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一战线,是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在中国共产党内,周恩来是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卓越决策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运用统一战线这一法宝最自觉、最娴熟、最有成效的模范实践者。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马永顺 《春秋》2012,(6):4-8
对进步朋友应多加关照 关心民主人士.这是周恩来为了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团结和调动一切可以团结和调动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所坚持的一贯思想。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战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为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周恩来不顾个人生命安危,身居虎狼成群的敌占区.广泛结...  相似文献   

3.
《传承》2005,(3):4-8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相继发生,中华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桂系实力派和以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推动广西形成国共合作的局面。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统筹南方抗日大局,谱写了华南抗日战争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国民党桂系执行片面抗战的政策,制造了桂林“七·九”事件等一系列反共事件,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反对顽固派的反共内战逆流,转移隐蔽精干,高举抗日旗帜,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放手发动群众,支援正规军作…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期间的统战工作,不仅对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而且对党的民族和统战理论的成熟,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是依不同对象而从多方面展开的。1.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红军长征初期以周恩来、朱德为代表的领导人意识到,只...  相似文献   

5.
地方实力派是一个特殊的政治概念,泛指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受蒋介石排挤,但在地方上拥有一定政治经济实力的地方军阀。如广西的李宗仁,东北的张学良,西北的杨虎城、阎锡山,西南的刘湘、刘文辉等。地方实力派一方面同蒋介石集团有着利害冲突,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矛...  相似文献   

6.
1945年12月16日,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吴玉章,作为中共七人代表团成员之一,在周恩来的率领下,从延安飞抵重庆,出席了举世瞩目的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38人,其中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民主同盟9人、青年党5人、无党派人士9人,成份复杂,整个会议充满了斗争。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中共代表围绕“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目标,坚持“争取团结中间派”的方针,紧密团结各党派、无党派民主力量,共商国是。 1月17日,政治协商会议举行第七次会议讨论国民大会问题。国民党代表提出“第一届国民…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为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同国民党的妥协、分裂、倒退方针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充分表现了他的坚定立场.远大眼光、革命气魄和机智灵活的斗争艺术。国民党对于我们的主张,不管是抗日...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争取西南地方实力派刘云今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以示纪念。———编者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在国民政府陪都重庆期间,曾积极进行争取四川的刘文辉、潘文华、邓锡侯,云南的龙云,广西的李济深等西南地...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与国立剧专孙洪半个多世纪以前,周恩来同志在重庆战斗了8年时间。面对白色恐怖,周恩来以其独有的人格力量和杰出的革命才能,领导重庆人民以及整个大后方民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其间,周恩来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身体力行地...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统战工作经验刍议尹红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派驻在国民党统治中心陪都重庆的代表机关,是联系国共两党的枢纽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国内外各方面代表人士直接交往的主渠道。在国统区广泛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大地光明日平民夙愿酬”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12月,在中共南方党组织的支持帮助下,丘哲在香港与李章达、彭泽民等组织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丘哲任副主任委员。1945年底,丘哲接到周恩来给他和李章达的亲笔信,要求加速开展南方民主运动。1946年1月,成立了民盟港九支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支持下变本加厉地反共反人民,准备大打内战。民盟南方总支部积极争取中间各阶级、阶层,团结知识分子和国民党军政人员中的反蒋力量,力争和平民主,反对内战,拥护共产党提出的组织联合政府的主张。为了更好地团结知识分子和国民党军政人员中的反…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团结大陆台湾人抗日力量进行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斗争,同时在大后方开展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为唤起祖国民众对台湾回归的关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台湾革命同盟会作为台湾人的民众团体,难免受到当局的监控,在国民党以党领政的党国体制下,其与国民党台湾党部争夺台湾革命运动领导权的过程中处于劣势,但台湾革命同盟会对于光复台湾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武汉相继沦陷以后,广西成为西南抗日的大后方。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对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的国民党广西地方实力派和以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派开展卓有成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运筹南方抗日大局,掀起了广西城乡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推动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桂林抗日文化运动。广西各族同胞与国民党爱国将士,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对广西的两次入侵,在1939年的桂南会战和桂林保卫战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中共广西地方组织领导建…  相似文献   

14.
1945年初,全国各界政治力量对出席首届联合国成立大会中国代表团组成之事都很关注,在延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明确表态,没有共产党代表参加的中国代表团是不能接受的。蒋介石无视中共的意见,指示宋子文物色一个清一色的国民党人组团,中共立即表示强烈反对。2月18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赫尔利收到了中共副主席周恩来的电报,周恩来表示,中国目前没有民主的联合政府,现有的国民政府完全是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既不能代表解放区9000万人民,也不能代表国统区人民的民意。周恩来又致电出席国共谈判的国民党代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相似文献   

15.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诞生于抗战时期的歌曲,不但阐明了团结与力量的内在关系,更反映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强意志。“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用来形容今日广西各民族紧密团结共同奔小康的现实,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也很注意争取各地方实力派(地方军阀)利用他们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矛盾,同他们建立起间接同盟者的关系,去反对最主要的敌人。(一)1927年4月12日,新桂系(以下简称桂系)首脑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在上海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但桂系集团与蒋介石集团还是有区别的。同年8月,宁汉合流前,为了争夺南京国民政府领导权,蒋桂矛盾激化,蒋介石在8月13日被李宗仁、白崇禧等逼宫下野,桂系掌握了南京政权。同年11月蒋介石从日本…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中共将桂系定性为国民党系统中的"中间派""地方实力派",解决了如何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如何对待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政策问题.针对桂系的"外联内防""上联下压"的政策特点,中共桂林地方组织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结合、又联合又斗争的工作策略,促进中共和桂系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联合,推动了桂林抗战文化的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邓群 《传承》2010,(12):4-7
抗战爆发后,中共将桂系定性为国民党系统中的"中间派""地方实力派",解决了如何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如何对待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政策问题。针对桂系的"外联内防""上联下压"的政策特点,中共桂林地方组织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结合、又联合又斗争的工作策略,促进中共和桂系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联合,推动了桂林抗战文化的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春秋》2012,(6):1-1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同时兼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主席。在长迭16年的政协工作中,他心系政协党外委员和民主人士,政治上关心他们的进步,生活上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对他们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周恩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护了一大批民主人士,党外民主人士无不为之感动钦佩、心悦诚服。他们积极参政议...  相似文献   

20.
贾小蓉 《传承》2012,(10):4-5,27
建党初期,党的总任务包括反帝,但当时共产党没有取得政权,对如何限制教会没有具体的规定。土地革命时期,动员人民反对外国教会成为反帝的直接途径。抗战时期,国民党竭力包揽中外交往,各根据地政府极为重视盟国背景的传教士和基督教会。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基督教政策是一方面镇压反革命,一方面团结宗教界爱国力量。建国初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将之法律化,开展基督教宗教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