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因其应用的广泛性和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成为目前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量资源、计算能力和通信带宽都非常有限,而且通常由大量密集的传感节点构成,所以路由协议的设计非常重要。文中首先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型网络模型的特点,然后在典型分层路由协议LEACH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最后在NS2平台下设计模拟算法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路由改进算法能够大大提升网络生存期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能量供给、覆盖面积和传输保密的问题.在能量供给方面采用自供电系统,可以为系统无限制的提供能量;在工作过程中采用有效地睡眠模式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在提高节点覆盖率方面采用三角形顶点为圆心的分布方式;在传输过程中常采用基于IEEE 802.15.4网络标准,能够有效的提高传输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最后简单地介绍了WSN在环境监测和军事行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采用电池供能,能量有限,影响了传感器的适用时间和性能.文中根据无线传感器节点对激光的反应,设计了激光自主能量采集功能系统,在确保传感器运作的情况下收集了实验环境的相关数据,解决了节点因环境能量不足而无法自供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能耗和节能问题研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的基础性问题和核心技术。文中分析了无线传感器节点中各组成单元的能耗原理,并从网络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人手,研究了MAC协议节能技术和节能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5.
针对毒性气体自动监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监测系统。采用CO-AX传感器采集一氧化碳浓度,经过信号调理电路,利用ZigBee控制芯片CC2530对数据进行A/D转换和无线收发。文中给出了协调器、路由器及终端节点的硬件原理图及相应程序流程图,并对终端节点的能耗进行分析。系统适于安装到有线网络延伸不到的区域,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毒性气体的浓度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中在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技术成熟度的基础上,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执行所需要的信息采集系统设计、网络服务支持和网络通信协议设计等关键技术,说明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的WiFi接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多用户多接入、广覆盖范围、自定义系统等操作的要求。无线网状网络提供了一种高带宽、高接入、自愈合的无线网络覆盖方案。无线网状网络发展迅速,大型室内无线接入、高带宽无线传输都陆续开始使用。用户可以在网状节点覆盖的范围内随时接入网络,如果部分节点遇到通信故障,网状网络自愈合功能会及时修复网络,保障用户的数据传输。无线网状网络为人们的网络接入提供了便利,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的可能。相比传统的电子取证,无线网状节点的电子取证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无线网状节点的电子取证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相关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无线网状节点的结构、网络结构和工作模式进行介绍,对网状节点的通用取证方法进行总结,对公安机关一线取证人员电子取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是一次重要的信息产业革命,其重要价值不次于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实现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射频识别(RFID)、微机电系统(MEMS)、GPS、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及物联网,同时还应考虑能量供给、获取、测量与管理等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公安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个基于Zigbee的能源管理系统,由两个主要组件构成:无线传感网络和智能家居网关。通过智能家居网关,无线传感器感知和传输电力数据,远程监控和控制家用电器;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节能系统允许用户监测和控制家用电器。  相似文献   

10.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MSN能够对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感知、传输和处理,在环境监测、军事、安全和交通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研究了随机网络演算理论和WMSN网络传输模型,并分析了信息到达曲线和信息服务曲线对WMSN数据积压量以及时间延迟等方面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系统是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火灾自动监控系统,采用高性能的ARM处理芯片S3C2440和GSM无线传输技术,利用火灾图像的特征,以及神经网络自我学习算法来完成设计。与传统的基于感温传感器、感烟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的火灾报警系统相比,系统具有误报率小、响应快、移动性好、价格低、监控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警调衔接是将治安调解、刑事和解与人民调解相互协调起来的联合调处机制,体现了国家公权力和自治力相互配合。要将人民调解嵌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须依靠调解工作室这一机构发挥作用。警调衔接机制蕴含了节点治理之理念,调解工作室节点与国家、社会的其他节点交互,形成一张调解网,更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节点治理的视角,调解工作室是警调衔接的核心节点,警调衔接机制的运行策略必须基于调解室在调解网中的组织架构和与其他节点的互动关系。警调衔接的机制通过化解纠纷防止了矛盾激化,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警务革新,应当对其形成的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在高速发达的信息化时代中,技术性手段使得各节点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因而警调衔接机制也愈加智能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无线传感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数据流已成为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模式。文中比较了数据流聚类方法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的不同、介绍了数据流模型特点、数据流算法特点、生成概要数据结构的常用方法,同时详细阐述了在扩展传统聚类算法的基础上研究数据流聚类方法的发展,从而为以后进一步的流聚类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信息传播形态正从传统向现代、从有线向无线传播过渡,这两种转型叠加起来,决定了互联网作为舆论源头的比例会越来越高。目前,网络信息真假效应共存,正负效应同在,收放效应空前。为依法惩治网络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必须让依法管网成为常态,形成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机制,要保持信息公开和透明,正面应对网络流言,提高网络内部评论人员素质,把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健全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能量消耗决定人的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寿命是人类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寿命的长短和其新陈代谢密切相关。能量消耗多代谢加快,生命进程加快,寿命减少。减少能量的摄取和消耗能减缓生命进程,从而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业分析预测模型簇中心模糊问题,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学生的表现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学生学业表现的预测模型。在聚类分析中,结合欧式距离与距离度量公式,定义聚类优化目标函数,计算出每个元素与每个簇中心的距离。将计算出的数据元素与每个簇中心的距离进行比较,并将数据元素分配到最近的簇中心,将数据元素分配到各自的簇中心重新计算每个集群中分配的数据元素的簇中心。在明确簇中心的基础上,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数据实行聚类分析,获取学生学业表现分析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准确计算出学习者对课程的忠诚度得分,提高用户在线学习的热度,精确率以及召回率均控制在90%以上,可以对教育机构提供决策帮助。  相似文献   

17.
传统交易平台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发展至网络而形成网络交易平台,但政府沿用的物理世界治理范式在网络交易平台上表现出水土不服.这也引发了平台软法不合理、算法侵犯人权、政府主导治理失灵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本身也交织影响.治理这些困境的出路在于中医式治理,以完善平台规则与提供救济途径建立良好消费业态和生态、引入网络交易算法的矫正机制保障数字人权、平台主体自治和政府主体监督相结合等方式来组合式对抗网络交易中的风险,最终从整体上促进网络交易平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对政府公信力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力。政府需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对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义,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并积极引导网络舆情。重塑与提升政府公信力,可以考虑三条路径:信息公开背景下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网络舆情视域下完善政府责任机制,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拓展公众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网络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实现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公共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实现自我维护、自我管理。从传统的网络监管到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网络治理,可以有多种思路,从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建立三种机制实现网络治理,即“政府-网民”应答互动机制、“政府-民间”第三方参与的网络舆情分析机制、“评估-纠错-问责”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力鸣 《工会论坛》2007,13(5):120-121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基于计算机局域网技术的无线校园网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无线校园网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不受电缆的限制,并且可移动、可满足各类便携设备入网的要求,实现计算机无线网的接入、图文传输、电子邮件收发、网络教学、移动办公等多种功能。无线校园网具备的灵活性满足了师生们在一定空旷区域内实现移动办公学习的需求,更适用于图书馆、会议中心和学生的开放式自习室等空间大、移动用户多、不宜布设线缆的场所,从而弥补了有线网络在提供完善数据服务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