、猪肉上涨、有的说股票上涨得很快,仿佛什么都在涨。有一位叫“小姑娘”网友说,以前我们都不炒股,大家都是谈股色变,我奶奶60多岁了,但在今年她把自己存了很多年的压箱底的钱都拿出来了,炒股有赚的、有赔的,万一赔了奶奶急出病了怎么办?周勇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导报》2012,(12):40-40
猜疑效应 《三国演义》中曹操错杀无辜好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相似文献   

12.
猜疑效应 《三国演义》中曹操错杀无辜好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相似文献   

13.
拒绝有方     
孙玉祥 《求贤》2008,(11):25-25
有三个研究生拿着毕业论文去找教授签名放行.教授觉得他们论文水平不够.决定拒绝签名让他们顺利毕业。他问第一个学生:“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当然会啊!”急于得到导师签名的学生满口应承。“你会不会觉得,跟我做研究是一种幸福?”“当然幸福啊!”学生又表态。“那你怎么舍得毕业呢?再读一年吧!”教授顺理成章道。到第二个学生,教授说:“你这篇论文写得真好!”“这都是老师指导有方。”学生毕恭毕敬。“你这篇论文几乎把所有我会的东西都写进去了。”  相似文献   

14.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4,(24):35-35
履新两年多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诸多场合频出金句,反映了他对当前反腐态势的深入思考。 在今年8月与政协委员交流时,他举了个例子:“我现在下去,或者省、市委领导到我这儿来,跟我称兄道弟,唱赞歌,说现在是(吃喝)真不想了。我说你们真不想了?哪儿那么简单啊!我还想吃想喝呢!就像戒烟戒酒一样,能一下就不抽、不喝啦?”  相似文献   

15.
孙文泱 《学习月刊》2009,(15):56-56
《资治通鉴》贞观元年(627)说,李世民“神采英毅”.群臣进见时.经常因为过分紧张举止失措.李世民知道这个情况.为了让大臣能够畅所欲言,及时了解情况.讨论意见.他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态度平和,言辞平和。他说:“人要想看到自己的样子.一定要靠明镜:君主要想了解自己的政治有何不足.就得靠忠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臣下阿谀奉承,君主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岂能独善其身?隋朝的虞世基等人谄事隋炀帝.隋炀帝被杀.他们这些人也都被杀了。你们应该以此为借鉴.对政务得失尽量发表意见!”这个态度确实很好。历史上对李世民和贞观之治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君臣论治的和谐政治。  相似文献   

16.
寡母教子     
李伟明 《求贤》2008,(11):45-45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父歇(chù)在朝中说话很有分量。一天退朝之后,他去见母亲。进屋一看,年迈的母亲正在纺麻。公父歇说道:“像我们这样有地位的家庭.不愁吃穿.干吗还要纺麻啊?”其母听后面露愠色,叹息道:“鲁国让你这样的人做官.看样子离亡国不远了!”  相似文献   

17.
小品晚会上,赵本山伸出右手食指问范伟:“这是什么?请回答!”范伟不屑地“扑哧”一笑说:“你真的认为我脑子有毛病啊,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还不知道?是‘1’呗。”赵本山说:“回答错误,这是一根手指头。哈哈哈!”接着赵本山又伸出食指和拇指问道:“这是什么?”范伟心想,这次我再也不上你的当了,随回答道:“这是两根手指头。”赵本山说:“回答错误,这是‘八’!”……  相似文献   

18.
沫沫 《当代工人》2011,(15):29-29
曾经铁姑娘 “她不教我,我也没办法啊!” 听了赵小燕的一番话,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她不教,你不会问啊?鼻子下面的嘴只管吃饭的?等来年人家退休了,哭你都没地方哭去!”  相似文献   

19.
如此劝捐     
前段时间,我在超市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小伙子,他拿出一张表格,笑眯眯地说:我们上海的大学联合举办了一场为四川洪灾灾后重建的募捐,希望你能献爱心,在表格上签名。表格上有3个人签了名,各捐了50元钱。我问他:我愿意捐,但能通过什么方式确定您的身份?通过什么渠道来确保我的捐款用于灾后重建呢?他答不上来,突然拧了一下眉毛,大声说:你如此问话,就是不想捐嘛。你不想捐你就直说啊!没爱心!  相似文献   

20.
安坤 《廉政瞭望》2012,(4):66-66
于右任 赴西北视察时遭遇车祸,汽车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大家却都安然无恙。老于被送往医院,蒋介石的秘书来看望他,问:“院长,您的身体好些了吗?委座特地派我来看看您,让您受惊啦!”老于不语。秘书却来劲儿了:“听说汽车从悬崖上摔下来的时候,翻了好几个跟头,当时您是啥感觉呀?车子一翻时您感觉如何?”于还是不语。秘书又问:“二翻的时候呢?三翻的时候呢?”于不耐烦了,瞪着眼睛大嚷道:“三番(翻)老子就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