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1月,戈尔巴乔夫正式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两年多来,苏联领导人,理论与舆论界发表了大量的讲话和文章阐述这种新思维。戈尔巴乔夫还专门撰写了《改革与新思维》这本畅销书。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国际问题、特别是苏联问题教学与研究工作者的热门话题。那么,新思维到底新在那里,它对苏联内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何影响,对它应作怎样的评价,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探讨。本文着重谈谈新思维关于外交方面的内容及其在对美政策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戈尔巴乔夫根据国际环境的变迁提出了新思维,为适应国内深化改革的需要,对苏联外交政策作了战略性调整。苏联在国际关系中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多样,赢得了舆论,取得了外交活动的某种主动。本文试图论述苏联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并对调整的性质谈一点极为粗浅的看法。一美国一家报纸在评论近年来苏联外交活动时曾写了这么一段文字;"戈尔巴乔夫正以热情洋溢的外交活动迫使美国处于作出反应的地位。他和他的外交官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而美国则眼睁睁地看着他下一步将怎样行动"。评论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但的确反映出了一个基本事实。戈尔巴乔夫以来的苏联外交积极、主动、多姿多彩。这是苏联进行外交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3.
自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政治新思维"对苏联以往的政治理论、对外战略以及当今世界格局作出了根本性的重新评价,并推动苏联在广泛的外交领域采取一系列主动、灵活的行动,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苏联外交战略重心的苏美关系,近年来显示出有限的缓和,在某些领域还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将从试图分析戈尔巴乔夫政治新思维的内容入手,对苏美关系近年来的变化及其发展前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4.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提出的外交政策新思维,不仅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震动,而且也带来联邦德国同苏联关系的显著变化。曾几何时,由于西德政府不顾苏联再三反对,坚持在西德部署美国新式中程导弹,引起苏联方面的强烈反应;又由于科尔总理失言,把苏联领导人某些作为同纳粹分子戈培尔相比,使苏联几乎中断了两国间全部官方交往。而自1987年以来,两国关系明显地出现拼弃前嫌、着眼未来、加强实际合作的良好发展势头,两国之间的外交往来也异常频繁,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西德总统对莫斯科的访问和今年1月苏联外长对波恩的访问。在新近这次访问中,两国不仅一致表示要赋予两国关系以"新的质量",而且还在两国外长和负责官员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西德来说只同少数友好国家才有的定期政治磋商制度。两国还延长了双边经济合作协定,使其有效期延伸到21世纪。苏联外长表示,要用"新思维"对两国过去的交往作出"新的解释",西德外长也强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有一种冷战时期所造成的主观思维在影响着国际关系,用冷战时期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现在谈到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与新思维,同样也有这个问题。当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提出来时,先不是看新思维的内容,看它提出来的背景和它的现实情况,而是认为完全是假的,是为了推行苏联的全球战略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或者叫作阴谋诡计。这样一种冷战时期的观念,使得人们对国际上的一些新变化不能正确看待,产生一些错误的解释甚至于一些错误的政策。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提出,是同七十年以来所执行的政策和路线的一次决裂。它的一些作法,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也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它要对过去实行的外交政策进行一次清算。有人提出来,苏联过去几十年的外交政策不是碰不得的,这里面不是没有问题的。戈尔巴乔夫对世界局势的看法,包含了对战争问题的看法:现在大家都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给苏联的内外政策带来了一股新风。在对内问题上,他提出了改革和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纲领;在对外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说,"世界上的新问题不能按照过去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了。"核时代要求克服对现实世界理解的陈旧模式,制定适合于时代的崭新的政治思维,用新的态度和新的方法解决国际问题。如果说改革是苏联经济生活的革命的话,那末,新的政治思维是苏联在对外政策问题上和国际问题上同以往形成的观念的决裂,也是在观念上的革命。新思维固然是苏联国内经济改革推动的结果,是为国内的进步发展创造正常的国际条件,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新思维也是"对当代世界的现实深刻思考的结果。"这种经过痛苦思考产生的新思维同以往苏联的理论概念有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7.
一、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对第三世界外交的基本态势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苏联对第三世界究竟采取了什么方针政策,这个问题在国内外学者中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近年来苏联"对第三世界采取了收缩方针",并认为"当前苏联对第三世界采取的战略收缩态势在短期内无力改变"。另一位学者却认为,直至1987年,苏联在军事方面,仍在亚洲、近东、非洲之角及黑非洲"保留着主要据点";在外交及商业方面,苏联和第三世界的"相互联系还是很紧密的"。笔者认为,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苏联对第三世界的少数地区确实采取了"收缩"的方针,但对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基本上维持了以前的状态,而在其中的一部分地区甚至加强了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8.
1986年7月,当戈尔巴乔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首次就亚太地区问题阐述苏联的外交立场该地区大多数国家领导人对这种被称之为"新思维"的外交设想只是表示了谨慎的欢迎度,认为其宣传价值高于其现实意义的观点似乎占了上风。随着苏美关系的逐步改善,欧局势的进一步缓和,以新思维为主要内容的苏联亚太新战略开始了顽强的起步:积极推进亚洲地区冲突"热点"的解决、努力缓和地区性紧张局势,以中苏和解为基点全面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所有这些,明显改善了苏联以往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被动  相似文献   

9.
2015年初萨勒曼继任沙特国王后,沙特外交政策开始由温和向激进转型,特别是在美国战略收缩背景下,沙特外交日趋强硬,倾向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外交问题。沙特在寻求为沙美关系注入新内涵的同时,不断提高外交自主性,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中国的合作关系。发展和战略焦虑上升、国内政治出现不稳定、影响外交关键因素和领导人个人风格发生变化,是沙特外交政策出现激进化和自主性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前,由于激进化外交政策遇到挫折,沙特外交政策开始向温和务实方向回摆。  相似文献   

10.
从1987年开始全面推行的"新思维"外交在短时间内引发了改变苏联东欧乃至世界形势的政治"大地震":1989年失去依托的东欧发生剧变,再两年苏联寿终正寝,两极世界瓦解,冷战结束."新思维"外交的"能量"之所以如此"巨大",就在于它从指导思想到理论基础都存在一系列根本性、原则性的错误,戈尔巴乔夫以此为"法宝"指导对外实践,终于导致亡党、亡制、亡国的历史性悲剧.  相似文献   

11.
前美国国务院官员戴维·纽瑟姆最近指出:"外交事务与外交在美国往往是具有党派色彩的国内政治问题","在美国同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外交作为国务活动的一部分,从来就没有被认为是超政治的"。纽瑟姆大使的评论就其适用于美国的情况来说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对越政策的政治分歧、吉米·卡特由于把"人权"和"道义"主张作为他处理世界事务的主要政策而得以入主白宫,罗纳德·里根在伊朗人质危机和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苏美关系逐渐缓和、欧洲安全问题向良性转化。对话代替对抗的进程全面展开,苏联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关注亚太地区的事务,并在外交理论以及实践上表现出一种新的风格。显然,苏联亚太政策的明显转变并非是策略上的一时考虑,它既体现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的主导思想,同时也是在对亚太地区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不时对苏联进行经济制裁,这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美国力图用经济"胡罗卜"和"大棒"来影响苏联的政治行为。一方面,它以经济贸易的某些增长来谋求苏联作出更大的让步;而更主要的是把经济关系作为一种向苏联施加压力,以求达到自己某种政治目的之工具。苏联则坚决拒绝接受美国把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同自己的国内外政策"联系"的政策,即反对利用经济往来施加政治压力。苏美的经济关系,随着两国之间政治气候的变化而时起时伏。美国的经济制裁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更加剧了两国在政治上的对抗与争斗。  相似文献   

14.
苏共总书记米·谢·戈尔巴乔夫在他反响世界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中,就时代和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改革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经验教训和准则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问题以及苏联对西欧和美国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理论上和政策性的说明,当然是苏联现领导最权威的声明。从全书和别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发现,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对外政策和国内发展问题上,的确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因素,或多或少地做出了某些理论突破和政策调整,可以说是苏联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就使人们产生了新的希望,对改变长期以来苏联留给国内外人民的形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搞得好,将会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谨就戈尔巴乔夫所阐述的"最主要的"问题即世界和平战略问题进行公开性对话,争取经过多方面的讨论和探索,使问题得到符合实际符合原则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使苏联在阿富汗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苏联国内造成了消极后果,其国际声誉、外交政策也受到负面影响,80年代中期苏共上层执政思维及其政治体系发生变化,这些因素促使苏联决定从阿富汗撤军。苏联通过日内瓦谈判、在阿推行"民族和解"政策、与美国接触商谈等策略谋求实现撤军。由于苏联试图维持撤军后阿富汗形势的稳定,美国不断对撤军制造麻烦,人民民主党政权一再阻挠或拖延撤军,整个撤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6.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用新的政治思维观察、分析和处理对外事务和国际问题。引起举世瞩目。"新思维"使苏联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也给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带来明显影响。本文拟就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内容、背景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老师和学友们一起讨论。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主要内容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内容极其广泛,用他自己的话说,"包括了当代全部基本问题"。就其主要之点,我认为至少可以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当今世界。戈尔巴乔夫一方面仍然肯定当今世界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对立的思想体系,但同时又强调世界是一个整体,所有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相互  相似文献   

17.
教条主义与苏联的解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苏共瓦解、苏联迅速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错误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一个互相交错的复杂体系。从思想理论工作方面来说,教条主义、"左"的僵化的理论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从戈尔巴乔夫上台到苏联解体,苏联思想理论斗争的轨迹是:戈氏的新思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逐步排挤和取代了苏共传统的思想理论而占据主导地位,这个过程在1988年  相似文献   

18.
1986年2月25日一3月6日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 《苏联共产党纲领(新修订本)》, 《苏联共产党章程(新修改本)》, 《苏联1986至1990年和200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报告》; 会上还改选了苏共中央领导机构。国际上对苏共二十七大的评价是褒贬不一。褒的说法有:这是"一次变革的代表大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它对西方世界是一次大挑战"。贬的说法有,戈尔巴  相似文献   

19.
苏联改革时期形成的独立于国家控制的公共领域,直接导源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公开性"。戈尔巴乔夫通过"公开性",从构建公共讨论空间着手,引入社会批判机制,发展舆论多元化,直至允许独立于国家控制之外的社团网络、政党的出现等,在个人、社会与国家间建构了一种新的交往关系,形成了具有批判功能的反体制的公共领域,它一方面解构了苏联政治制度赖以存续的政治文化基本成分,另一方面,新的政治文化开始浮现出来,进而引发了苏联政治文化的根本性转型,苏共政权出现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20.
1989-1990年,德国问题成为苏联外交的中心内容。当这个问题已经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时,无论戈尔巴乔夫及操纵政治的领袖们,还是苏联全体公民,对此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