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执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参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参政党建设的战略任务。民主党派要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参政党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就必须明确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2.
正九、阐明了参政党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刘晓峰在"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优势和作用"(《薪火相传共创未来—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央统战部编)一文中指出,从民主党派的性质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看,民主党派在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当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共产党理所应当要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参政党作为我国政党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又一主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民主党派有着利益表达方面的特殊优势和作用。参政党应发挥在利益表达功能方面的特色与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党与执政党地位不同、分工不同,其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实现形式也不同。开展民主党派工作要从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特点及其定位入手,这样才能有利于保持民主党派自身的特点,有利于充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以参政党身份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民主党派应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作贡献。一、努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言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社会价值取向的设定及相  相似文献   

6.
参政党思想建设,重点是巩固和发展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2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通过实践来加强参政党思想建设;要把握好政治方向,使参政党及其成员与执政党形成政治共识,践行"同心"思想;要把握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的特点,为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风雨同舟。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21日至22日,农工党中央宣传部与前进论坛杂志社在京联合举行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理论研讨会。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陈宗兴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陈宗兴副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意见》在理论建设和政策措施上有很多创新,要结合《意见》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在继续贯彻去年召开的农工党全国理论工作会议关于参政党理论建设精神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陈宗兴副主席希望大家围绕学习《意见》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民主党派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所用、加强参政党建设等问题认真研究,把我们的参政党理论建设开创新局面。研讨会上,沈殿忠、尤俊意、吴绍中、王本朝、孙瑞华、龚林儿、徐丹、张慧虹等专家、学者及农工党地方组织有关同志认真学习,集中讨论,深入思考,取得了很多成果。大家统一认识到《意见》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梳理和领会了《意见》的精神实质、政策创新、理论思想和重大意义;对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意见》当中一些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表述、民主党派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等问题,大家谈的很有系统、很有深度;大家还学习了《意见》中支持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认识就农工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与会同志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造性地把执政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相结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共亲密合作的参政党,要努力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对于我们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履行参政党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发挥参政党功能"理论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开拓了民主党派功能发挥的境界,为参政党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根本性指导,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和谐的政党关系是参政党功能发挥的基本保证;参政党具有利益综合与表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稳定等功能;参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功能的发挥根本在于各种机制的建设、健全、完善;只有参政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有力地推动参政议政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漫长历史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参政议政功能,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发挥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发挥协调关系功能,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发挥团结教育功能,促进社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和谐参政是新阶段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参政党也负有重要的责任,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和谐参政是民主党派面临的新课题,是新阶段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建设和谐的理论、建设和谐的制度、建设和谐的政治文化、建设和谐的组织以及建设和谐的实践活动,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加强民主党派的文化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科学化的一个子系统工程。构建参政党文化体系,从文化的视角来思考党派的建设问题。是新时期各民主党派强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促进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的需要。通过构建参政党文化来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失为在新  相似文献   

13.
参政党核心价值观的定位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遵循普遍性要求,也要立足党派定位,体现自身特点。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框架中,如何构建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参政党核心价值观,是民主党派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人民政协拓宽行职渠道、丰富履行职能实践,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了积极贡献。民主党派的社情民意工作是参政党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环节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社情民意工作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基础环节。参政党的社情民意渠道和言路是否畅通,能否提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良策善举,这都是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水平的考验,也是不断提高参政党自身建设水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四个关系看,“互相监督”即包括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又包括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监督,现阶段主要体现在对民主党派政治上的引导和自身建设上给予支持这两个方面,其目的是要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保证民主党派具备基本的政党功能和参政实力,使参政党有能力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在不同的角色定位中,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体现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价值体系的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它体现了参政党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作用,也反映出一个党派的政治形象和工作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则是提高参政能力的关键。人才队伍建设要重视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突出各民主党派的特色,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长期性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事关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民主党派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好参政党作用,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核心,是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先导,历来在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各民主党派加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广大成员深切把握和自觉认同,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一、积极推进参政党理论建设,继续提升民主党派的软实力理论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加强参政党理论的构建、创新、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责任,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