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曾璐 《实事求是》2023,(5):88-96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形式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且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数字劳动的研究热度持续呈上升趋势。本研究通过对国内数字劳动研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旨在系统梳理国内学界关于数字劳动的研究脉络并提出展望。目前,国内数字劳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劳动的内涵、数字劳动的影响、数字劳动异化、不同视域下数字劳动的具体分析、数字劳工五大方面,虽成果丰硕,但仍存在不足,未来应着力于扩大研究视野、提升研究效能、丰富研究内容以及加强研究实力。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6,(2)
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在一定层面和程度上有所缓和。这固然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但其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积极因素,则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所借鉴和研究。通过阐述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成果,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在具体表现、变化原因以及阶段定位方面的研究成果,提炼目前学界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值得借鉴之处的研究,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提出新的视角与方向,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数字政府建设受到持续关注,但如何理解和建设数字政府还缺乏共识。中国数字政府建设需要关注数字政府的概念化和建设水平评估、组织间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政商关系与数字政府共建、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的影响因素、数字政府的用户使用和合供五大关键问题。绩效评估、数据共享、政企共建、影响因素和用户使用,是未来数字政府研究需要关注的主要方向和研究路径。围绕共建、共享、共用、共治的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组织理论、技术执行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有助于加深对数字政府建设的理解和解释。基于行为科学和循证决策视角的研究,可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以更为隐蔽的方式成为当前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视阈下的全新命题,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劳动异化"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转变。对于数字时代的劳动异化,需要重新回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从源头上发现并探究数字资本逻辑主导下劳动异化的新特点。文章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在对数字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解决当前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劳动异化的有效路径,探讨数字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如何提升以及数字经济如何更好地实现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习月刊》2014,(19):56-56
作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译者:徐曦白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4月定价:49.00元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尤其是西方经济大衰退以来,资本主义的现状与未来成为全球公众与学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本书5位作者都是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界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学者,他们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切入问题,考察宏大的历史结构性因素和趋势,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系统性的矛盾和弊病来推演资本主义的未来,尽管他们观点不一,但一致认为资本主义体系将在未来几十年中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建设数字政府是持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基于TOE理论框架,提出了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路径的组态理论。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政府数字化水平近年来得到了有效提升,地方政府在数字化建设进程方面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基于地方政府的典型案例比较,发现竞争引致路径、需求牵引路径和内生驱动路径是数字政府建设的三种主要方式。其中同级竞争压力、数字经济需求以及公共数据开放等变量,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策建议方面,进一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新型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完善线下政务服务平台,积极回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高锦花 《世纪桥》2007,(9):102-102,132
本文对国内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神秘数字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与概述,内容涉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数、宗教文化数、易数等不同的信息,旨在为学界进一步展开神秘数字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数字政府受到我国公共管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与日俱增,但在数字政府研究的历程、现状及其趋势等方面还存在争议。我国公共管理学术界对数字政府研究的历程大致经历了概念引介、理论溯源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且现在正处于数字政府深化发展阶段。中国未来数字政府研究需要系统关注数字政府治理实践、数字政府建设中数据共享、信息公开与公众满意度、数字政府建设影响因素、国外数字政府经验研究以及数字政府建设评估六大关键议题。对数字政府概念的理论概括与实践总结是未来数字政府研究的重要基础。信息共享、平台驱动、多元主体关系、绩效评估是未来数字政府研究的主要方向。多种研究方法综合使用是未来数字政府研究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数字不平等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梳理总结数字不平等的现实表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目前数字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和经济效应,梳理破解数字不平等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数字不平等的深入研究,同时也为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和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双重背景下,中国学术界已兴起一波数字乡村研究热潮。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文献分析,数字乡村理论研究成果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研究议题呈现视角多元化、内容多样化、联系紧密化等特征。已有研究从价值论、工具论和实践论视角分析了数字乡村的内涵本质,并从政治学、经济学和行政学等多学科为数字乡村研究提供了理论资源。从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需要出发,现有研究仍然存在盲点,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创新性有待提升,需要拓展重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叶堂林  王传恕 《前线》2022,(6):69-72
发展数字经济构筑首都未来竞争新优势,对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具有重要意义。从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三个维度构建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包括北京在内的12个国内典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找寻北京在打造数字标杆城市过程中的优势与短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及价值、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保护的原则与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不过这些研究以遗产保护为主,涉及开发的大多是旅游领域。本课题以浙江宁波为例,从文化产业的视角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把非物质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融合起来,并提出融合的路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实践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改变了文化的呈现方式、传递方式和转换方式,其所带来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正重塑着整个社会,同时也作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特别是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是必要且重要的。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应从顶层政策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育及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用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字政府建设是当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主线。"大问题"研究为数字政府助力提升治理效能提供了全新的观瞻视角,宏观维度上要强化与国家治理的紧密耦合,中观维度上要厘清与平台政府的关联,微观维度上要精准洞察撬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小切口"。由此,可基于历史观、现实观和未来观分别从工具逻辑、价值逻辑和治理逻辑三个测度刻画数字政府建设的脉络理路。未来的数字政府需谋划宏观方略与微观实操深度融合的顶层框架和行进方略。这种"因何、依何、如何"的建构逻辑为后续数字政府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可以因循的理论观照和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5.
数字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在国际金融垄断时期帝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形态,其霸权行径的内在根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帝国主义阶段。通过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帝国主义和新帝国主义理论的系统阐发,将其中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对数字帝国主义的霸权批判当中,以解剖数字帝国主义在跨国数字科技巨头的平台垄断、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支持、国际金融垄断中资本的过度积累等方面的当代特征。在应对策略方面,应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不断突破数字核心技术的瓶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警惕西方“颜色革命”;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国家硬实力,从而更好应对数字帝国主义霸权,全面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时代衍生了数字劳动这一新型劳动范式,但其仍未摆脱异化劳动的困境,劳动的异化样态更加隐秘。数字经济时代的异化劳动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导下的数字统治为前提,以阶级对立基础上的数字剥削为手段,被资本操控下的数字化生产生活所掩饰,呈现出“唯数字论”的异化特征,数字劳动主体也因此处于数字商品、数字生产、数字技术和数据垄断的联合制约中。对于数字劳动者的异化困境,必须通过解放数字生产力、推动技术赋能、弥合数字鸿沟和回归人本逻辑等手段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17.
张梁  董茂云 《求实》2023,(5):25-42+110
“数字法治政府”作为数字政府和法治政府的统合概念,并非是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概念的简单相加,其具有“1+1>2”的双向重塑、互动融合与协同改造效应,是数字政府法治化与法治政府数字化的辩证统一。“数字法治政府”建设面临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双重叙事逻辑的耦合困境,具体表现在数字政府的法律因应迟滞、权力风险扩张、行政伦理消解、“技术—制度”失衡、职责体系紊乱等方面。“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难题在于如何调适数字政府/法治政府的“技术—制度—价值”张力。为此,“数字法治政府”的关键任务是切实加强信息权力结构再造的法治因应、准确把握“技术—制度”的辩证互动关系、积极防范数字技术对法治政府的侵蚀和解构、充分保障数字政府社会回应性与责任性的协调。其突破路径在于确保数字治理面向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数字权力融入数字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效能嵌入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当前,需要推进“数字法治政府”的系统框架塑造和基础机制构建,包括信息平台设施、权力监督制度、数字财政体系、绩效评估机制等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平衡好技术运用与制度建设的关系是地方政府成功实现数字治理转型的关键。基于政府注意力的研究视角,借助山东省大数据局官方微信相关推送文本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技术与制度之间的注意力配置情况如下:数字治理转型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惠民服务和政务服务四个领域,不同领域的业务属性是影响地方政府注意力在技术与制度之间配置强度的重要因素;政府注意力的不同配置实质上塑造了技术与制度互构的差异化机制,形成了技术主导型、制度主导型、制度跟进型和融合发展型四种关系模型。通过分析当前地方政府注意力在数字治理中的配置情况,从理论上细化了技术与制度互构的微观机制,在实践上有助于理解和推动数字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9.
“空间生产”批判思潮是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批判的潮流,它由列斐伏尔开启,经过哈维、苏贾等人的继承发展,目前仍在演进之中。国内外学界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地理学、城市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展开。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推动我们在未来展开高效而深入的“空间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目前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大、农村公共服务内生供给不足和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为解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基于多个经典理论,构建了数字技术助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数字赋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本文据此提出三大优化路径:强化顶层设计,破除数字技术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立足地方特色,以产业数字化带动公共服务内生供给;促进要素流动,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加强公共服务普惠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