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贵州省农信社不断创方式,积极支持茶产业做大做强,开创省农信社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贵州是茶叶的主产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省茶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贵州的特色名片。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贵州省农信社不断创方式,积极支持茶产业做大做强,开创省农信社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点线面"推进助建绿色银行在支持全省茶产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农信社始终坚持全程跟进,把准金融支持茶产业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正>2月6日,贵州省农委、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在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贵州贵茶有限责任公司召开茶产业与新闻媒体座谈会,10多家省内外及中央驻黔媒体参会,各家媒体就贵州省茶产业如何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推进贵州茶产业发展工作。贵州省农委副主任、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说,贵州省十分重视茶产业的宣传,2014年央视、贵州卫视等电视媒体播出贵州茶产业的报道867条;报刊、杂志刊登  相似文献   

3.
正经济新常态大趋势中,作为生态友好型的茶叶产业,以其明显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健康消费优势,具备深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恰逢大好发展机遇。"茶产业是贵州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茶产业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精神高度契合。"去年9月23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都匀调研茶产业发展时强调,"将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使茶文化成为贵州新优势"。  相似文献   

4.
贵州具有独特的地理及气候优势,是全国茶叶资源大省和传统产茶省份,做大做强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很好的工作基础。发展茶产业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帮助农民增收,还能提升地方文化品味,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明确要把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主要产业来抓,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茶产业是贵州的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24):57-57
正贵州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科技服务茶产业的能力与水平;调整学科方向,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能力提升。茶产业发展需要以科技引领,无论是多个茶树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制茶机械的创新,还是茶产业链条的延伸、企业的科技示范带动,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调整学科方向贵州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科技服务茶产业能力与水平;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紧  相似文献   

6.
贵州、浙江同属绿茶大省,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可以互相借鉴。近日,本刊《阳明茶座》特邀浙江省政协原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会会长周国富,对中国茶文化、茶产业以及贵州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访谈。  相似文献   

7.
<正>2月7日,贵州省委机关刊物《当代贵州》周刊首发式暨全媒体建设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启动仪式上,《当代贵州》与有关单位和企业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其中,与贵州省农委签订贵州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贵州茶产业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贵州省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三年行动计划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14年5月,《当代贵州》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5,(4):51
<正>1月上旬,贵阳市近百家机关单位400余名机关干部在金阳参与"尝贵州茶叶,品贵茶文化"活动。活动上,市茶办工作人员介绍了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情况,并用茶艺表演展示贵州的茶文化。贵阳市农委为贯彻《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开展多层次的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  相似文献   

9.
发展茶产业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帮助农民增收,还能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贵州具有独特的地理及气候优势,是全国茶叶资源大省和传统产茶省份,做大做强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很好的工作基础。发展茶产业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帮助农民增收,还能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带动旅游等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截至2015年10月,全省茶园面积689万亩,居全国第一。茶叶加工企业3040家,预计全年产量22万吨,产值220亿元。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三绿一红"品牌日益成为贵州呈给世界、世界认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1.
贵州发展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培育可持续发展产业,是对基层政府执政能}]和执政方略的考验。贵州发展茶产业的实践,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21):46-47
正《贵州茶》栏目由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与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联合主办,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叶学会协办,栏目内容涉及独家茶企名人访谈、权威商业趋势解读、专业茶业报道、深度贵州茶产业发展调查,等等。栏目分设六大版块,从茶业动态、茶商茶农、茶旅之品、品茗会、茶与养生、茶学院等多个角度展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栏目将通过极富主题性和目标性的选题内容,为贵州实施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  相似文献   

13.
李牧 《当代贵州》2010,(11):29-29
为期5天的贵阳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于2010年5月27日在贵阳市人民广场正式开幕。作为贵阳避暑季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活动旨在推动贵州茶文化和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让市民真切感受贵州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4月26日,在凤冈召开的贵州第三届茶业经济年会上,来自国内的知名茶专家围绕贵州近期出台的《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以下简称《计划》)展开讨论,对贵州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提出了助推黔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以及打造黔茶品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沿着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弘扬贵州茶文化,推介贵州茶品牌,加快黔茶出山步伐。茶产业是贵州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近年来贵州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贵州茶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已成为贵州农业的第一大产业,茶园总面积达700万亩,承接了东茶西移大势,并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正加速形成中国绿茶加工中心。为深化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及地区茶文化交流,弘扬贵州茶文化,服务贵州茶产业,加快黔茶出山步伐,今年7月,贵州再次开启"丝绸之路·黔茶飘香"之旅。250家贵州茶企历时26天,行程近5000公里,从重庆、西安、兰州、太原、西宁到呼和浩特,这条延伸西北的丝绸之路成为贵州茶叶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16.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0):54-55
正为加速推进茶产业强省建设,全省各地掀起种茶热、卖茶热,激发了各地政府走出贵州推销茶叶、天下茶商走进贵州投资茶叶的热潮。茶产业作为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5大名片之一,迅速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为加速推进茶产业强省建设,全省各地掀起种茶热、卖茶热,激发了各地政府走出贵州推销茶叶,天下茶商走进贵州投资茶叶的热潮。10月9日,首届贵商发展大会上,  相似文献   

17.
<正>"利用电商平台推出生态、健康的贵州茶产品。"与传统强调茶文化的销售思维不同,贵州本土茶叶电商平台——黔茶商城总经理马文波打出一张用互联网思维销售贵州生态好茶的牌。马文波说,黔茶商城之所以打这张牌,是因为看准贵州的茶叶品质后,抓住机遇打造贵州茶产业的首家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填补贵州茶产业互联网营销渠道的空缺。对贵州茶叶品质很自信的马文  相似文献   

18.
<正>茶文化普及系列活动的开展,将使更多市民了解茶文化和茶品牌,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黔府办发〔2014〕19号)和《贵阳市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筑府办发〔2014〕63号)精神,进一步宣传弘扬贵州省茶文化精神,普及茶文化知识,培养全市人民"知茶、爱茶、饮茶"的良好习惯,推动贵州省茶产业、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贵州省积极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的"五进"活动,使茶文化走进  相似文献   

19.
<正>遵义医学院与贵州利美康外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合作,深入挖掘示范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潜力,推动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4月14日,遵义医学院与贵州利美康外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在贵阳召开助推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新闻发布会,现场签订《助推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多项战略合作事宜,标志着贵州大健康产业混合经济合作发  相似文献   

20.
正茶作为贵州的"五张名片"之一,自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种植规模已经跃居全国第一,创下了一个新的"贵州速度"。在全国六大茶类品种中,贵州绿茶除了具备量的基础外,还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和文化优势,多重优势叠加,发展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关于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更是给予贵州巨大的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