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论科学证据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斌 《证据科学》2008,16(2):138-146
科学证据可以定义为运用具有可检验特征的普遍定理、规律和原理,解释案件事实构成的变化发展及其内在联系的专家意见,其主要理由在于可以科学原理在科学证据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功能,将科学证据分为“科学描述型”与“科学检验型”两类,“科学描述型”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科学证据。从定位来看,科学证据应属于言词证据、间接证据。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科学证据进行分类,以此加深对科学证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证据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官评价科学证据证明力知识不足的问题,正在挑战人类经过不懈追求才拥有的裁判智慧,其根本原因在于科学证据具有不同于其他证据形式的特定蕴含和证据规则。“语义结构与证据功能”的分析方法可以确定科学证据的含义、特征以及宏观定位,这是建构科学证据规则的基础。科学证据的语义、语法和语用分析表明,科学证据是运用具有可检验特征的普遍定理、规律和原理解释案件事实构成的变化发展及其内在联系的专家意见。  相似文献   

3.
纵博 《法商研究》2024,(1):150-167
对于科学证据的审查有遵从模式和教育模式两种不同模式:前者要求裁判者应当尊重科学证据,一般只要求对科学证据进行形式审查;后者则在为裁判者提供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求裁判者对科学证据进行实质审查。我国的科学证据审查总体上属于遵从模式。随着新类型科学证据的增加以及科学证据范围的扩张,我国的刑事法官在维持原有形式审查的基础上,必须对科学证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实质审查,仅进行形式审查无法保障科学证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因法官作为非科学专家的普通人,对科学证据的审查无法达到科学界的同行审查水平,故其审查并非从科学视角对科学证据原理的检验,而只须从诉讼证明视角审查科学证据的原理是否可靠、该原理是否被正确适用。原理的可靠性审查主要是审查科学证据的原理是否明确、是否有可信证据证明原理的可靠性、是否存在对原理的根本性争议几个方面;原理适用的正确性审查主要是审查科学证据的操作过程和方法、分析和计算方法、专家对意见的论证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的要求。在科学证据的审查中,多元专家的参与有助于法官的实质审查,但应对不同类型专家的功能进行清晰划分;专家的辅助性意见应予以公开并接受异议;同时应保障法官对科学证据的独立判断权。  相似文献   

4.
虽然醉酒驾驶行为在刑法教义学中被认为是抽象危险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抽象危险犯的证明可以违反证据裁判主义。审判机关只有在"排除合理怀疑"的前提之下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醉驾型"危险驾驶罪。根据血液酒精浓度的科学测试原理,血检测试结果只是行为人是否实施醉酒驾驶行为的证据之一,还应当借助化学测试、酒后身体平衡能力测试、个体酒精实验等多种测试方法证明行为人是否醉酒驾驶。将行为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拦停时的血检测试结果作为认定其构成"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唯一依据,既不符合"疑罪有利于被告"的刑事诉讼原则,也违背证据科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法庭科学的勃兴,也推动了科学证据采信制度的研究。科学证据采信的难题长期挑战着传统的证明方式。考察美国科学证据采信制度发现:诸如弗赖伊案、多伯特案等判例展现了美国联邦法院对科学证据采信的认识转变。其制度嬗变背后启示人们:重视对科学证据"科学"的实质性把关、通过判例不断调整可采性标准、以证据规则弥合法官采信科学证据的知识鸿沟、强化对抗为法官采信科学证据提供依据。考察我国科学证据采信的现状发现,可采性标准尚不完备,法官对科学证据的采信存有难点而说理少,忽视"科学"的实质性审查,科学证据审查对抗性不足等问题。科学证据采信的完善必须从强化审查鉴定主体、检样提取程序、鉴定原理等环节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法律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部分传统的法庭科学产生了质疑。本文探讨了传统法庭证据检验的弊端和目前国际上法庭科学证据的接纳原则,推出了似然比法庭证据检验评估体系,包括似然比对证据强度的量化方法、检验结论的科学解释方法和法庭识别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物证鉴定是运用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或基于某些规律或个人习惯与习性,对涉案或有司法纷争的相关物质或材料进行检验,以求得到或推演出对判案或解决法律纠纷起证据作用的结论的过程,即通过鉴定求索证据。顾名思义,其核心是鉴定所运用的方法、技术手段或作为推演基础的规律、习惯习性所依据的原理及其相对应的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8.
王星译 《证据科学》2017,(6):684-697
为应对法庭科学面临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危机,美国国家科学院携多个部门机构于2009年初发布了题为《美国法庭科学的加强之路》的报告(NAS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法庭科学原理/方法存在的不足及法庭科学实践中的欺诈等问题,并指出法庭一贯遵从法庭科学证据,未尽"守门人"职责.最后,NAS报告提出了改进法庭科学的建议.通过对"法庭科学证据在诉讼中的采纳"这一主题的案例分析,可以认为:NAS报告发布8年之后,法院采纳法庭科学证据的一贯做法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换言之,NAS报告改革贯彻不力,对司法实践的影响极为有限,甚至可以忽略不计.NAS自身缺乏强制性、明确性及对抗式司法体制等是个中原因.现阶段NAS改革成果虽未获成功,但法庭科学加强之路仍需继续前行.未来深化法庭科学改革的举措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重视法庭科学领域中诉讼参与主体的作用、发挥国家法庭科学委员会(NCFS)在未来深入推进法庭科学改革中的作用、认真对待联邦最高法院把法庭科学证据可采性纳入对质条款规制范畴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9.
对科学证据的反思--以程序为视角的关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证据就是借助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发现和揭示出来的各种事实材料,其内涵是科学原理和技术的证明性,其外延则由于法律对科学知识的确认而表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因此,科学证据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和证明过程的复杂性的特征。证据法学应该放在程序法学中加以关照和认识,英美法系国家的陪审团制和对抗制同科学证据的适应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科学证据与诉讼程序之间关系的集中反映。以程序的视角规范科学证据包括审前证据规则的设置和审判过程中对于科学证据规则的强调。  相似文献   

10.
变造文书是证据伪造常见的手段之一,科学的变造文书检验鉴定可以为法庭案件审理提供证据和科学的判断,本文列举了各种变造文书的类型及特点,阐述了近几年来常见的变造文书的类型,以具体案例剖析了变造文书检验的具体技术及方法,并对变造文书检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刘晓丹 《证据科学》2012,20(1):21-32
科学证据是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证据分析所得的判断意见。因此,科学证据属于意见性证言。为防止不可靠的科学证据对法庭的误导,英美法系国家建立了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包括相关性规则、必要性规则、专家证人资格规则、排除规则、可靠性规则。美国科学证据可靠性规则经历了从Frye规则、Daubert规则到修订后的《联邦证据规则》702条的嬗变。我国对鉴定意见的审查主要限于相关性和合法性的审查。由于缺少对鉴定意见可靠性审查的指导与限制,导致了错误裁决的风险。本文提出确立鉴定意见科学可靠性规则的构想,以利于法官排除错误的鉴定意见,同时有助于法庭科学实验室的管理与制度完善,促使法庭科学实验室更严谨更科学地为法庭提供优质的法庭科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证据的可采性是指是采纳某一科学证据作为证明某一事实的标准或条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明确的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而在科学证据研究最发达的英美国家,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中的一些基本要素也是纠缠不清的。通过对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历史考察和认识论反思,并根据科学证据在真相发现中的功能,可以尝试从内在属性和外在属性两个方面来审视科学证据可采性的结构。科学证据可采性的标准主要包括:科学证据本身的科学有效性、可靠性、科学相关性以及科学专家的可信性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促进司法鉴定实现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大指导方针。要实现司法鉴定事业的发展,首先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目前司法鉴定工作还处于开创阶段。统一管理是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法律底线,依法抓好国家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行政许可管理,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以鉴定公正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
The model of direct, cause-and-effect speech was common not only in the social sciences earl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but also in the law. Speech-restrictive measures were written and judged with the belief that words may be the explicit cause of undesirable behavior.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ransformation in free speech doctrine and its parallel track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t the core of each was a change from direct- to limited-effects frameworks. It is posited that the paradigm shift in the law qualifies as a scientific revolution given (1) how it comports with the model explained by Thomas Kuhn i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and (2) its adherence to scientific method.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政策评估标准是开展公共政策评估的前提。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开展公共政策评估活动,应设立正确的首要标准。科学发展观标准应当成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科学发展观标准是对以往我国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纠正和完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政策的本质要求,顺应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首要标准能有效提升我国公共政策质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归纳逻辑理论中的科学归纳法在自然科学中是科学发现和科学认识的有利工具,在犯罪侦查中同样也是帮助办案人员分析、认识案件的一种有效办法,应积极、科学地运用它,使其在犯罪侦查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境法律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栋  胡欣宇 《行政与法》2006,(2):125-127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法制的角度来看,与科学发展观关系最为直接的是环境法律体系。科学发展观也为环境法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基本理念。结合这一理念和法学、哲学等理论,从法理到宪法以及环境法律制度的不同层面,实践和完善环境保护的“代际公平”、“预防优先”、“公共委托”等环境法律制度,是我国应对环境危机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司法会计鉴定引用标准的科学分类和正确引用,是司法会计鉴定结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证。对于五类司法会计鉴定引用标准,在引用时应遵循合法性、有效性、关联性和层次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In lawsuits involving complex scientific issues of causation, dispute resolution requires that a final decision be reached in each case, regardless of whether science is able to provide definitiv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of causation raised at trial. Proving causation before science has is a concept that scientists may find disconcerting and foreign to some of their basic assumpt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oregoing issues, discusses medical versus legal concepts of causation, outlines the legal tests for admissibility of novel scientific evidence (including Federal Rule of Evidence 702 and the Frye test of general acceptance by the relevant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presents a toxic tort case in which expert psychiatric testimony addressed the issue of causation of schizophrenia. The paper articulates concerns about the "misleading aura of certainty" posed by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the burden of decision making that is cast upon the legal system in such scientific issue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