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这是众人皆知的真理。再深究一步:谁应当为民众撑起这片天昵?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的发布,正式确立公民健康权的基本人权地位。《世界人权宣言》第25条确认:“人人有权享有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在遭到失业、疾病、残废、守寡、衰老或在其它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受保障。  相似文献   

2.
论生命权的国际人权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平华 《人权》2008,(3):24-28
一、国际人权法对生命权的设定 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第一个规定生命权的世界性人权文件,其第3条明确规定:“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虽然《宣言》不是国际条约,不具备国际法约束力,但它却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提出了生命权等多种人权,从而使生命权等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3.
关注和了解国际社会人权斗争的热点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准确把握国际斗争的实质,努力搞好本国自己的事情,十分有益。人权,是人的权利,是作为人有权享有的各项权利。人权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为反对中世纪神权和封建特权提出来的,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人权概念不断补充新的内涵而逐渐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观念,并最终以国际法的形式得以确立。随着人权的国际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经济政治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和斗争。当代国际社会人权斗争…  相似文献   

4.
陈伟 《青年论坛》2007,(3):126-129
人权是一种为人人所享有的权利。人权保障离不开立法活动,保障人人享有人权需要国家机关在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分配权利义务的过程中承担平等对待的义务。为此,需要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约束范围扩大到立法领域,改变以往该原则仅指法律适用上的平等的狭隘理解。  相似文献   

5.
元轶 《人权》2011,(3):22-24
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一直是现代人权保障问题的核心内容,被称之为社会人权状况的晴雨表,而其中有关被告人生命权保障的死刑问题,则无疑是被告人人权保障中的关键。因为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是每个人固有的自然权利,属于所谓第一代人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6条写道:“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权,这个权利应受法律保护,不得任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美国《独立宣言》指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  相似文献   

6.
罗豪才 《人权》2013,(4):2-3
人权不是孤立的,而是置身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网络之中,是社会中的人权,人权保障离不开一定的内外环境和制度安排。早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即指出,"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人权的实现不只包含了对权利本身的主张,也包含了对一种有利于人权发展的环境的要求。创造一种有利于人权充分实现的秩序,建设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是我们人权保障工作的重心。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有义务和责任在《世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权法视野下的人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盛开 《人权》2006,(6):42-46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路易斯.阿博尔(Louise Ar- bour)在2004年“世界人权日”发表声明说,人权教育是推动“人人享有人权”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是发展人权文化的基本手段,是促进平等和促使人民在民主机制下参与决策的工具,也是防止侵犯人权和暴力冲突发生的一种投资。人权教育受到联合国专门性人权机构如此重视,与其赋权特性以及其在人权体系中的功能价值密不可分,也是其实践效果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问:联合国人权会近年来首次否决了美国反对古巴的提案,中国对此有何评论?答:今年联合国人权会以19票反对,16票赞成,18票弃权否决了美国的反古提案,中国对此表示欢迎。中国一贯认为,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自主决定促进和保护人权的措施,反对利用人权问题搞政治对抗。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此表示认同,今年古巴在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今年5月,瑞典国会外交委员会一批议员访华,由我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接待。5月8日-10日,双方在人民大会堂天津厅举行“中瑞议员人权问题座谈会”。双方都邀请了本国的人权专家参加座谈。《真理的追求》主编、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喻权域教授也应邀参加。5月8日,我国全国人大外委会主任委页曾建徽就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权事业的发展、妇女及儿童权益的保护、计划生育等广泛的问题发了言。这里刊出的是曾建徽主任委员谈中国批准加入联合国两个人权公约问题的部分。5月ic日,瑞典议负和人权专家提出了取缔“法轮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问:美国国务院的"人权报告"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持批评态度,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充分保障我国各族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建国几十年来,中国在保护和促进人民合法权益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是世人有目共睹的。美国国务院九四年度的"人权报告"无视这一事实,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妄加评论,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我们一贯认为,人权问题本质上是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各国有权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保护和促进人权。美国无权对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内部事务指手划脚。我们坚决反对这种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  相似文献   

11.
《人权》2010,(4):15-20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宪法也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下文是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中央对保障公民受教育权、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和领导。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以来,很流行一句话,就是“人大集体有权、个人无权”。人大集体有权,说的是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有权;个人无权,说的是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无权。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权力,集体决定问题,这是人大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一人只有一票,人人权利平等,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这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特点,也是人大权威的鲜明体现。在内部场合,在强调人大集体行使权力时,说集体有权、个人无权,其用意是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社会上不少人却把它作为流行语和口头禅,不分场合,到处使用,有的甚至把人大的集体和个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就不妥,其影响也是不好的。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关于人权问题的产生理论界普遍认为:人权概念最早产生于17、18世纪,以洛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贵族和教会的斗争中,力图抹掉封建制度的神圣灵光,把国家和法的问题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为此,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以“自然状况”来论证自由、平等是人人享有的天赋权利.此后,资产阶级思想家又从“自然状况”论中引伸出“天赋人权”的口号,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从而成为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和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主要理论依据.自此,人权概念始被明确载入西方各国宪法.  相似文献   

14.
保护的责任对现代国际法规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豪 《求索》2007,(1):101-103
“保护的责任”肯定在国家保护本国人民的责任缺位或失效时,由国际社会采取相应行动进行代位保护。“保护的责任”缘起于冷战结束后集体安全从“保护国家安全”转向“保护国家和人民安全并重”所面临的尴尬与挑战。经前后四个阶段的发展完善,“保护的责任”已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规范。“责任”代表了新世纪国际安全、人权领域的重要进展,对现代国际法律秩序产生了方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北京人权论坛11月2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6个国家的近百名人权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和谐发展与人权”,下设“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人权保障”、“以人为本的发展与人权保障”和“消除贫困和人权保障”三个分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锐 《创造》2001,(7):41-42
实现真正的少数民族人权,重心应在两个方面:即平等原则(各个方面)和不歧视原则。平等原则是人人平等理念在少数民族人权问题上的重申;不歧视尊重原则是少数民族人权在权利和义务上的认识。而平等和尊重的核心意思就是使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民族和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真正得到实现。《世界人权宣言》第二条宣布:“人人皆得享受本宣言所载之一切权利与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或他种主张、国籍或门第、财产、出生或他种身份”。我个人理解,少数民族人权问题要得到最终解决的唯一途径就是给予少数民族真正的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7.
王演兵 《人权》2006,5(3):F0003-F0003
4月18日,由《人权》杂志社举办的“科学发展观与人权”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空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权研究会的10余名专家学者,就科学发展观的人权内涵、科学发展观与人权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对人权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人权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意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张伟 《人权》2010,(6):57-57
金秋十月,北京再次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人权专家和学者。在中国人权研究会的精心安排下,大家汇聚一堂,围绕“人权与发展的概念、模式、途径”进行思考,并分别就“科学发展与人权”、“文化多样性与人权”以及“全球治理与人权”等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不断碰撞,相互交织。每天将近12个小时的工作会使人身体上感觉疲倦,但大家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所有人聚到一起是为了一个全人类追求的美好目标,即如何更好地在各自的国家和地区推进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权》2014,(2):28-31
一、发展简况 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简称“中心”)的前身是1990年山东大学成立的“人权研究室”。它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人权研究机构之一。1994年,山东大学决定将人权研究室升格为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并由徐显明教授担任第一届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20.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理解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指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帮助下,从康复机构及社区获得有针对性的综合服务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提出,对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拥有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含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1.体现对象的普及性最大限度地享有康复服务是一项基本人权,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机会必须是均等的,“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是使全体残疾人改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所有残疾人及其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地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