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保安》2012,(6):50-50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作为道德底线,诚信的巨大作用在几千年就被我们的祖先提出,而在今天的经济学中,诚信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古代“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的古训,到近代“诚信天下”、“童叟无欺”的今训,都生动地证明了中国是一个信义之邦。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10,(18):60-60
孔子早就说过民无信则不立,社会的不诚信会伤害到每一个人。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谈诚信。  相似文献   

4.
“无信市不立”,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较为严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加强诚信教育、构筑诚信社会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读者俱乐部     
《小康》2005,(9):9-10
“人无信而不立”,信用问题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人丧失信用,将会寸步难行。而构建和谐社会,信用更是不可或缺,政府要讲信用,个人也要讲信用,小康社会同时也是个诚信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人无信而不立,强调的就是做人要讲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也是人们普遍赞誉的一种美德。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诚实守信的民族,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诚信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品质,也是人与人正当交往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加强财经院校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骐 《青年论坛》2006,(1):66-67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和改进财经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以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弘扬诚信主旋律、强化经济伦理教育、健全诚信评价体系、优化诚信学术环境、加大对不诚信的惩罚力度,营造出财经院校“学无信不才、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的良好育人理念和成才氛围,为合格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说诚信     
言实 《天津人大》2004,(3):44-45
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视诚信为立国之本、做人之基,“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一代又一代人身体力行,推崇倡导,为之奋斗不懈.……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对其有过精辟的论述,如孔子说“民无信无以立”,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管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之间的人们进行交往时赖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现代经济发展更是有赖于诚信的建  相似文献   

10.
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公务员。行政行为应诚实守信,也就是说公务员应该诚实守信。 诚信。就是诚实而有信用,就是诚善于心、言行一致。“人无言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立人之道” 和“立政之本”。唐朝有名的宰相魏征上书皇帝李世民时就公开进谏“不信之言,不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并强调执政必须此信。诚信作为中国的优良传统。它从“天人相通”和“赞天地之化育”的角度审视生命。激友人们用“至诚” 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现代社会,我国的《民法通则》里有诚信原则,老百姓实…  相似文献   

11.
国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石。只有抓住诚信建设这个道德建设的关键,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才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何洪周 《人大研究》2006,(11):30-32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诚信对社会的正常运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经济和社会极大发展的21世纪,我们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重塑中国信用体系,加强诚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一、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一)诚信是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真诚是“美德的首要和基本部分”,明礼诚信是公民道德乃至一切道德的基石。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把“承诺的兑现”(信用)看做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三大规律之一。我国更…  相似文献   

13.
《政协天地》2016,(4):7-8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信用体系怎么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政府以身作则带好头,引领社会诚信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住闽全国政协委员张帆代表民进中央在大会上作题为《诚信政府领跑诚信中国》的发言,道出了建设诚信政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赢得热烈、持久的掌声。现将发言刊登,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诚信理念是当代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安身立命之本。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作为一项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已经成为社会文明、经济繁荣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我国的市场竞争能力不仅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价格上,还应凸显在信用美誉上。由此,高校倡导诚信教育、培育诚信观念、强化诚信意识、重铸诚信品质,以建构当代大学生的信用文化体系业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讨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亦乐 《时事报告》2014,(6):40-41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守信就是遵守诺言,说到做到。我们常讲,诚信是立身之本,是齐家之要,是交友之基,是经商之道,是为政法宝。一句话,诚信是“百行之源”。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讲,“民无信不立”,强调“言必信,行必果”。指出“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政令信者强,  相似文献   

16.
商无信不赢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前人总结出许许多多诚信的格言。如“人之所助者,信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巧诈不如拙诚”;“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等等。至于人际交往中讲诚信的动人故事,也是不胜枚举,著名的有“尾生抱柱”和“范张鸡黍”等。诚信相连。诚是内在的人生信念和准则,信是见之于外的一种状  相似文献   

17.
向东  楚子 《政策》2002,(5):20-22
西方有个说法,“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信不立”。话语虽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的观念依然非常淡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合同不能履行、经理人缺乏诚信、各种各样的经济诈骗层出不穷,以及相当普遍的相互拖欠现象等等,其严重程度触目惊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重义守诺的民族。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从树立信用赢得民众信任开始。所谓“民无信不立”,“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仁、义、礼、智、信”的“信”,就是信用。中国人世代奉行“一言重九鼎,泰山反为轻”的准则。“得  相似文献   

19.
正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在中国历史上,有"言而有信"以诚教子的曾子。有"南门立木"变法成功的商鞅;也有"烽火戏诸侯"国破家亡的周幽王。实践证明,诚信不仅仅是经济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无信不立,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相似文献   

20.
《世纪行》2012,(5):27-2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今天,重塑诚信湖北形象是优化发展软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湖北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就诚信而言,从古到今湖北都不乏典范,“一诺千金”的故事和“信义兄弟”的事迹就足以说明,湖北不仅是诚信文化的发祥地,而且是诚信文化的弘扬地。然而,在当今社会诚信受到普遍质疑的时候,湖北的诚信形象同样面临挑战,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