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散文从"五四"时期就开始了多种流脉的发展.台湾五六十年代的散文传承"五四"传统是多脉并流的,而且绝大多数在大陆文学史观念中并非主流,却成为了台湾散文的主导力量.这表明对"五四"新文学可以有不同侧面的继承,并流变出不同条件下的主流文学状态,这也正是此时期台湾散文的文学史意义所在.而开放的地域性、始终立足于文学层面的社会使命感、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新文学双重传统的继承发展、以及追求散文现代化的努力,使得台湾散文突破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压抑,不仅留下了传世之作,而且成就了众多散文名家、大家.  相似文献   

2.
《军队党的生活》2008,(5):88-88
长期以来,人们对"五四"的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一是将"五四"狭隘化,一提到"五四"就想到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上街游行火烧赵家楼那一幕;二是将"五四"单一化,即把"五四"理解为全盘反传统、反儒家的运动,仅仅是打倒"孔家店"、反对文言文、反对旧文化的运动;三是把"五四"政治化,即把"五四"与后来发生的各种政治思潮、政治运动、政治斗争片面地捆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把余光中放在“五四”以来中国散文理论批评发展史的视野中来考察,便可发现其创新性小于守成性.在一个特殊的时空中,守成功在固本培元乃至推动发展;正因为余光中散文理论批评的守成性,台湾当代散文因而获取了源自中国现代散文母体的内生动力和蓬勃活力.  相似文献   

4.
杜啸尘 《理论学刊》2004,(8):122-124
18世纪以来兴盛的英国散文随笔 ,对中国五四新文学创作中的散文体式影响极大。梁遇春与钱钟书二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英国随笔的影响 ,但同时又都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散文的特征和气蕴。他们的散文个性鲜明 ,饱含睿智 ,笔底万象却能以诗情笼罩 ,这种随笔体散文在艺术上独树一帜 ,开创中国散文史上一代新风。  相似文献   

5.
唐皞 《唯实》2005,(4):61-62
在"五四"文学革命中,胡适是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在当时中国文坛和思想界, 可谓领风气之先,由此而引起了中国文学史上一次真正伟大的变革, 并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纪元。胡适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诗歌的见解方面。作为一个诗人, 胡适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第一个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挖掘汉语美质和特长方面在五四以来文坛是堪称独步的,从风格学的制高点探讨其纯散文的语言艺术便可管中窥豹。从辞意的比例、藻饰的程度和笔力的强弱等角度来考察,鲁迅纯散文的语言简洁凝练、文白兼美,淡而有味、华朴相宜,秀而有骨、壮而有韵。从语言表征的层面看,鲁迅纯散文呈现出简单、华美、遒劲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97-99
大家都知道,“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白话文运动”.用白话文取代佶屈聱牙的文言文。这不仅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进步的大势所趋。然而,或许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不知道,文言文对于中国文化以及国家统一曾作出过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三十年代的左翼抗日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五四”开始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在东北地区和哈尔滨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来得较晚一些.整个二十年代,都可以说是一个启蒙时期准备阶段.就是白话文逐步代管文言文、旧诗词为主渐向叙事文学散文小说发展,而新思潮尤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还处在萌芽将兴的时代.但一进入三十年代,在北满以哈尔滨为中心,就出现了一个令人注目的不但是新文学崛起,而且是划时代的抗日左翼文学辉煌灿烂的新时期,它有许多自己独具的特色:第一,出现了一批爱国反日的左翼作家:萧军(三郎)、萧红(俏时)、罗峰(洛虹)、舒群(黑人)、金剑啸(巴采…  相似文献   

9.
1921年创立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其中产生一批中国五四以来有影响的作家,郁达夫是其中代表.郁达夫是创造社成员中小说散文方面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作家,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本文主要评析郁达夫当时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艾琳 《世纪桥》2009,(24):36-36,39
1921年创立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其中产生一批中国五四以来有影响的作家,郁达夫是其中代表。郁达夫是创造社成员中小说散文方面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作家,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本文主要评析郁达夫当时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