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屏位于安徽黟县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因村南有犹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村内有纵横交错的72条深巷、36眼井和300多幢明清卉民居。幢幢结构奇巧,营造别致,高墙深巷,纵横交错,尤其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正>南长益村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合阳县城东北方向,东、南、北三面环沟,耕地面积2500亩,以粮、棉、油、果等为主导产业,村内建有社区服务中心、村民健身广场、村级卫生室等,村庄路网为棋盘式格局,分为新村和旧村。旧村80%以上传统民居为土坯砖混结构建筑的四合院,南高北低、成片分布。村中的药王庙是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建筑,位于村东南方向,形似龙头。整个村落保存较为完好,特别是砖雕马头墙极具  相似文献   

3.
正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巍山,文物古迹众多,风景名胜荟萃,共有省、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其中,利克村传统民居建筑群于2012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当地好友的引领下,笔者最近慕名走访了这座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村落,并被其别致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利克村位于巍山县庙街镇营盘村委会南面的一个小山坳里,村中3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显得古朴庄重。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16,(3)
正一、建立国家协调机制,制定专项法规成立"国家传统村落民居、名村古镇、古宗祠保护开发利用委员会",由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牵头,相关部委共同参与,统筹推进其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根据现有的《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各省市制定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传统村落民居、名村古镇、古宗祠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对其旅游  相似文献   

5.
吕美丽 《今日浙江》2014,(15):56-57
正厚吴村坐落在永康市南15公里的地方,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村前青山为屏,村后清溪流淌。一代代祖先通过苦心经营,建造起了一座座气势轩昂的古老祠堂和一幢幢构建精致的民居老宅。穿过鹅卵石铺砌的弯曲村道,我们来到村中最大的祠堂——吴氏宗祠。宗祠宏大庄严,占地1140平方米,前中后三进两厢,东西两侧厢房20多间。祠内抬梁、斗拱、牛腿、雀替、蝴蝶木均刻有高深精美的浮雕,所展示的人物、花卉鱼虫、走兽、飞禽等图案皆栩栩如生;柱  相似文献   

6.
写字的祠堂福建的许多宗祠中,泉州陈埭岸兜村的丁氏宗祠的确很有特点,原因在于这个家族并非汉族,而是回族。用一个标准的说法就是:它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人云:全世界只有汉民族建宗祠祭祖先最起劲。身为回族的丁氏家族热衷于祖先崇拜,当然是一个异数,让人惊奇。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2004,(15)
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有一景色奇异的小山村,名叫“川底下村”。村中完整保存着500多间70余套明清时代四合院民居。川底下村四面环山坐落在北侧缓坡之上,依山而建,层层升高落,村上一条蜿蜒东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  相似文献   

8.
云传踆 《创造》2016,(11):99-103
正2009年10月,据云视网报道,石屏县文物保护部门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这一古民居建筑群在石屏县坝心镇芦子沟,约有二十多间院落,主要是清代晚期和民国初年的民居建筑,据说是石屏县至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县里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准备以此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9.
欧燕生  普艺 《今日民族》2009,(2):65-66,F0003,F0004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古城拥有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群。 剑川自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开始兴建城池,1643年整个城池竣工以来,整体格局、街巷走向、尺度从来没有改变。城内民居90%以上都属古民居,其中保存完好的有明代古建筑21处、清代古建筑146处。其余皆为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的土木结构建筑,其中还有许多名人民居、特色民居,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0.
皖古遗韵──论徽派民居建筑艺术和特色傅强安徽南部边陲不仅有秀冠五岳的黄山胜景,还保留着大量风格迥异的古代民居。其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休宁、绩溪、婺源、祁门等原徽州属地。这些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代,至今保存完好,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营造之精,装饰之美...  相似文献   

11.
《湖北宣传》2006,(2):32-32
一、凤凰民居 凤凰县位于湖南省吉首市与怀化市之间偏西的地方,沈从文所写《边城》便是此地。城区傍沱江而建,沿江建有吊角楼,至今保存完好。出城见天星山。进山上山顶,有一方池为“天池”,溪流汩汩。下山去奇梁洞,洞内有云雾山、天堂、龙宫、阴阳河等景。出洞入江,可看湘西最大的瀑布大龙洞和黄丝桥古城。  相似文献   

12.
平遥古城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作为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唯一古城,它既是全国历史名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不仅保存着完好的古城墙,城内还基本保持明清时期的道路结构和整体布局,集古寺庙、古市楼、古街道、古店铺和古民宅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文物群。平遥民居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四合院有3797处,其中387处保存非常完好。这些古民居布局独特,文化内涵丰富,保持了明清时期的风貌,既有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建筑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梅英 《今日民族》2016,(12):30-32
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巍山,文物古迹众多,风景名胜荟萃,共有省、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其中,利克村传统民居建筑群于2012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当地好友的引领下,笔者最近慕名走访了这座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村落,并被其别致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相似文献   

14.
<正>张峰村位于黄龙县白马滩镇,形成于元代以前,与304省道相邻,交通便利。村域面积1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200亩;人口350人,人均年收入5200元;主要种植核桃和花椒。村庄坐落在山沟地带,顺山势而建,村内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修建;民居为院落形制,由窑洞厦房构成;构建材料均为石材、青砖、土坯;门楼雕花。虽然不少传统民居无人居住,但保存相当完整,无论是格局还是构件材料都具有代表性。每逢春节、元宵节,村民自愿组织闹社火,节目一般多为固定形  相似文献   

15.
胡宗宪“尚书府”中的家井———外观是半圆形,水中又用青砖砌了个方井。在绩溪龙川,有一处明代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胡宗宪的“尚书府”,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美仑美奂。其中有一家井,外观呈半圆形,水中又用青砖砌了个方井,井沿有踏石相通。从用处上讲,外井是用水,里井是吃水。但徽民居的一大特点,就是处处蕴含着伦理教诲。因此,这外形就有人说它象征财富,但更多的人说它象征着徽州人的性格———外圆内方。同是绩溪人的胡适———住旺川上庄,与龙川在绩溪的方位一北一南,且胡适之胡与此不一家,胡适之胡是李改胡,为李唐后裔逃难至此而改———…  相似文献   

16.
<正> 今年10月底笔者去杭州桐庐深澳镇参观古民居。该镇古民居大约2万平方米,重点为7处徽派风格的清代建筑。这些清代民居的木雕虽然木质并不算好,但雕刻还算精美。与浙南武义县俞源村的清代民居相比,深澳的清代民居天井显得十分狭小,举头望天,大有坐井之感。然就在这狭窄中,木雕却被大量使用,往往在一个楼角,木雕会被使用到四、五层,足见当年的奢侈繁华。古民居里,有整套的木雕“二十四孝”被保留得十分完好。还里有一个古戏台,木构件居然雕的是凤在上龙在下,这大约是慈禧干政年代的民俗反映,举国也极为罕见。一所民居窗雕“三国演义”上的人物被削平了眼鼻,今天的主人告诉我,“那都是‘文革’中干的!”不过,我仍然为深澳的“封建主义”木雕大为高兴,居  相似文献   

17.
书香杉洋     
杜新华 《政协天地》2014,(Z1):94-96
逾越千年,铅华洗尽,充满书香的古田县杉洋古镇在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后依旧散发着诱人的浓郁醇香。尤其是在那悠悠的古街深处,至今还完好保存着二百八十多处古城遗址、民居古屋、庙宇楼阁和祠堂书院,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山城古镇水墨画卷。  相似文献   

18.
正[摄影报道周松陈立峰]邵武市肖家坊镇将石村是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村,作为邵武南部地区曾经重要的商贸地,将石村内城堡式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翰林第、大夫第、吴氏宗祠、阀氏宗祠等一大批明清时代的传统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已成功申报"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古村"同时,将石村处于山水环绕之中,森林资源丰富,金泉溪依村蜿蜒而过。生态环境优美,境内的邵武将石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石村于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级生态村",2011年被授予"福建省环境宣教基地"。  相似文献   

19.
书香杉洋     
逾越千年,铅华洗尽,充满书香的古田县杉洋古镇在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后依旧散发着诱人的浓郁醇香。尤其是在那悠悠的古街深处,至今还完好保存着二百八十多处古城遗址、民居古屋、庙宇楼阁和祠堂书院,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山城古镇水墨画卷。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24)
正曾坑施氏宗祠,俗称浔海施氏二宗祠,又称世德堂,位于石狮市湖滨街道曾坑社区金曾大道,与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的施氏大宗祠树德堂同属浔海施氏族人奉祀浔海始祖施炳、靖海侯施琅等先祖的重要场所。康熙二十六年(1687),施琅平台后重建施氏大宗祠。虽经乾隆二十一年、同治二年、道光五年的多次重修而历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