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推行经理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理股票期权(ESO)是指公司授予经理人员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以一个约定的行权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这种选择权不能转让。但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决定何时购买公司股票,购买股票的行权价格与股票售出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成为经理人员的收入。①股票期权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将这一工具借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可以形成一种对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机制。这种制度最初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目前成为西方国家一种重要的企业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股票期权是指受权人按约定的价格和数量在授权后约定时间购买股票的权利。如果在约定的行权期股票价格高于约定价(行权价),股票期权受权人就会向公司购买股票(行权),从而获得价差收入。股票期权制度实质是让经营者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承认了人力资本是一种稀缺资源,是  相似文献   

3.
股票期权是指经营者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这一购买过程叫行权,约定的购买价格叫行权价。行权后,经营者的收入体现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实行股票期权制度可以促使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像所有者那样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而努力,从而使经营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结合得更加紧密。股票期权70年代诞生于美国,如今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长期激励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许多企业近年来先后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期权计划,不久前中国联通和中关村8…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若干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股票期权制度的作用及其发展 股票期权制度是指公司经股东大会同意,给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重要技术人员在一定期限内(通常3~5年)以某一预先约定的价格(即股票期权的执行价格,通常为期权授予时股票的市场公平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的权利。其实质是上市公司将公司普通股票认购权作为公司特定职员“一揽子报酬”的一部分,有条件地无偿授予或奖励给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积极性的激励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发达国家 ,股票期权制度作为对经理人员传统薪酬制度的补充 ,已成为股份制企业行之有效的一种激励机制。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本质是基于劳动合同而产生的一种附条件的财产权利。在其制度构成中 ,涉及股票期权的授予主体、授予客体、行权价、行权期等多种法律要素。目前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试点工作还刚刚开始 ,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尚存较多的法律障碍 ,我们应借鉴外国成熟的经验制度 ,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采取完备的配套措施 ,以顺利推进股票期权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问题,指出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应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相挂钩,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份等分配方式可以继续探索。这说明在国企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完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股票期权正是完善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 股票期权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它是指经营者在与企业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享有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这种股票期权是公司内部…  相似文献   

7.
邓小毛 《河北法学》2002,20(Z1):106-109
经营者股票期权是公司经营者享有的在未来某特定的时间按预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普通股的权利。西方国家已形成经营者股票期权法律制度。我国也已开始进行经营者股票期权方面的尝试,但全面推行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存在法律障碍,需改革现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范围 《当代法学》2016,(2):102-109
近年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引发的争议案件不断增多,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尚不完善,且仅适用于上市公司,由此导致争议处理程序选择和实体裁判的困境.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股票期权激励为劳动报酬,其争议应按劳动争议程序处理.但基于股票期权激励的非对价性及其法律关系的独立性,本文认为股票期权激励争议应按合同纠纷予以处理,而其中有关服务期、违约金条款以及导致员工丧失行权资格的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合法性的争议应为劳动争议.根据司法裁判文书分析,我国目前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实施及其争议处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应从程序和实体两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吴蓉 《政法论丛》2003,(5):40-43
本文针对我国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实践 ,对该制度进行理论分析 ,论证其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负面影响。同时剖析了我国实施该制度所面临的法律障碍 ,并提出相应对策 ,进而探讨了我国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股票期权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将这一工具借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形成一种对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机制,被称为“股票期权计划”。它是指企业通过与其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约定在将来可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以达到企业管理层的收入与其业绩挂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律师》2000,(6):59-60
期股,即经营者股票期权(ExecutiveStockoption,简称ESO),是企业资产所有者对经营者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的报酬制度,标准的股票期权指经营者享有在与企业资产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如3—5年内)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源于美国,自80年代至今,美国大多数公司都实行了这种制度。我国率先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国有企业是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1997年)。目前,上海、武汉、北京、南京等地纷纷制订了对企业经营者实行期股制度的办法,本文不想对股票期权制度本身的优劣作评价,仅拟从法律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推行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公司授予股票期权是一种选择权要约行为 ,作为该要约客体的股票期权是民法上的“期待权”。股票期权法律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涉及到公司、证券、税收和会计等主要经济法领域。除了合同法之外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为股票期权留下任何空间。现行股票期权是一种经营担保合同 ,“南橘北枳”的首要原因是法律制度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试析股票期权计划在我国实施的法律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忠 《河北法学》2001,19(4):102-103
股票期权计划在国外已成为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一种成功的激励机制。但若在我国实施,该计划却在股票的来源、股票发行的对象、股票发行的方式以及行权的法律后果等方面都存在着重重法律障碍。我国法律工作者应结合我国国情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公司证券法律规范,以消除股票期权计划在我国实施的法律障碍,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证监会于2005年12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之规定,股票期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自证监会《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目前我国已有300多家上市公司实行了股权激励,其中,有2/3的上市公司选择实施股票期权模式,可见股票期权模  相似文献   

15.
梁平 《河北法学》2004,22(4):41-44
首先对我国企业界的股票期权实践进行了评析,指出我国实施的股票期权本质已蜕变为一种股票购买方案,不能起到其应有的激励作用,之后分析了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最后,结合股票期权在我国面临的法律障碍,对建立我国股票期权法律制度提出了几条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股票期权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公司经理和雇员的长期薪酬激励制度,对于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整体价值、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股票期权最近几年才被引入到我国的公司治理中,配套法规在该领域仍是一片空白.本文对股票期权激励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完善我国股权激励的法律规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对相关法规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经理股票期权”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经理股票期权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具有积极作用 ,实践中应正确理解其运行机理 ,并重视为其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一方面要适时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 ,另一方面 ,在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制度时 ,真正做到约束与激励并重。  相似文献   

18.
超额配售选择权俗称绿鞋期权,是股票发行过程中的一种价格稳定机制,但其与传统的看涨期权有着显著差异。作为安定操作的一种措施,该制度在起到稳定股价的同时却在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造成利益分配的明显不公。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该制度的概念及运行机理并对其存在的缺陷加以防范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经理地位异化的《公司法》因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伟央 《法治研究》2007,(11):66-72
经理在法律上属于公司代理人和董事会辅助者的角色,而经理的事实地位则演化成公司的控制者。面对经理地位的异化,法学的任务不应该仅仅试图通过修正理论来解释这种异化,而应该努力建构一套科学的约束机制来控制和减少因经理地位异化而导致的负面效应。《公司法》可以用法定方式设立经理的特定义务,可以对合同或章程等意定约束方式所产生的对外效力进行价值指引,也可以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各个层面上围绕约束经理不良行为的主线进行周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前言 国际投资的形式:我们通常将国际投资的形式分为被动性的投资,即购买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和外国直接投资形式,即外国投资者采取积极参与管理其投资的形式。国际投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一些通常的做法是购买有形和无形资产;收购公司和购买公司股票;收购或建立合夥制企业;以合营或独资方式组建新的运作公司;取得合同权益和特许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