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法律援助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过程中,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包括:法律援助的人员和资金不足、承办方式单一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可以从拓展提供法律援助参与主体、构建多形式的法律援助方式、形成多层次的法律援助体系、多渠道筹措、灵活使用法律援助经费等方面入手对当前法律援助制度加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构建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刑事被告人规定了强制辩护制度,但并未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进行规定。构建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体系,维护司法平等和司法公正。但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立法中,应明确规定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援助,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基金,不断提升援助人员的素质,且将法律援助与社会救济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产生、发展及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意义的阐述,分析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如何加以完善等问题,为保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真正建立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法律援助制度进行了完善,对刑事法律援助的内容作出了重大调整,扩大了刑事法律援助的范围,提前了法律援助介入的时间,强化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对体现程序正义、促进实体公正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司法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熊英 《新视野》2007,(3):58-60
法律援助发展到现代已经成为多数国家采用的一项司法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对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功能不可低估。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较晚并存在缺陷,该项制度对社会的调节、保障、稳定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各级政府对法律援助的认识是当务之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法律完善、机构建设、人员配备以及运行机制的形成等,建立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扶助贫弱、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保障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太原市法律援助起步较晚,虽取得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不足,如人力资源不足、投入经费不足、监督宣传粗化、援助门槛过高、协调机制缺失等。实践中,应发动高校大学生加入法律援助队伍,缓解人力不足现状;动员社会经费注入,扩大受援范围条件;细化监督宣传工作,增强受援对象信心;健全完善协调机制,优化援助资源配置,使太原市法律援助工作健康、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天文 《学习月刊》2012,(16):71-7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司法部、湖北省司法厅有关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武汉市法律援助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武汉市法律援助基金会于2012年7月正式成立了。这是武汉市委、市政府具体落实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谈农村法律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援助的对象主要是生活比较贫困的群众和一些特殊社会群体,结合法律援助的相关知识,结合农村的现实状况对在农村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提出设立农民法律援助机构,建立适合农民的援助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与和谐社会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设立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指向就是社会的全面和谐,而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点正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社会的急剧转型对法律援助制度提出了大量需求,由于法律援助资源有限供给与大量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看需要不断更新法理念,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0.
罗娟 《学习月刊》2013,(24):59-60
法律援助主要是指由政府(还有社会组织)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对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员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在我国从无到有(我国是从1994年开始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从小到大、从个体的行为到规范化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制度,与社会文明进步紧密相连,与依法治国的脉搏息息相通,在保障贫弱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制度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早已存在 ,在我国起步较晚 ,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在法律援助的价值、政策责任的规定、司法部门的作为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的本质是公民获得司法正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段久红  詹钊 《学习月刊》2013,(20):46-47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了保证法律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切实实现.通过立法形式对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诉讼费、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或义务提供法律帮助、赋予公民平等权利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主要是对妇女进行法律援助。妇女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帮助弱者.维护其正当权益.是法律公平正义精神的体现。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的制度正体现了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3.
经过10多年的努力,红河州法律援助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发展水平的原因,现在仍面临着相关部门协调不够、办案经费太少、受援对象覆盖面窄、援助机构不能适应需要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法律援助的认识,尽快建立法律援助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队伍建设,适当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和覆盖面.  相似文献   

14.
朱渝 《学习月刊》2012,(14):74-76
今年3月14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将法律援助机构写入了《刑事诉讼法》,扩大了法律援助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这些重大调整必将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修改之处,科学制定应对之策,充分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相似文献   

15.
关于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律援助对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矛盾,实现诉讼权利平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现有法律援助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突出表现为人力和财力严重不足,解决的途径是实施法律援助主体多元化,完善分担费用制度和开辟经费来源渠道。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有序必须关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维护基本人权,保障司法公正,稳定社会秩序的弱势群体的关爱与扶助制度,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只有不断壮大法律援助队伍,保证法律援助资金供给,拓宽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法律援助质量才能确保此项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冯学娟 《共产党人》2009,(23):39-40
1995年,我国正式开始探索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揭开了我国法制文明史上崭新的一页。宁夏把法律援助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自宁夏法律援助制度成立以来,全区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由1998年的170多件增加到2009年的近7000件,受援人由每年几百人增加到近万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元,为近60余万贫弱群众提供了法律服务,保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7月2日,记者走进平昌县法律援助中心受案大厅看到,除了一张张奖牌外,写有“扶危济困解民忧,赤胆忠心增党辉”“扶贫济困,真情援助”“法律援助,真心为民”等字样的鲜红锦旗引人注目。一面面锦旗,见证了警民鱼水之情;一封封感谢信,述说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中的一项重要构成.要实现司法公正离不开法律援助.要充分认识法律援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懂得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筑法律援助网络.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国务院通过《法律援助条例》之后,法律援助制度的雏形已经跃然纸上,至此我国在立法上较为明确地确立了法律援助制度。但是,与美国刑事法律援助内容相比,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相去甚远。其中,立法层面存在诸多纰漏,如指定辩护适用范围过窄等。鉴于此,对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进行立法完善极为必要。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第三十四条和第二百六十七条对原有的刑事法律援助内容作了改动,这昭示了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的最新动态。在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这个问题上,美国较为成熟的经验以及修改后的2012年《刑事诉讼法》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