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万县地区的自然灾害,既具有与区外各类地区带共性的特征,又具有本地区独特的特征。1.许多灾害具有连续性以干旱为例,从明正统5年(公元1440年)起,到1949年的510年间,各种时间尺度的连旱出现过17次。其中,连旱2年的10次,连旱3年的4次,连旱4年的1次,连旱6年的1次,连  相似文献   

2.
坂头花桥     
坂头花桥坐落在政和县杨源乡坂头村蟠溪之上,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清康熙、道光年间两次重修,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民国元年(1911年)毁于火,三年后重建,直至十一年(1922年)才全部竣工。坂头花桥是单孔木构楼阁式石拱廊桥。桥南北  相似文献   

3.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  相似文献   

4.
中山堂纪事     
中山堂始建于1421年(明永乐年间),原名为社稷坛"拜殿",地处首都中心地带,距今已近60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场所.  相似文献   

5.
从1840年至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其间因灾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的大灾即达124次。灾害发生的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增加,尤其在民国期间,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达16万余次,其中水灾、旱灾尤为严重,分别达7408次和5935次。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侵袭,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也积累了丰富的防灾、减灾及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6.
坂头花桥     
若山 《福建乡土》2013,(4):57-58
坂头花桥坐落在杨源乡坂头村蟠溪之上,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清康熙和道光年间重修,清成丰三年(1853年)重建;民国之年(1911年)毁于火,3年后重建,直至十一年(1922年)才全部竣工。1968年和1982年又先后两次修建。坂头花桥是单孔木构楼阁式石拱廊桥。桥坐西朝东,全长38米,面宽7.5米,净跨12.2米,孔高5.5米,廊屋中亭高10.5米。  相似文献   

7.
曾荣 《中国减灾》2012,(7):54-54
从1840年至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其间因灾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的大灾即达124次。灾害发生的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增加,尤其在民国期间,  相似文献   

8.
袁寨史话     
袁寨史话袁寨是袁世凯的故乡。位于项城市东南约20公里处,北有沙河,南临谷河,西有玉萍湖,东有闸于湖。最早始建于明朝弘治帝年间,至今已有480年的历史,原名叫石腰庄,咸丰七年(1857年)改名袁寨。据袁寨一位老儒书先生介绍:明弘治年间,中原地区洪水为患...  相似文献   

9.
李健生 《中国减灾》1991,1(1):40-43
历史上我国洪水灾害频繁。建国40年来经过努力,大江大河普通洪水已经得到控制,但还不能控制本世纪以来发生过的最大洪水或历史上发生过的最大洪水。40年间全国水灾成灾面积超过1亿亩的大水灾害年份共有5次。  相似文献   

10.
晋中市地处山西中部,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相邻,西沿汾河,与吕梁地区为界,南北分别与其他市区接壤。 晋中市局部性山洪灾害发生频繁且分布广泛,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山洪出现。从解放后的1950年-2000年的50年间,有历史记载降暴雨形成大的山洪灾害就有141次,平均每年就发生2.8次,而在灾  相似文献   

11.
泉州义烈庙     
义烈庙又称姑妈宫,位于泉港区峰尾半岛的西北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扩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烧毁,姑妈神像被信民迁往仙游;清嘉庆十九年(1841年),峰尾信民重建义烈庙并把姑妈金身迎回,故义烈庙的主体建筑基本是清代保留下来的。  相似文献   

12.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之重大水灾常造成瞬间爆发性破坏相比,重大旱灾则往往绵延数年,而且对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持久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永乐大典》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其珍贵世人共知,不赘述。这部大书有两部抄本,即明成祖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抄录完毕的原本,世称“正本”或“永乐抄本”;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至明穆宗隆庆元年(公元1562—1567年)的重录本,世称“副本”或“嘉靖抄本”。副本据正本抄录完毕后,收藏在皇史宬,到清明康熙年间才被重新发现,并已有  相似文献   

14.
谢典勋 《今日浙江》2002,(17):42-43
宁波天一阁自明嘉靖年间创建以来,至今已近500年了。作为一个藏书楼,为后世保留了一份十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历经4个多世纪而仍岿然存在,这在世界上并不多见。清代学者、曾任浙东巡抚的阮元在其所著《定香亭笔记》中写道:“范氏天一阁,自明至今数百年,海内藏书家惟此岿然独存。”为  相似文献   

15.
戒烟史话     
戒烟史话烟草原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将烟叶口嚼或作成卷烟吸吮。16世纪始传入欧洲,陆续流传到世界各地。明朝万历年间(约1575年),从菲律宾的吕朱传入我国。随后.就有人指出吸烟有毒,由皇帝下令禁烟。但收效不大。明泰昌年间,汪颖《食...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已发生多起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的生化恐怖袭击事件,蒙特利研究所不扩散研究中心根据公开发表信息编撰了恐怖事件的数据库,据统计,1960年至1999年间共发生了415次恐怖活动,大部分是生物恐怖和化学恐怖活动。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空间相对封闭,存在人流  相似文献   

17.
明太祖十五个"不征之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对于完整理解有明一代的外交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征"理念的贯彻与践行,在洪武年间几乎没有更改,由此形成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以此为基础,明朝形成了不同于历朝历代的国际秩序理念,以实践建构了一种和平外交模式,并深刻影响了有明一代近三百年的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初秋,我来贵州安顺考证红崖古迹,并与安顺地区博物馆李业成先生联名发表《红崖天书考释》,至这篇拙文完稿已临近2005年的元旦。按古历算,甲申年腊月十八是我的生日,摸着两鬓青丝,思考这十年风风雨雨,首先想到的还是关岭红崖山赤壁上残留的遗迹。历史上最早发现红崖碑文的是明嘉靖年间的邵元善,邵氏是贵州盘县人,明嘉靖二十二年举人,时任四川按察佥事,长于词赋歌咏,他在明嘉靖二十五年写的《红崖诗》证明“红崖天书”产生的年代至少在1540年之前。也难怪红崖古迹首载于明代,因为按照能与古迹遗字对应的瞿鸿锡摹本分析,从左上角的“允”…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暴雨山洪灾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撒爱文 《中国减灾》1997,7(4):40-41,57
甘肃省深处内陆,受气候因素与地形因素的影响,境内暴雨山洪灾害频繁,每年5~9月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极易形成高强度小区域强天气,再加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一遇暴雨极易形成洪水灾害。1950~199o年41年间共发生237次,平均一年5.8次,按199O年不变价计算累计  相似文献   

20.
<正>青木川村位于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原属川地羌汉杂居区,明成化年间,朝廷统一地名,命名为永宁里;清光绪年间为宁羌州西路18牌;新中国成立后,乡民以当地一颗大青木树为象征,更名为青木川。该村龙场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总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保存度达80%,后街下半部遭水冲坏,自清咸丰以来陆续修建,民国年间青木川一魏姓人也进行维修并建有3处魏氏住宅和遗留其倡办的中学一所,总面积达8500平方米,保存度85%。街道建筑自下而上蜿蜒沿伸866米,宽4米,金溪河绕着青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