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杰 《湘潮》2016,(4):26-30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由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成立的一个进步团体,84名会员中有19名女性。新民学会女性群体与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有密切关系,她们是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留法学生政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锻炼和培养了她们的才干,促使她们迅速成长。探讨新民学会女性群体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关系,对于深化新民学会的研究,以及弘扬湖湘女杰精神,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史之最     
《湘潮》1989,(9)
最早在湘发起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人 1917年10月,华容籍青年罗喜闻、戴勋等人在广州结识广东留法俭学会会长黄强,遂起留法勤工俭学之念。他们返回长沙后,筹备组织留法预备学校,后因经费、校舍无法解决,只好作罢。1918年2月,罗喜闻等人赴京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活动。不过,罗喜闻等主要是解决自身求学,所以未在湖南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勇 《湘潮》2015,(1):6-7
五四运动时期,不少青年为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赴法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新民学会积极组织,不少女子积极响应,而蔡畅即是其中的先行者。蔡畅发起"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学会",在法四年参加三次重大斗争,并加入新民学会和旅欧支部共产党。本文从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兴起背景和蔡畅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及其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女革命家蔡畅,并力求从女子角度展示留法勤工俭学这场意义重大的海外留学运动。  相似文献   

4.
由留法勤工俭学生至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发展过程颇为复杂。从雾里看花到亲身体会,留法勤工俭学生对于工学互助主义和勤工俭学有了从笃信到怀疑的转变。家庭因素、早期活动经历的影响,以及蔡和森等“先觉者”的积极引导,使部分留法勤工俭学生由模糊或不确定的政治倾向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之路。1922年6月旅欧“少共”成立后,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通过开展内部训练、对外宣传,在现实淬炼中成长为信仰坚定的职业革命者。综观从留法勤工俭学生到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心灵轨迹可知,现实因素的触发、成员的相互影响、先进理论的引导在不同时空个体之中频繁互动,展现出经济处境、实践活动、理论素养、性格特质等因素对人物信仰选择的影响差异,进而折射出思想转变的反复性、过程性与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湘潮》1985,(1)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生于湖南有醴陵县阳三石,1919年,积极参加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先后在法国组织了领导勤工俭学运动的“劳动学会”和留法勤工俭学学会。1921年4月,李立三和赵世炎曾写信给蔡和森建议创建  相似文献   

6.
红梁 《新湘评论》2020,(4):58-59
从青少年时代起,蔡和森就追求真理,立志拯救国家,改造社会。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共同发起的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在长沙刘家台子蔡和森家中正式成立。同年6月,为了求得新民学会的“向外发展”,蔡和森积极倡导和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受学会的委托,北上联络赴法国勤工俭学事宜。从他赴法国前后的一些事情中,我们能深深感到这位建党先驱孜孜以求的理论求索。在河北保定高阳县布里村,坐落着我国建立最早的留法预备学校“布里留法工艺学校”。1918年10月,蔡和森和毛泽东一起,带着30多个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学生来到这里。蔡和森既是学生,又兼任国文教员,生活了半年多。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运动以后兴起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湖南,由于有以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等为首的新民学会的积极推动,投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人数为国之冠”。  相似文献   

8.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在四川,先进人物为推动留法勤工俭学的健康发展,先后在成都、重庆开办了留法预备学校。邓小平是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之际进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的,在重庆一年的勤奋学习与参加爱国运动,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曾晓庄 《湘潮》2021,(3):30-31
陈公培是湖南长沙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又称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5名成员之一。1919年6月,受五四运动激励的陈公培赴北京,准备去法国勤工俭学。当年秋,他进入法文专修馆学习法文。这是一所专门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设立的预备学校。在这里陈公培有幸结识了赵世炎、鲁易等先逬青年,还与李大钊、吴玉章等革命前辈有了联系。  相似文献   

10.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正赶上了1919年至1920年在中国出现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高潮,在湖南赴法留学工作中出力最多的毛泽东却最终留在了国内,他为什么没有赴法勤工俭学呢?这首先与毛泽东"为了实现目的,天涯海角都要去人"的想法有关。青年毛泽东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志有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特别是在这期间毛泽东在北京接触了李大钊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6,(4)
五四运动前后,全国近两千名有志青年远渡重洋去法国,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毛泽东、肖子升、蔡和森等人发起组织的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的新民学会成立后不久,即积极倡导和组织湖南青年留法勤  相似文献   

12.
陈毅,字仲弘,一九○一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小学毕业后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兴起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他怀着探索与追求的奋进精神,转入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一九一九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四川省政府补助的四百元勤工俭学旅费,于六月间同六十一名川籍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沪,并于八月十二日  相似文献   

13.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湖南最有影响的青年社团。蔡和森是学会的筹备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对学会会务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920年7月提出修改学会宗旨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改造学会为共产党组织,随后联合部分会员开展建党活动,直接导致学会的分化与消亡。新民学会提供了蔡和森到北京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机会,造就他成为留法会员甚至留法勤工俭学生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从蔡和森在新民学会中的活动可以全面的诠释会员个体与学会兴衰成败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五四运动前后形成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全国各地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者达一千七百余人,其中仅湖南一省即达四百余人,占全部人数的近四分之一。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规模之大(人数仅次于四川),涌现与造就出来的风云人物之多,在全国名列前茅。笔者认为这与以毛泽东及其  相似文献   

15.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建立的旅欧党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数最多的坚强组织。他们与国内建党建团活动者遥相呼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为中国革命开辟出新天地。上海在这种相互影响过程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建作出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中国掀起了第二次留学高潮,抱着救亡图存目的的大批爱国青年,远涉重洋,赴异国留学。当时年仅二十几岁的毛泽东积极投入了这一热潮。他支持鼓励青年出国留学,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同时又冷静思考留学问题,提出了目己独特的见解,形成了青年毛泽东的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1930年2月11日,一架军用飞机从重庆广阳坝机场成功起飞。驾驶这架飞机的吴宥三因此成为四川驾驶军用飞机第一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飞上祖国蓝天的梦想。而这一梦想,在他赴法勤工俭学时便深植于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带着梦想赴法留学"五四"运动前夕,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浪潮在全国掀起。四川地区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由吴玉章亲自倡导和领导。在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向警予     
《兵团工运》2011,(5):17
<正>向警予(1895-1928)女,土家族,湖南省溆浦县人,中共党员。向警予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1912年秋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9年秋参加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同年10月与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21年底回国,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第一任妇女部主任。  相似文献   

19.
留法勤工俭学无论在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一页。他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实践运动。经过留法勤工俭学这一深刻的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社会实践的洗礼,勤工俭学的学生尤其是其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者,成为中国第一批最为出色的马克思主义者。 虽然留法勤工俭学的初衷并非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但它是一场深刻的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社会实践运动。实践出真知,先进的实践造就先进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20.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前后,由当时正在旅法的蔡元培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等人提倡、组织的留法俭学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