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长退休年龄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均寿命提高了,中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不容乐观,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减轻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和社会养老压力。建议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从强制退休逐渐向自主选择转变,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国家应根据不同的行业,甚至不同的区域来制定弹性的退休政策,提高养老保险的参与率。  相似文献   

2.
退休年龄是退休制度中最敏感的变量,规定退休年龄必须综合考虑退休年龄的社会基础,退休年龄的社会基础是规定退休年龄的现实前提。退休年龄的社会基础包括人口健康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人口老龄化程度、社会福利制度、财税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养老金收支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退休年龄社会基础的国际比较认为,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退休年龄的社会基础完全不同,不能盲目效仿主要发达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退休制度,为今后延迟退休年龄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及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出现,社会各界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越来越高。延迟退休将对经济社会、劳动者及社会保险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较为丰富,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把握关于该问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延迟退休成为屡次被提及的话题。本文从退休引起的代际公平问题出发,对现行的退休政策进行分析,汲取发达国家调整退休年龄的举措与启示,并结合中国政府弹性退休制度的探索,考虑到该制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退休年龄调整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管理视阈层面来看,对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延迟退休可以有效缓解此问题。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造成的影响是使不同人群的收入差异化。退休人口数量的增多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给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带来更大的支付压力,也给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带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支付面临危机的大背景下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带来的效应是双面的,利与弊的界限没有楚河汉界那么分明。在实施该项政策的过程中,如果能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规,公平对待各方利益,并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定可以将其向更加光明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7.
退休年龄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个敏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局。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提出延迟退休年龄的建议,每次都引起轩然大波。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的增加等是延迟退休年龄的促动因素,同时,延迟退休年龄也面临着就业压力等阻碍因素。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应逐步建立具有一定弹性的退休制度,以缓解社会压力和冲突,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是国际性难题,其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为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国家纷纷把提高退休年龄作为缓解养老保险制度支付危机的措施之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延迟退休年龄的背景、方案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即留一定的缓冲期、做好立法保障、分步延退、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保障老年人权益等。  相似文献   

9.
《试点方案》对养老保险制度内容进行了部分调整。这些调整使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完善,同时也使养老保险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变动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更加良性化。《试点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如双重负担、财政负担费率变动幅度大、基金保值增值、退休年限、资本市场影响等问题,应该采取发行长期债券、限制提前退休、鼓励延迟退休、完善外部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加之人口计生政策的实施,我国在经济发展程度偏低的状况下,就于21世纪前后整体跨进了老龄化社会。基于我国国情,有声音呼吁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我国社会养老保障金的支出压力,同时指明延迟退休年龄的国际趋势,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实施了延迟退休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农民退休年龄设定为男女皆60周岁,部分省市规定缴费不满15年的可延长缴费期,这意味着农民退休年龄整体上调。调整退休年龄后,在退休金一定的情况下,农民缴费压力明显减轻,同时有三类群体显示出其不适性:"40、50"农民、经济贫困农民、健康状况不佳的农民。这三类群体需要更细致的制度安排——弹性退休制度及特殊的财政扶持政策等。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城镇灵活就业人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收入水平等不断下降,对缴纳养老保险的费用压力倍增,迟缴、欠缴、跨年度欠缴现象严重。笔者发现,除养老保险制度和参保者自身问题以外,退休政策、政策性补贴等都影响着大龄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而转移接续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也非权宜之计,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开始着手将延迟退休政策提上日程。然而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各类争议直接导致政策迟迟不能出台。文章通过对G市城镇在职居民的简单随机调查,来了解城镇在职居民对延迟退休政策的真实态度。结果表明,不同职业群体、年龄群体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关注点并不一样,我们应该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关注点找出化解矛盾的方法,减少延迟退休政策推行的阻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延迟退休似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于是否应该延迟退休,何时进行延迟退休以及如何推行延迟退休,学者们都各执一词,争议不断。本文通过对2003年到2013年的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学术型文献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分析进行定量分析,深入了解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政策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养老和就业问题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在权衡养老和就业问题之间,调整退休年龄的话题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由于退休年龄提前以及退休年龄延后所产生的结果,远无法达到人们预期所想要的效果,甚至还出现了反效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弹性退休政策,提出柔性退休年龄,并论证其重要性和可行性,阐述逐步实行柔性退休年龄政策才是解决中国当前面临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养老金支付压力剧增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种种不利因素都指向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延迟退休年龄成为政府、社会和民众讨论的焦点.通过经验数据测算,研究发现延迟城镇职工退休年龄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退休年龄延迟的时点、最优退休年龄、延迟速度等关键点,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退休年龄延迟整体方案.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全会的一大亮点,也是近年来首次明确表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民众对于这一政策持反对态度,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不仅十分强烈而且伴随始终。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政府适时调整现行劳动保障政策,尤其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前奏曲。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的深刻变化,要深化劳动保障政策和社会公共政策研究,科学评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变量,合理确定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前置性条件,科学确定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实施节点,加大各级劳动行政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广泛征求社会民意,有效凝聚共识,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不断提高劳动法规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努力使我国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实现公共政策调整动机和实施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德国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国,其社会保障改革通常引起全世界关注。2014年,德国推出以有严格条件的“63岁退休”和面向1992年前生育子女人群的“母亲养老金”为主要内容的法定养老保险改革,被认为是对现行制度的修正。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执政联盟理念融合和互相妥协的产物,新一届德国大联合政府上台为养老保险政策调整提供了窗口期,此前延迟退休年龄、引入可持续因子和发展多支柱体系等改革措施亦为此次一揽子计划留下了主动性和调整空间。然而,这一改革的效应颇为复杂,不同群体褒贬不一,它也再次证明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尤其需要理性、有责任意识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20.
养老保险制度在两个维度上对劳动力供给产生深刻影响:在劳动力供给数量方面,将影响工作闲暇选择、老年退休决策;在劳动力供给质量方面,将影响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流动。从优化我国劳动力供给的角度,建议应从提高退休政策的灵活性,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促进养老保险的流动性等方面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