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一、欧洲福利主义模式 欧洲福利主义模式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逐步形成三大政策体系:一是普遍福利,二是混合经济,三是借机合作。这种模式起源于工业化的英、德、法三国,后来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发展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有化运动,英、美、法、意、日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的一些“福利主义”国家都纷纷建立起了国有企业,揭开了东西方两大阵营所谓的“趋同”序幕。但由于资本主义种种不可克服的矛盾,这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财政不胜负担,到了70年代中期,英国保守党又制定了实行私有化的纲领,这样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便又揭开了非国有化——私有化  相似文献   

3.
福利主义给当代资本主义带来了什么李青福利主义及其实践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理论上对这些问题加以认识是具有一定意义的。一、对福利主义的理论剖析福利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阿尔文·庇古被公认为是这一理论的...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立业兴邦之本,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可是,迄今一些领导仍然在口头上空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际上却把人才的合理需要当成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福利主义”,看成是向党伸手闹待遇,致使许多  相似文献   

5.
“福利国家”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社会目标模式之一,也是战后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社会实践。“福利国家”的基本含义是国家以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实施普遍的社会福利。在战后英国、瑞典等西欧国家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以后,“福利国家”则具有了新的含义,它成了一种特定的概念,即特指西欧社会中实行了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6.
谢德成 《理论导刊》2003,(11):42-44
英国作为传统“福利国家”模型的代表,对西、北欧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以责任分担、适度私有化、削减福利支出为目标,在国民保险、公民住房、就业福利等方面对福利制度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成效初显。其改革反映出全球社会保障类型的逐步融通趋势,带有极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瑞典社会民主党自30年代执政以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搞“社会主义”,引起了国际上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被称之为“瑞典模式”。它在30年代称为“福利社会主义”,其基本思想是社民党领袖汉森“人民之家”的口号和主张,认为应当把平等、福利与合作置于社会化长远目标之前;60年代末,卡尔松提出了“职能社会主义”理论,主张对形成所有制的某些职能实行社会化来实现“社会主义”目标;80年代初,瑞典议会通过了“雇员投资基金”法案,使“瑞典模式”演化成“基金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所谓全球化,是指20世纪40—50年代(“二战”后)产生、70—80年代形成、90年代盛行的国际资本大循环、国际经济大分工和生产、贸易的一体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全球化将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三个代表”的先进性,这是时代向全党提出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社会党国际以及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们将瑞典社会民主工党(以下简称社民党)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及其实践结果称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瑞典模式”,并冠之以诸多美名。如“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橱窗”,“现代福利国家的楷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试验室”,“第三条道路”,等等。剖析“瑞典模式”,对于我们了解究竟什么是瑞典道路,深刻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何谓“瑞典模式”? “瑞典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混合经济+福利国家+阶级合作。社会民主党人认为:混合经济是指在长期保存私有制前提下,限制资本家的某些职能,加强国家在经济中的权力,以和平手段发展国有企业和劳动者集体资产,避免失业和各种危机,提高全民物质生活水平,福利国家是指实行从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起来的福利国家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逐渐陷入困境。面对此种情况,欧洲国家纷纷对其福利国家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未使福利国家制度真正摆脱困境。尽管如此,欧洲福利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国家与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道路,成为必须和必然。  相似文献   

12.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辽宁一直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和装备制造基地,是国家财政来源的重要支柱之一。“辽老大”,并非辽宁自诩,而是全国公认的事实。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辽老大”却日益给人以英雄迟暮之感。 辽宁怎么了?原因在哪里?现在怎样?前景如何?一直是全国上下关心的热点。这一组专题报道便试图对以辽宁为代表的所谓“东北现象”,作一次冷静、客观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白立强 《理论探讨》2007,1(2):33-36
在当代探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是当代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立场出发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经典理论研究范式。“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孰优孰劣?马克思的“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我们科学把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以马克思“国家—社会”结构理论为指导,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协调发展道路,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必须和必然。  相似文献   

14.
高放 《理论视野》2003,(2):44-46
上个世纪60—70年代,国际共运由于中苏两党发生“马列主义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大论战,造成大多数国家共产党组织的又一次大分裂。党内极左派认为老共产党变修了,所以从中分裂出来,或者由一批新人另外建立坚持革命、坚持马列主义的新共产党。这些党多半取名马列主义共产党或共产党(马列)。有的国家还出现好几个马列主义共产党。其总数约有一百多个,大多是成员很少的小党。这些“左派”党的共同点是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  相似文献   

15.
编者寄语     
《瞭望》1989,(5)
“滞胀”,经济生活中又一个热门话题出现了。 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7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这一“滞胀”现象,曾一度使资本主义经济陷入困境。目前,在我国是否也会出现“滞胀”呢?不少人为此担心。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降低  相似文献   

16.
西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典型阶段:(1)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形成阶段;(2)“福利国家”阶段;(3)向“福利社会”过渡阶段。分析、探讨西欧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社会变迁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需要和条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昌市儿童保护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晓援  伍晓明  杨洋 《青年研究》2004,32(11):28-37
本文研究了在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国家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为弱势儿童群体 (主要是孤儿、被遗弃儿童和流浪儿童 ) ,提供福利服务方面作用的变化。而今 ,中国的儿童福利政策正朝着所谓“东亚福利模式”回归 ,向强调政府、家庭、非政府机构和其他社会成分相互合作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8.
程青 《瞭望》1993,(12)
按中央主管部门的统计口径,在我国划入“知识分子”之列的人数已达2500万之多。以往,这支庞大的队伍都是指望国家常规的提级加薪。而在“价值法则”逐步显灵的改革年代,同吃“一锅饭”的知识分子和其它阶层的人们一样,开始“分灶吃饭”,实际上在收入方面也拉开了差距,分出高低厚薄。如今,知识圈内抱怨收入偏低的为数不少,先富起来的也大有人在。在举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知识分子收入“到位”?  相似文献   

19.
宅基地退出补偿是易地扶贫搬迁农户享有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以其为代表的福利发展变化是厘清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衔接的一条重要脉络。本文基于福利经济理论视角,分别从区域特征、安置模式、资金筹措等维度探究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过程中福利的变化方向与演变机理,并阐释了同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的内在逻辑。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具有家庭改善性、区域发展性及政策福利性等性质。搬迁福利在不同阶段具有差异的内涵,从“搬迁前”到“搬迁后”,农户享有的可识别的“当前福利”转变为环境变迁后的“发展福利”,资金筹措形成的“福利基础”通过搬迁福利内涵深化得以“福利延伸”。依据搬迁福利的传导变化,应从增进主体福利识别、加强福利延伸拓展、规避福利陷阱风险以及构建多元福利体系等方面提升农户福祉,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0)
在对国家干预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他认为福利国家面临的风险是人为风险,福利国家的危机并非简单的财政危机,而是风险管理危机。因此,他在对风险、幸福、平等的概念进行重新解释后,指出要培养"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和建立"社会投资国家",进一步确立了"无责任即无权利"和"无权威即无民主"两大原则,提出实行工作导向型的福利政策、福利主体的多元化、废除固定退休年龄、减少社会排斥来解决社会不平、提高贫困地区的抗贫困能力等政策主张。总的来说,积极福利思想与传统福利思想具有较大差异,积极福利思想具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