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离开长沙那年,我6岁。 6岁的孩子记事不多,就连我家是住在韭菜园还是贺家塘,也记不住。只记得舅舅家住马益顺巷,因为成年以后还去过。外婆家住的地方,就记不清了。只记得小时候经常到外婆屋里玩,每周一次。妈妈是外公的长女,我是外公的长外孙。外公早逝,我没见过,只见过外婆。外婆是妈妈的继母,对我倒是不见“外”,当亲外孙疼,好像比对孙子(也就是我的表弟)还疼些。长辈们说那是因为我长得乖巧。这也未必。  相似文献   

2.
刘汉新,江苏省启东市近海乡民政助理员,人们习惯地称他“刘部长”。老刘今年56岁,虽然快退休了,但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神却丝毫没有减退。仅从这信手拈来的二三事中即看出他的精神境界。 一、“对不起,这个忙不能帮” 不久前,有位朋友找上门来对老刘说:“刘部长,有件事情想请你帮帮忙。”老刘说:“只要能够帮得上忙,我一定帮忙。” “我儿子要结婚了,想免去婚检手续这个关,就帮这个忙!” 老刘听了,认真地说:“按理说,你我老朋友了,我又负责着结婚登记发证的工作,帮这样的忙不过是小事一桩。可婚检是国家规定的政策,目…  相似文献   

3.
又到招考月,当事人有得忙。那忙的,按照时下行情,也许已不止是考生,还有老爸老妈连带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大堆。  相似文献   

4.
一枚邮票     
九月中旬的一个早晨,雨渐渐沥沥地落着。邮局里,我正往发稿信上一张张地贴邮票,一个怯生生的童音在身边响起:“叔叔,能买您一张邮票吗?售邮票的阿姨不在!”小女孩戴着一顶红帽,大约八、九岁,脸蛋红红的,一只小手里捏着张一元的钱币递向我。看着她那祈求的眼神,我不由自主地撕下一枚邮票:“小朋友,拿去吧,把钱收好。” 她很顺从地收起钱,接过邮票, 说了声:“谢谢叔叔!”便小心翼翼地 贴好邮票,把明信片投进了信箱。 “小朋友,给谁寄的呀?”我问,“给外地的爷爷奶奶”? “不对。”她认真地摇摇头,晶莹 的眸子扑闪着,…  相似文献   

5.
帮忙     
蒋廷松 《当代广西》2008,(16):57-57
一天,与几个朋友在一起玩麻将。一个朋友问我:“你儿子工作了吗?” 我说:“工作好几年了,他在芳塘乡村级建设规划站工作。” 朋友说:“为什么不调回城里?”我说:“我何尝不想?只是没有门路。” 另一个朋友李先生说:“城建局李局长是我叔叔,我可以帮这个忙!” 我满脸惊喜:“那就太感谢你了!”  相似文献   

6.
驿路风铃     
动作太快   小张有口吃的毛病,有一次他来到酒店指着一瓶名酒问服务员:“这酒多少钱 ?”服务员说:“ 300块”。小张说:“开……开……”于是服务员忙把酒打开,却听见:“开……开……开什么玩笑 !” (红叶荐 ) 你猜我是谁   妻子给丈夫打电话,故意换了一种声音。她说:“你猜猜 !我是谁 ?”   丈夫一听,立即兴奋起来,说:“我的宝贝,你是牡丹舞厅的小娜吧 ?”   妻子大怒,声音立刻回到原来腔调:“你说谁 ?小娜 ?” 丈夫一惊,马上也换了声调:“那你猜 ?我--是--谁--呀 ?” (红叶荐 ) 醉汉搭车   一个海军军官在公共汽…  相似文献   

7.
许绮燕 《黄埔》2008,(1):15-18
我从小是和我的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 七岁那年,母亲接我回家,我开始上小学。在家里,我发现一个问题:我的爸爸和弟弟、妹妹都姓张,妈妈姓王,而我姓许。这是为什么呢?我很想问问大人,但又不敢问。生活像一个谜,我好些年都解不开。  相似文献   

8.
据《墨客挥犀》载,王雱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南方来的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一头鹿,一笼关起。客人问王雱:“别人都说你人小聪明,我问你,哪只是獐?哪只是鹿?”王雱从来没有见过这两种动物,看了半天,才回答:“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客人听了感到十分惊奇。  相似文献   

9.
幽默与漫画     
好奇 法院即将开庭审判一个杀人嫌疑犯,但犯人的律师还没有到。于是法官问犯人是否要等律师来。 犯人肯定地说:“是的,一定要等。”法官问:“你是当场被抓获的,人证、物证充分,你自己也已经供认不讳,律师还能说什么呢?” 犯人说:“是呵,我也感到奇怪,所以我就想听一听律师会说些什么。” (阎树声) 警犬 山姆太太在电视上看到有品种优良的警犬出售,便寄钱去购买。一星期后,狗被送来了,却是一只瘦弱的杂交犬。山姆太太生气地打电话去质问:“这难道是警犬吗?一点都不像。” 对方不紧不慌地答道:“这就对了,它是一只便衣警…  相似文献   

10.
潘晓凌 《中国减灾》2008,(11):19-21
尽管远算不上生死离别,甚至要去的地方其实很近,李舒浩仍把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父姑妈和舅舅舅妈的合照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在这个氛围有些微妙的“家庭聚会”上。这名11岁男孩朝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女子喊了一声“妈”,尽管语调轻而短促,却恰到好处地调节了气氛。“以后大家就算认了一门亲戚。”中年女子的丈夫说。  相似文献   

11.
<正>又到一年中秋时,我不禁又想起我那未曾谋面而遥在天国的外公——思念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地汩汩流淌……外公周冠华离开我们已21个年头了,但他对我的勖勉和奖掖却永远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记得小时侯,妈妈时常会呆呆地坐在那儿想些什么,瞬忽间她的眼角已噙满泪水;也总觉得其他小朋友都有外公、外婆一起疼着、爱着,而我却惟有一个外婆,从  相似文献   

12.
互动平台     
《观察与思考》2006,(10):6-6
<正>“超女”的意义编辑同志:你好。近日在报纸、电视、网络上关于“超女”的讨论可以说如火如荼。本来像我这种室内动物,两耳不听窗外事的人是不想参与到这种讨论里去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还不如一只老鼠,常说鼠目寸光,而我则只有半寸。平时我不关注流行的东西,不爱凑热闹,原因在于我挺自卑且有点自知之明,知道那不是属于我的世界。关于“超女”这个词还是去年下半年儿子买了一张“超女”的画,我才知道有个什么“起女”的。  相似文献   

13.
梁冰说,当兵、上大学、做外企白领、自己创业,一步一、。脚印地走过来;选择培训作为发展的行当,是几年前就有的梦想。梁冰是江苏镇江入从小跟着养蜜蜂的外公外婆长大。蜜蜂是哪里花多就飞到哪里梁冰说这可能是他喜欢”睁着眼睛做梦”的原因。他告诉我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圆梦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的地对北京尤其是天安门充满了无限向往于是就至]了北京打小想当兵”觉得解放军好”果真当了兵当兵后风靡上大学一心就只想着这件事努力7一招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学着学着”出国潮”来7先后走了美国、新加坡、菲律实好几个国家然…  相似文献   

14.
合唱队员     
外婆的口袋太神秘了,它似乎是我童年生活中的一个迷。听话的时候,外婆会从口袋里为我掏出一个奖励;摔倒了,外婆会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安慰的糖。在外婆口袋的吸引下,在妈妈的歌谣中,在爸爸的膝盖上,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1968年的一个傍晚,身为总工程师的爸爸突然对我说:“我们要离开上海了。”我天真地拍着双手,欢天喜地地盼望着从未有过的旅行,坐火车、坐轮船,我们来到了北方的一个小镇,从此开始了一个没有糖果、没有笑容的少年时代。我渐渐长大了,我隐约地知道,爸爸被打成了什么“东西”。那是场政治运动,我就是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15.
书可真是个好东西。古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靠的就是书。我小时候看外婆不认字,不能读书,心里真替她着急,不止一次地问她,不看书你不闷吗?当然,她也常为找我要找到厕所里着急。真的,我小时看书,那叫一个“迷”:吃饭时因为不能把书带到饭桌上,我是吃了稀饭,拿只馒头就溜走,这习惯一直到我离开家独立生活,可以自由地边吃饭边看书时才告一段落;上厕所也要带上书,看到痴迷时,腿麻了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16.
“基”情燃烧的岁月2006年大多数基金投资者都如沐春风般享受到财富快速增长的快乐。这一年里,北京电视台《天下财富》栏目主持人董丽经常被朋友逮住询问的话题是:“买那只基金好?”她说,“有些人根本没有耐心听我的分析,对我说,不用跟我讲那么多,直接告诉我哪只基金业绩好,分红多,就买那只基金好了。”  相似文献   

17.
刘鹏 《中国残疾人》2010,(12):65-65
电话响了,“姐姐,最近好吗?我签合同了,单位给交保险了……” 给我打来电话的是李博闻,记得和他相识时他还是一个初中生。据单位了解他家庭情况的老领导说,李博闻从小跟着外公外婆长大,性格很孤僻,很暴躁。  相似文献   

18.
六年前,在我就读公安学院的一次基层见习中,一次街头巡逻。帽檐下,我双眼注视着过往的行人,捕捉着可能出现的“不安定因素”。   “爸爸……警察叔叔 !”悦耳的童音突然传来,磁石般吸引着我。顺着声音,只见在不远处的一家童装店的摊位前,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睁大闪亮的眼睛,正伸着指头指着我。而在小男孩的身后,一位中年男子正弯着腰给小男孩试穿一件夹克衫。男子不耐烦地使劲拉回小男孩伸出的胳膊,套上一只袖子:“警察有什么好看的,没出息。”“不对 !”小男孩嘟着嘴,猛地挣脱父亲的摆弄:“警察叔叔会抓坏蛋 !”边说边飞…  相似文献   

19.
敬悯     
我爸有四个弟弟,所以我有四个叔叔。他们都是散落于市井小巷、穷乡僻壤的普通人。最小的叔叔比我仅仅大八岁。他清秀机灵,身量瘦小,喜好文学,梦想尤为繁多:当一名神气的大学生,娶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写若干锦绣文章……后来初中毕业进了家百贷商店,下岗后和婶婶一起去广东的鞋厂打工。女儿跟着外婆长到六岁,他们仍然在流水线上劳碌,挣取薪金养活老小。连年过节回来要抱抱宝贝,小丫头却直往后缩,不认他们。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小叔叔所在的工厂裁员,他准备返乡侍弄田地,在电话里说:“打工一个月能挣一千多,种田一年才挣两三千……大不了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呗,是不?”  相似文献   

20.
“理论信箱”编者: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两句话,曾引起过全国性的广泛议论。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又谈起了这个话题。事情是这样的:星期天有老友二人来聚。吃饭时,家人端上一盘菜,客人叫好,说不要太客气了。我随口说了声我们自己也要吃的。接着朋友甲便开玩笑地说:那也好,你们这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不想这句玩笑话,却在饭后引起朋友甲、乙之间一场认真的讨论。我感到讨论的内容很有意思,下面便是我追忆的记录稿。   乙:你说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吃饭时的事联系不上。   甲:我那是随便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