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国目前的阶层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部分居于上层的强势群体、居于下层的弱势群体和居于中间的中等收入者.而最稳定的社会结构是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结构,因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就成为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对中等收入者的界定、分析贫富差距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的消极影响出发.强调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性,并简单分析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面对逐渐攀升的基尼系数,社会各界有关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呼声日趋升高,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中央高层对此作出的积极回应。那么何谓中等收入者?我国现阶段中等收入者的状况如何?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本文根据有关资料作一解读。何谓中等收入者。在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概念尚是一个有待探讨和廓清的范畴。我们允许绝大多数人认为中等收入是指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能够满足一定生活需要的处于中等水平的收入,中等收入者则是指处于中等收入范围内的所有居民。至于如何划分中等收入者的范围,理论界的认识尚不统一。有些人强调人们所拥有…  相似文献   

3.
澹然 《新湘评论》2004,(4):23-23
面对逐渐攀升的基尼系数,社会各界有关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呼声日趋升高,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中央高层对此作出的积极回应。那么何谓中等收入者?我国现阶段中等收入者的状况如何?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本文根据有关资料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4.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是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培育社会中坚力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要深入研究中等收入群体,首先必须厘清其概念界定和划分标准。文章详细梳理传统社会分层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学家对中产阶层的界定以及国内社会学界和经济学界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与测度,以期梳理出一个具有一定可比性的测量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方法,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一目标提供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献回顾表明,国内中等收入者阶层与和谐社会研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研究重心仍然是中等收入者阶层的界定标准、成长状况、社会功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对中产等收入者阶层的消费行为、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个体或群体特征研究逐渐增多,并开始研究中等收入者阶层社会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学者们关于中等收入者阶层与和谐社会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指导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它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使更多的人分享到改革的成果,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一、中等收入者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一)中等收入者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中等收入者是指一定时期内收入保持在中等及生活较富裕、生活水平相对稳定的居民群体。中等收入是个中位数的概念。“收入保持在中等”不是指现有收入的简单的算术平均水平。目前在我国这个数还是低收入水平。而我们未来要达到的目标应该…  相似文献   

7.
苏海南、廖春阳撰文指出,深入领会和学习“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等收入,顾名思义,指的是在某个时期里的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达到这一水平或者与此大致相当收入的人群就可以被称为中等收入者(群体),在国外被称为中产阶级。但是严格地讲,中等收入者(群体)这个概念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尽管它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是收入水平要达到中等程度。中等收入者(群体)实际上是作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标准及现实状况所谓中等收入者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收入水平处于中等,生活比较殷实的人。中等收入者不单纯是经济学概念,它具有经济、历史、地域、社会等多重规定性,是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支柱之一。在现阶段,我国中等收入者要以稳定的工作和能维持其社会中等生活水平的收入为基础。关于中等  相似文献   

9.
温飞  李强 《新视野》2007,(3):13-14
中央提出的“扩大中等收入者在全社会的比例”的战略的核心思想,是要优化阶级阶层结构,扩大社会中间层,使社会从“金字塔”型转变为“菱形结构”或“纺锤形结构”。表面看来这是一个调整收入结构的问题,但收入结构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实际上涉及到了整个社会结构的调整,其意义远比仅仅调整收入深刻得多。实现“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任务,至少要关注八个方面的因素,即社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结构的调整、城乡结构的调整、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陈斐  康涛 《求实》2004,(3):47-49
中等收入者是贫富间的“缓冲器” ,社会的“稳定器” ,经济的“助推器” ,全面奔小康的“加速器”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靠大力发展经济 ,与此同时 ,深化分配领域的改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就是其中重要的好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的提出,为我们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中国道路提供了精神支撑。“中国梦”丽买瓦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而中等收入者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现阶段,我国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仍然很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还存在一些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提高农民收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大力发展教育,加大对人力资本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2.
中等收入者比重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现象,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缩小贫: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须要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加快社会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种提法在我党的文件中尚属首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提出,对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稳定,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一些专家评估,目前中等收入者占人口总数的18%左右,高收入者的比重不到10%,低收入者占60%以上,社会的整体结构是“上头小,下头大”的“金字塔型”。我们是在经济文化落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先富”与“后富”的战略考虑,暂时出现这种…  相似文献   

14.
崔志刚 《新长征》2010,(3):30-3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我们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以壮大中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或菱形的社会收入结构。因而对社会中产阶层的研究也就越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兹将近期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研究的观点综述如下,以裨参考。一、中产阶层的概念对中产阶层的表述,目前我国学术界尚有差别,有的引用西方国家的观点,称之为中产阶级,大多数学者则称之为中产阶层、中间阶层、中收入群体、社会中间人群等。尽管称谓不一,但对中产阶层的概念都勾画出大致的面貌,主要表述有:1.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是1951年美国社会学家发表的《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其将白领定义为新中产阶…  相似文献   

16.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堪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是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的基础。随着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重大课题,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那么,如何判断经济转型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现实性?如何以稳定制度预期为重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如何以结构性改革破解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结构性矛盾?围绕上述"三问",我们约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此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7.
《中华工商时报》发表社论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尽快缩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但从根本上说,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数量,增大中等收入者在全社会人群中的比重,让最高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压缩到最小。  相似文献   

18.
自2010年以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就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破题收入分配改革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多次召开相关的国际研讨会集思广益,对该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课题组调查研究的结论是,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个大战略。如果能够以民富优先破题收入分配改革,有望到2020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使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低于40%,从而奠定橄榄型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等收入群体”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由应然变为必然。党的十八大将"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突显了中等收入群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是逻辑研究的起点,它与"中等收入者"、"中产阶层"、"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等概念有着细微的差别,不能同等使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等收入阶层"的概念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中等收入者的界定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三种: 其一是"定性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中等收入者是以从事脑力劳动力为主,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也包括拥有少量私人资本,具有谋取一分较高收入、较好条件的职业就业能力,以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地位的群体.这其中包括了收入、教育、职业等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