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种境界     
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2.
《尔雅》语义系统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汉迄至明清,研究《尔雅》的著作多是围绕词义的注释和考证,或是文字的校勘和辑佚,未充分认识到《尔雅》语义分类的系统性。近现代学者开始从宏观理论上、从方法论上研究《尔雅》,围绕《尔雅》性质的争论,从训释体例、词义辨析、义类系统等角度展开了专题研究,《尔雅》的语义系统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毛梦溪 《人民公安》2011,(17):43-43
短短几年.“国学”一词似乎被人请上神坛又推进沟壑。“大师”一词给人几多崇敬又几多迷惘。 因央视《百家讲坛》走出书斋走进百姓生活的清史专家阎崇年因校注的《康熙顺天府志》身陷“悬赏门”,他以“一字疏误视作羞、一句错断引为耻”自勉,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挑出一个错,  相似文献   

4.
他曾撰写过著名的战地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和《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但鲜为人知的是他本人也是位英雄,他曾在准海战役、西南剿匪、上甘岭战役中参加大小战斗70余次,身上多处挂花,被授予“一等战斗英雄”和“一等人民功臣”的称号。 虽然他不说,但人民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5.
魏源军事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十分重视军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中国古代几部著名的兵书,他都有注解本。这些著作由于没有及时刊刻,致使手稿相继遗失。其中《六韬注》《吴子注》仅存其目,《孙子集注》仅留序言收入《魏源集》中。鸦片战争爆发后,魏源把自己对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研究的成果用于筹划反侵略斗争,并在运用中加上了自己独特的发挥,写下了著名的《圣武记》、《海国图志·筹海篇》、《道光洋艘征抚记》等富含军事思想的著作,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我看“国学热”孙郁几年前,倘有人大谈“国学”,大概很让人吃惊。我有一位熟人,终日钻研《论语》、《孟子》,在学校时被讥为怪人,不仅同事瞧不上他,后来妻子也竞离他而去。弄国学者,命运竟与孔乙己近之,真是让人感慨不已。然而,从1992年年底开始,“国学”一...  相似文献   

7.
他是著名的画家,艺道高超,学问深厚,国画作品秉承传统文人画风,蕴涵着厚重的底蕴和深邃的哲理;他国学丰厚,多才多艺,演讲幽默风趣,引人深思,听之,犹如在历史中盘桓、于未来中徜徉;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以实际行动致力于文物保护,被誉为保护京城传统文化的“四大铁杆”之一: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1550—1616)明代剧作家。著有《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等,其中《牡丹亭》最为出名。汤显祖在澳门生活多年,其《牡丹亭》“谒要”一句中描写多宝寺的情景,反映了他对澳门圣保禄教堂的辉煌印象。  相似文献   

9.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在北京市怀柔区举行的“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怀柔”青年辩论会上,辩手们对传统国学经典《弟子规》引用得自然流畅而又恰到好处,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据悉,不仅是参赛辩手,如今在怀柔城乡大地,婆媳、父子等家庭成员共诵传统国学经典《弟子规》已成新时尚。  相似文献   

10.
“中华第一女学人”———记南京师范大学李美筠教授田兰富她,一个弃儿,先后攻取了美国3所大学的3个博士学位,精通5国语言,曾以品学兼优荣摘3所著名学府的3枚“金钥匙”,被誉为“中华第一女学人”;美国《纽约时报》、《鲁彻斯特日报》等传媒当时以显著位置对她...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期,在要革命还是要立宪的问题上,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曾以小说为武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改良派发表了《新中国未来记》、《宪之魂》、《未来世界》等小说,鼓吹“君主立宪”;革命派也在一九○三年发表了提倡“民族主义”的《洗耻记》和痛斥“君主立宪”是缓和革命的《自由结婚》等小说;尤其是出色的革命宣传家陈天华在一九○五年写出了小说《狮子吼》,歌颂革命党,直接批驳《新中国未来记》。 梁启超十分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他在《小  相似文献   

12.
为中国统一奔走呼号──记台湾著名爱国人士胡秋原先生裴高才祖籍湖北省黄陂县,今年86岁高龄的胡秋原先生是台湾资深“立委”、“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中华杂志》发行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人格、民族、学问之尊严”,首倡“超越论”。他以学者、教授、政论...  相似文献   

13.
朱祖延     
朱祖延,著名辞书学家、文献学家,在辞书编纂和古典文献学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历任武汉师范学院教授,湖北大学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长,湖北省语言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修辞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等。朱祖延长期从事古代汉语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他担任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大国家、小字典的面貌,在我国字典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主编的《尔雅诂林》,堪称历代研究《尔雅》著作的集大成者,汇百家众注于一体,与上世纪初的《说文诂林》被学术界称作汉语史上两大奇观。在主编大型语文工具书的同时,他还不断收集大量古今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对于有着“童话王国”美称的丹麦王国一直充满着美好、深厚的感情。90年以前,安徒生著名童话Ⅸ卖火柴的小女孩》就传入中国;以后,“丑小鸭》、《海的女儿》和《皇帝的新衣》等童话作品曾经像精神食粮一样,伴随和滋润着一代代中国少年儿童成长。如今,满载着北欧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丹麦将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其特有的理念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刘弘浍 《创造》2001,(4):43-44
偶见有文章言,渤海国在中国最北的内海,当时就想,以此望文,西海郡王松赞干布的辖地该是中国西边的海。打开地图,东北边是有著名的渤海,那是太平洋的海水;西边离海就远了,要跨过亚洲、欧洲、非洲的诸多国家才到大西洋。还有文章描述刘伯承、小叶丹在彝海之滨结盟。“彝海结盟”在四川凉山,无处找到海滨。还有文章说宋徽宗绕道海上与金结盟,所以史有“海上之盟”。由此,对这个“海”发生了兴趣。查阅推敲了一番,写了这篇陋文。不少汉字的含义是多项的,有古义、今义,还可分成引申义、比喻义、转义等等。今人用含义,无可非议,今…  相似文献   

16.
连《游黄溪记》在内,柳宗元在永州写了九篇山水游记。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者总是提“永州八记”,其理由大概有五,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其一,认为“永州八记”所记地点均在西山,因而统称之为“西山八记”其实据宗稷辰的《永州府志》云:“西山在城西门外渡潇水二里许,自朝阳岩起至黄茅岭北,长亘数里,皆西山也。”而“八记”中有三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和《石涧记》所记山水的地点  相似文献   

17.
杨祚澄是“意识超前”的“国学书记”。他有个很独特的梦想——“儒学治镇”,整理、提取儒家学说思想的精华,用儒学和谐乡风、治理乡镇。 在他的力主下,有八百多名学生的马颈坳镇中心完小,以《弟子规》为主要教材,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国学实验。 正当小镇上的国学实验初见成效时,4月5日,湖南吉首市组织了以市教育局长带队,以全市教师和官员为代表的73人考察团远赴庐江。考察后,当地突然叫停了还在雏形中的国学实验。  相似文献   

18.
金晓东 《求索》2012,(6):80-82,56
刘师培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他天赋异禀却未完成三世家传的经学巨著《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刘师培对《左传》义例之学颇为用力,成果累累却未得到学术界充分重视,学者对其多有误读。本文在精研文献基础上,对刘师培重视义例的原因、义例研究成绩、学术界常见误读等作进一步分析,对刘师培的义例研究作出客观定位。  相似文献   

19.
班固美学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是东汉前期声名赫赫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虽然没有写下专门的美学著作,但在他撰集的《白虎通义》、《汉书》以及《两都赋·序》、《典引·序》和《离骚·序》等著名序文中,对文艺美的本源以及文艺批评的标准等问题,都有所论及。他的美学观作为东汉一代官方美学思想的代表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因此,研究他的美学观,既有助于了解东汉期间美学思想斗争的概况,也有助于了解东汉的文坛艺苑歌功颂德之作泛滥成灾的历史背景。本文不揣浅陋,仅就班固的文艺本源论、文艺批评标准观作以下探讨,以就正于专家学者。(一)“神明生道德,道德生文章”——文艺本源论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大学历史教师。最近,看到《今日中国》第八期上刊载的《拿什么来拯救你——国学》一文,很有共鸣。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相继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者国学班,“国学热”现象引起了学术领域和社会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与“国学热”的方兴未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学子对于国学却充满无知和排斥,认为国学不实用,不值得学,花时间学“太奢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