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意见与提法     
《战国策·赵策》中记载触龙劝说赵太后的故事。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围攻了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王要赵太后将小儿子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同意出兵帮助赵国,赵太后不愿意。朝廷大臣竭力劝说赵太后以国事为重,赶快将长安君作为人质以求齐国帮助,打退秦兵。赵太后很生气,痛斥大臣们。救国之事陷入了僵局。此时,左师触龙见了赵太后,并没有劝说太后要以国为重,赶快把长安君送给齐国作人质,以解秦围赵之危。而是问起太后的身体和饮食情况如何。然后又说自己食欲不好,但每天都坚持活动,渐渐地想吃饭了。听到这些话赵太后脸色渐渐好看了许多,说话…  相似文献   

2.
不少人都熟悉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攻赵。为联齐抗秦,赵国的群臣力谏赵太后派长安君入齐为人质,让齐国出兵来解救赵国。太后宠爱长安君,执意不肯,并言若再谈人质之事者必唾其面。触龙也为此事求见太后。他从问太后衣食起居起,和拉家常一样,又讲到让自己最小的儿子当兵,引起了太后的感慨: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孩子吗?触龙说:“比女人还要厉害。”并设身处地地替她打算,说明为  相似文献   

3.
论《战国策》人物形象系列的特点及塑造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全书所写人物多达六百一十余名。他们之间有国君太后、宠姬嬖妾、将相大臣、侠士说客、公子王孙、黎民百姓,形形色色,各具特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战国策》中首次出现了人物形象系列。如谋士方面有苏秦、张仪、鲁仲连等;侠士方面有荆轲、聂政、豫让等;国君王后方面有秦昭王、赵太后、郑袖等。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系列,《战国策》不仅写出了他们作为同一个系列的相同特点,也揭示了他们作为具有自己独特形象意义的个性特征。下面我们试从谋士形象系列来分析《战国策》人物形象系列的特点。《战国策》着重记载战国时期谋士说…  相似文献   

4.
《春秋》1996,(1)
中间城野麻瓢泼雨路越走越陡了,东西两边的群山挤压过来,活像凶猛的野兽,从不同的两侧在奔逐着一个共同的猎物,终于头顶冲撞在一起了。这个冲撞的地方,就是入山的山口,后来知道叫南口。突然间,前边的驮铃不响了,抬头望去,老太后的轿停下了。我们赶紧下车跑到老太后的轿前。驮轿高,我们站着只能扬脸说话,这在宫里是不许可的。老太后低声对我俩口谕,说要解手。我俩当时一怔,在这荒郊野外,前后没有村庄,怎么伺候老太后呢?老太后果断地说:“就在野地里庄稼密的地方,人围起来!”这真是个最英明的决定。比在温泉苦口求人强多了,更比西贯市那个  相似文献   

5.
<正>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呜呼!录李太白诗一首,哀哭髯翁!历史是一条隐隐的丝线,悠动中微微透着亮束,恍惚于眼前却不得相逢相见;历史也是一条长河,前行中缓缓涌着浪花,奔腾在岸边却无法采集入怀。直到今次,在台湾,我终于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去亲临历史溅起的如散珠碎玉般水花,于台北翠湖之畔于右任先生雕像前凝立,于草山之巅于右任先生墓园中凭吊……  相似文献   

6.
《春秋》2020,(1)
正王莽(前45—23),字巨君,山东济南章丘龙山平陵城人,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都哀侯王曼次子。原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重要成员,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末年,天下大乱。地皇四年(23)秋,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相似文献   

7.
《台声》2020,(16)
正在北京很多年,在我妈眼里我还是那个遇到事情哇哇叫的小女生。我也从来没有在家人面前摆出什么独立的姿态,失恋时打电话去哭诉,交新男友按时报备,就连生活中任何大小疑难杂症,都会打电话回家求救。比方,有天买了个大鱿鱼,想煮以前在家太后(对自己母亲的爱称)常煮的海鲜面,鱿鱼怎么去眼?以前看太后弄起来利落得很,在鱿鱼头上滑一刀,把不能吃的部分挤出来,然后鱿鱼切半、去脊椎。我学着在鱿鱼头上切一下,腥味的汁水流出来,立刻丢下菜刀打电话回家,"怎么这么腥啊?好恶心啊!以后还是买超市切好的!"太后哭笑不得。"头上切一刀,把眼睛那里挤出来  相似文献   

8.
唐长安以其皇家之尊和富贵之气,成为太平盛世和幸福人生的具象符号;长安的科举考试和政治生活,给人们带来难以忘怀的生命巅峰体验,也把人生和创作推向新的境界;唐代诗人以留居长安为人生荣耀、以进出长安为成败标志,对长安有一种葵花追日般的执著,生命为“长安”而绽放,诗歌因“长安”而精彩。在唐代诗人的生命历程中,“长安”情结发挥了精神引导和现实驱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解读唐代诗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键词,因而也是进一步体悟唐诗风貌不能忽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非功过如何评说,作为地位卑微的一名妓女,赛金花却创造了所有名媛闺秀、重臣勇将乃至皇上太后都没有创造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12,(3):3
巴山渝水,人杰地灵。百年奋进,长安汽车。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砥砺,长安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起伏;扎根重庆七十五载的自强不息,长安随着山城社会经济的发展脉搏一起跳动。长安: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重庆是全国著名的老工业生产基地,也是著名的军工企业聚集地,长安则是其中最大的兵工企业。作为抗战时期中国最大的兵工厂,长安的前身第21兵工厂一度生产了抗战武器弹药的70%,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中的经典之篇“触龙说赵太后”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文章反对“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力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同时还描绘了一个“擅长思想工作,化干戈为玉帛”的栩栩如生形象。  相似文献   

12.
我的长安山     
正我的长安山不在长安,在福州,进了福建师范大学的校门直走800米,就是长安山。这座校园里的山不但地理位置尴尬,高度也着实不太像山,更像个大土坡;长安山下的宿舍楼因在山之南麓,竟也顺势叫了南安楼。南安楼为山势所压,靠山的那排宿舍终年潮湿昏暗,住起来是名副其实的难安。  相似文献   

13.
孟宪实 《传承》2008,(19):44-47
汉唐长安时代文明高度发达,堪与雅典、罗马、开罗世界三大文明比肩,唐朝在前100多年的时间里,被西方史学家称为"开放的帝国",长安是"世界的首都",那些在丝绸之路上万里跋涉或漂洋过海的人,目标就是一个:到长安去。  相似文献   

14.
方娟 《公民导刊》2012,(11):92-93
在长安汽车科技体验馆入口最显眼的地方,静静地停放着一辆军绿色老式吉普车。岁月的沧桑难掩其光辉的历史,它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长安人自己生产的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吉普车。曾有一位外国友人到长安汽车参观,见车兴叹,准备出资50万美金购买,但公司婉言谢绝。正是这辆车,揭开了长安与汽车的不解之缘,开启了一段艰难而辉煌的产业传奇。长安驶出的"中国第一"1957年,重庆军工厂要求试制国内第一辆军用吉普车。当时,这种产品国内从来没有生产过,工厂也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经验,但长安人明白什么叫"军令如山"。  相似文献   

15.
西安古今游     
林孟瑜 《台声》2011,(10):46-47
我曾在孟郊的诗中见过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是屡试不第之后,金榜题名的狂喜;我曾在白居易的诗中见过长安,“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那是雁塔题名之际,英雄出少年的得意;我曾在黄巢的诗中见过长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那是大唐没落之时,乘势而起的豪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韩非子·八经》中"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为载体,拟在对其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讨论领导者成长所需经历的"运用资源、调控资源、升级资源"三个阶段及阶段间的衔接机理;并以下君、中君、上君的领导风格为基准,阐述优秀领导者所需具备三位一体的综合型领导特质。  相似文献   

17.
清朝凡295年间,宫廷出了许多疑案,流传较广的如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世宗夺嫡、雍正被刺、乾隆身世、慈安暴薨、同治之死、光绪猝亡等。这些疑案不仅影响很大,疑点多多,而且主人身份亦高(涉及5个皇帝、两个太后),百多年来的小说、野史、戏曲多有反映,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影视作品,无论“正剧”还是“戏说”,涉猎清宫疑案题材的,可谓林林总总,热闹非凡。为使广大读者获取正确的历史知识,通过对疑案的揭秘了解历史真相,本刊从这期起,连载石玉新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清朝凡295年间,宫廷发生了许多疑案,流传较广的如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世宗夺嫡、雍正被刺、乾隆身世、同治之死、慈安暴薨、光绪猝亡等。这些疑案影响很大,疑点多多,主人身份亦高(涉及5个皇帝、两个太后),百多年来的小说、野史、戏曲多有反映,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影视作品,无论"正剧"还是"戏说",涉猎清宫疑案题材的,可谓林林总总,热闹非凡。为使广大读者获取正确的历史知识,通过对疑案的揭秘了解历史真相,本刊从今年第3期起,连载石玉新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清朝凡295年间,宫廷发生了许多疑案,流传较广的如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世宗夺嫡、雍正被刺、乾隆身世、同治之死、慈安暴薨、光绪猝亡等。这些疑案影响很大,疑点多多,主人身份亦高(涉及5个皇帝、两个太后),百多年来的小说、野史、戏曲多有反映,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影视作品,无论“正剧”还是“戏说”,涉猎清宫疑案题材的,可谓林林总总,热闹非凡。为使广大读者获取正确的历史知识,通过对疑案的揭秘了解历史真相,本刊从今年第3期起,连载石玉新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清朝凡295年间,宫廷发生了许多疑案,流传较广的如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世宗夺嫡、雍正被刺、乾隆身世、慈安暴薨、同治之死、光绪猝亡等。这些疑案影响很大,疑点多多,主人身份亦高(涉及5个皇帝、两个太后),百多年来的小说、野史、戏曲多有反映,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影视作品,无论“正剧”还是“戏说”,涉猎清宫疑案题材的,可谓林林总总,热闹非凡。为使广大读者获取正确的历史知识,通过对疑案的揭秘了解历史真相,本刊从今年第3期起,连载石玉新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