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张向晨 《求是》2014,(7):55-56
<正>经济全球化催生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融入全球价值链,发展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贸易大国。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全球价值链,提升参与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化的体现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促使国际生产活动由一国内部或区域间的分工转变成全球范围内分工,这种新的国际化生产过程形成了全球价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所提出的生产和交换是经济曲线"两坐标"的理论,是从总体上研究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理论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当代意蕴,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以国际知识分工为核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和以知识垄断为核心的国际垄断资本体系的有机结合.就国际分工而言,国际分工的内容、媒介和结构都出现了新的发展;就国际财产制度而言,国际垄断资本的独占方式、控制方式和股权的社会化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是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国际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出现,将国与国之间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从产品贯彻到产品内部的工序和流程,形成全球价值链,极大限度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产品内国际分工为特征的中间产品贸易增长迅速。本文在采用垂直专业化率指标对我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进行全面测度的基础上,对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人均物质资本存量差距、规模经济、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东亚生产网络促进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技术差距、双边贸易成本不利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融入国际经济分工体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由于中国制造业中许多行业的发展是以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形式介入全球生产体系的,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跨国公司,因此,中国的贸易增长具有典型的全球价值链的特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中国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问题中国“十五”计划已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十五期间一项重要的任务。在进入21世纪之际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与国内经济新的发展和变化实际分不开,而如果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来看,则是对越来越强劲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回应。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的资源配置及经济活动跨越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家边界,而组成了以全球多样性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体系和以资本全球性流动为表现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全球经济结构及其发展过程。它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传统的国际分工正在演变为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一个新的国际网络分工…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将替代工业经济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一些学者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全球经济系统将面临一次新的国际分工。在这次新的国际分工中,知识经济国家将进一步摆脱物质生产的拖累,而成为向全球经济提供知识、技术、智能、和思想的“头脑国家”。而非知识经济国家,将成为利用这些知  相似文献   

7.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长期目标。对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既有的研究主要从经济基础维度进行讨论,对其政治基础的重要性关注较少。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来看,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更需要稳固的政治基础。这也需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夯实国内的政治基础和打造良好的国际政治基础。其中,国内政治基础主要是坚强牢固的党的领导,高效运转的人民政府以及和谐稳定的国家-社会关系;国际政治基础主要是和平的周边环境,稳定的大国关系,顺畅的全球贸易体系和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认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开始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体现全球范围内有效利用并整合全球资源的分工与协作体系的国际分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国际分工的边界表现为价值链,以价值链解构和重整为特征的制造业全球生产网络的构建,为厂商寻求进一步的比较优势和在不同价值链环节寻求更大的经济收益成为可能.面对全球价值链分工日益明显的演变态势,世界上有些发展中国家通过探索与实践,早巳形成了一些富有借鉴意义的应对策略或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拉美模式和东亚模式的演变阶段及其形成原因,以期为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转型与升级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分工是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源泉,也是后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但是分工必须建立在特定区域适宜性要素禀赋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不同区域需要基于自身不同资质禀赋进行适宜性专业化分工。建立在适宜要素基础上的适宜分工,从早期的劳动分工到现代意义上的区域分工、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分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演化过程中。适宜要素基础上的区域分工最为稳定,也最易发挥要素效率,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效率的提升和改进。对后发区域而言,必须根据适宜性要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工体系,这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缓解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唯实》2001,(10):30-3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浪潮的推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不可遏止的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从一定意义上看,它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因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转向国际分工,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国际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人才流动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迅速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来,否则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但是,要进入国际经济领域,企业又必须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本…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把重庆建设成全国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重庆必须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聚集和优化配置,努力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内陆开放经济产业结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政治价值观的核心是解决政治为谁服务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但全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这是政治价值观认同的重要现实基础。国际社会已普遍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促进国际社会整体发展的有效解决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中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内涵更具有世界性意识、全球合作意识和全局性系统意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认同要以全人类为认识论基础,以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为方法论基础,以人类实践活动为实践基础,积极反映当代世界性生产方式和交往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政治价值观认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经济运行状况的好坏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必然影响巨大。分析研究美国经济状况 ,跟踪了解美国经济走势 ,对于更好地把握世界经济形势 ,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 ,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一、美国经济周期新阶段(一 )从持续繁荣到萧条衰退1、2 0世纪末期 ,美国经济持续繁荣2 0世纪 9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和战后第 2个黄金时代。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迅速提高。 1991-2 0 0 1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为 3 .4%。美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从 1990年…  相似文献   

15.
江西加工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巧生  赵海东 《求实》2007,(12):68-70
国际和沿海的发展实践证明,加工贸易是区域经济特别是"后发经济体"融入国际分工、促进制造业升级、加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江西要实现经济国际化,就必须加快发展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16.
<正>新自由主义之所以能够由一种经济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且资本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推广,正是因为它在经济上代表了国际垄断资本的阶级利益,满足了国际垄断资本实现全球扩张,利用经济科技优势到世界各地攫取超额剩余价值的需要。在政治和文化上,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新自由主义,妄图用资本主义制度代替社会主义等其他制度。其一,以经济援助、提供贷款为途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提出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主张政治问题经济分析,经济问题政治解决,坚持劳动优先于资本。与之相应,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于推进经济解放、政治解放、社会解放、思想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在21世纪,劳动与资本关系依然是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社会关系。劳动与资本哪一个具有优先性,在不同社会制度中具有不同的制度设计、价值取向与实践后果。对这一制度设计、价值取向和实践后果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不难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中,资本明显具有优先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社会",本质上乃是为了从整体上实现和维护资本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社会主义的劳资关系中,劳动必然具有优先性,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为了从整体上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充分重视市场的力量、劳动者的力量和资本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基础,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中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高低。通过对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制造业企业规模和发展方式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影响和制约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创新、人口红利、制造业结构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在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和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大,使一个国家的问题扩大化,并影响其他国家,产生连锁反应。譬如,美国“9·11”事件的发生,不仅重创了美国经济,而且使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也受到影响。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挑战尤甚。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对世界经济模式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并很快成为风靡全球的流行词汇。其基本内涵是生产、经营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各种壁垒和障碍也随之减少;商品和服务贸易扩展到全球,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