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个中亚国家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已经一年了.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由我国参与发起并以我国的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这个组织是由1996年启动的"上海五国"机制发展而来的,是"上海五国"事业的继承者.6年来,它由加强各成员国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入手,逐步扩大到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以及促进成员国在政治、经济、贸易和人文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并且取得了令国际社会注目的成绩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6国元首在上海会晤,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了著名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探索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推广以互信合作为基础的新安全观、促进地区合作和共同繁荣的重要实践.随着这一实践活动的发展和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正日益成为一个新型的地区合作组织.现在,上海合作组织除了6个正式成员国之外还有4个观察员国,其在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各领域广泛合作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1996年始于上海的"上海五国"进程,为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关系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必将为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新世纪的长期睦邻友好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2017年6月以来,受到上海合作组织地域范围扩大、中亚成员国国内政治进程变化、阿富汗局势演变和外部主要行为体中亚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中亚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诉求发生了变化。在政治领域,中亚成员国期望强化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对话和信任水平;在安全领域,中亚成员国希望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对阿富汗问题的综合应对能力,并进一步深化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经济领域,中亚成员国的共同利益需求在于提升组织框架内多边经济合作的成效;在人文交流领域,中亚成员国之间强化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需要较以往更为迫切。有鉴于此,上海合作组织须准确把握与平衡各成员国的主要诉求,寻找各方共同利益的交汇点,在凝聚共同价值、构筑共同安全、打造共同利益和培育共同情感四个方面,将该组织打造成国际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但两国天然气合作谈判并不顺利。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地缘政治两方面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考察中俄谈判立场与行为的变化,进而得出有关中俄关系模式的初步结论:第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基础,但这一共同利益的构建是个动态过程;第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第三,国家—市场关系共同塑造了前述两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方式: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要满足经济社会效益追求,也要符合国家地缘政治利益。由此可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中国应对当前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有清醒认知,并有必要心理和政策准备;二是在对外能源合作中,中国要重视自身的能力建设,争取更大话语权,并寻求和巩固同合作方的共同利益、加强互信。  相似文献   

6.
2013年3月22—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标志着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年至2016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宣示了中俄在两国战略协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主张。发展道路:相互坚定支持  相似文献   

7.
■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论坛在北京闭幕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报道:由中国国防部主办、国防大学承办,历时10天的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论坛16日在北京闭幕。中国国防大学政委赵可铭上将、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钱利华少将参加了闭幕式。论坛期间,备国代表就国际形势、地区安全、恐怖主义和反恐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作用与未来发展等国际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在华期间,备国代表还参观了部队,赴青岛、上海进行实地考察。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区域安全合作”,举办这次防务安全论坛,是落实各国元首阿斯塔纳峰会达成的合作共识,进一步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防务领墟加强合作的具体举措。来自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  相似文献   

8.
潘正祥  李勇 《当代世界》2009,(12):63-65
胡锦涛主席2009年6月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指出,经过数年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生机活力日益焕发,维护成员国和平发展权利、促进地区安全稳定、推动互利共赢合作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欧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建设性机制之一。”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不断深化合作,使之能够长足进步的动因是什么?本文拟从地缘政治格局、非传统安全、经济利益等方面予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7日,由一年前"上海五国"发展而来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俄罗斯的历史名城圣彼得堡举行第二次元首会晤.各位元首站在时代的新起点,隆重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签署了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协定.峰会再次确认"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并以其通力协作和重要成果,破除了种种流言蜚语,使这个新生国际组织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0.
中、日、俄三国能源博弈:花落谁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日本的半路杀出,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项目中修建由俄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线波澜骤起,中、日、俄三国围绕俄远东能源进行着激烈的博弈,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并牵动着东北亚国家关系的走向。 中俄能源合作与日本的介入 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最早起源于1994年,当年,俄向中国提出修建一条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输油管线。1996年4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该项目纳入两国关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遭遇重创,却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2009年4月21日,两国共同签署了《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实现重大突破。然而,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取得的进展不能掩盖其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合作运作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也使人们认识到中俄能源合作的艰巨性。在肯定机遇、认识困难的同时,仍要坚信随着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加强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必然会继续向前发展,不断获得互利双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欧颢 《当代世界》2009,(12):66-68
中俄关系的发展在经历了睦邻友好关系、面向2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后进入了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阶段。发展中俄关系不仅成为两国外交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道路走向何方将取决于影响两国关系问题的变化和发展,谋求发展、协调发展、和平发展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共同战略利益和互利共赢的持续性保障,是中俄战略关系第二个10年关键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与联合国及区域组织合作新华网联合国7月26日消息:第六届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和政府间组织高级别会议2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落下帷幕,代表上海合作组织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国代表表示,该组织将进一步加强同联合国及其他区域组织的合作。本次为期两天会议的主题是“联合国——区域组织加强世界安全伙伴关系”。来自23个区域组织和政府间组织的代表讨论了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全球威胁以及加强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合作等问题。上海合作组织现任主席代表——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代表上海合作组织出席了会议。他在发言中阐述了上海合作组织对有关问题的立场和主张,并强调,上海合作组织将进一步加强同联合国及其他区域组织的合作。会议最后通过的主席结论和联合声明决定,加强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在促进不同文明对话、加强联合国维和能力、保护冲突中平民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领域的合作,并决定将高级别会议由两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和政府间组织高级别会议始于1994年。这次是上海合作组织继2003年后第二次参加该会议。  相似文献   

14.
"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是第一次由上海合作组织全体成员国组织实施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展示了成员国共同打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坚定决心和行动能力,反映了成员国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水平。随着成员国之间政治互信、防务安全合作、经济合作的深化以及对"三股势力"震慑力度的不断加大,中亚地区人民对安居乐业的信心已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张力 《当代世界》2013,(9):18-21
印度与日本同为亚洲主要大国和中国的重要邻国,均与中国存在领土主权的争端。近年来,印日关系在战略层面不断提升,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由虚转实,渐行渐近,两国在安全、防务领域的合作有向三边或多边方向发展的趋势。从总体上看,印日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两国安全合作的增强,明显有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大背景,势必将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产生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型大国关系是冷战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大国关系新的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的新模式,是在2012年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由中美两国共同提出的,是加强双方的信任与合作,开辟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直接理论基础是相互依存理论。新的全球安全理论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理论来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现路径在于推动共同应对公共安全威胁,持续拓展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建立中美两国领域广泛的安全互信。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投资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4月,中俄双方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定了中俄稳定的政治关系.此外,中俄两国地理位置相邻,经济上有很大的互补性,使中俄两国间经济合作潜力巨大,区域投资合作的空间尚待开发.两国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造就了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这一地区油气、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人力资源丰富,高新技术研发能力强,农牧业基础好,有利于深度开发.以上客观优势构成了中俄间开展投资合作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张凯 《当代世界》2014,(7):80-81
<正>一、从"亚信"到香格里拉对话,亚洲安全观引关注5月20—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亚信"峰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来自4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共商维护亚洲安全之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亚洲国家应该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美在亚太地区结构性矛盾的加剧,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竞争也日益明显。中美亚太安全竞争主要缘起于三个方面:中美亚太结构性矛盾是两国亚太安全竞争的战略动因,两国亚太安全政策的针锋相对是安全竞争加剧的直接原因,亚太地区安全热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两国亚太安全竞争的催化剂。中美亚太安全竞争显著体现在安全观念、安全伙伴、安全议题、地区安全秩序等方面,会在全球、地区和双边三个层面产生影响。在全球层面主要影响国际安全格局和全球安全治理,在地区层面主要涉及地区安全秩序构建和亚太国家的战略应对,在双边层面则关系到中美两国关系的走向。对于中国而言,要加强中美双方在安全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加强中美在地区层面的包容性合作,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安全伙伴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打击三股势力面临新挑战新华网三亚(海南)11月4日消息,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表示, 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成立以来, 致力于防范、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维护成员国和整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目前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由中国公安部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防范、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研讨会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来自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6个成员国的代表及官员5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在防范、打击这三股势力领域合作的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扎哈罗夫说,开展以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内容。4年多来,全体成员国在打击这三股势力的斗争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目前,安全领域合作的法律基础和机制日趋完善, 并已进入开展务实合作的新阶段。为此要切实落实有关文件和协议,加强磋商和情报交流,采取防范、打击这三股势力的有效措施和行动,将合作意愿和潜力转化为现实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