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农民工的流动──农民工输入地与输出地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农民工的流动对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影响.作者认为,对输入地的最大影响是构成了一个“二元社区”;对输出地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经济结构等方面造成了影响.这个分析无论对农民工的理论研究或对现实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11,(10):53-53
一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为总目标。在国家完善农民工政策的基本目标下.需要优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在政策导向上,不能再期望新生代农民丁最终返回农业或农村。而是要在户籍政策、公共服务政策方面对其要留出足够的通道,使其中大部分能够在输入地或城市沉淀下来。二是以提供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目标.仅靠户籍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3.
论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30年,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从冲破城乡阻隔进城务工到追求个人发展;从进城务工遭受就业歧视到强烈要求同工同酬;从"仅仅在经济上被接纳"到"在政治上受到尊重";而且,农民工权利意识的代际差异十分明显.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演进,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挑战,需要劳动关系三方和全社会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运》2009,(4):35-37
为了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和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对河南省农民工就业和收入的影响,2008年11月,我们组织五个调研组深入信阳市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等地,走访企业300余家,召开农民工领军人物、驻输入地工会维权干部、输入地工会、劳动部门干部和企业业主等层面的座谈会62次,个案访谈农民工、企业业主近400多人次。  相似文献   

5.
需求凸显权利:青年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觉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大批的农民工。青年是农民工的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望国家和政府能平等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于他们的权利觉醒,应该进行正确引导,使青年农民工理性、合法地维权。  相似文献   

6.
问:农民工输出地工会组织可否直接到农民工输入地建立维权机构?答:农民工输出地工会直接到输入地建立维权机构的做法不妥。今年8月,全总下发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切实做好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的通知》中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中国特定的体制下对进城务工农民身份的一种描述。虽然农民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农民工仍是城市的边缘人,在城市里处处受歧视,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民工权利的缺失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直接原因,它不仅造成了农民工社会地位低下、进城就业难度加大、生活和工作条件恶劣、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加剧,而且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转移,延缓了城市化进程,甚至容易引发城乡矛盾,削弱工农联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农民工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权利。  相似文献   

8.
《工友》2004,(2)
文件说:最近一些地方反映,有的农民工输出地工会组织,直接到农民工输入地建立维权机构的问题。我们认为,农民工输出地工会直接到输入地建立维权机构的做法不妥,应当予以纠正。去年8月,全总下发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切实做好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进城务工人员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都要采取积极措施,共同承担维护他们合法权益的职责。输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成本补偿政策后,高校内部管理行为开始进入司法审查的视野。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完善高校管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学生的权利应包括:公法上的权利和私法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运》2010,(12):27-28
湖北省有农民工1100万人,其中赴外省务工500多万人。多年来,全省各级工会按照省委和全总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对输出地工会农民工异地维权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夯实工作基础,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强化与输入地工会协同配合,切实发挥输出地工会在农民工异地维权212作中的积极作用。近三年来,在输入地工会的支持与配合下,全省各级工会每年成功调处农民212异地侵权案件近千例,每年为农民212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左右。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五部委联合开展“向农民工送文化行动”的要求,各级工会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承担起“向农民工送文化行动”的日常组织实施工作,努力为农民工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权利。全国各地工会开展向农民工送文化活动剪影@杨先 @刘少炜 @袁文俊 @吴筱瑜 @楚勋涛 $山东省胶州市总工会 $四川省移动通信工会  相似文献   

12.
谭立独  饶璋 《工友》2013,(2):8-11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王宝强的这首歌唱出了年味,唱出了过年合家团聚的美好愿景。过年,本应谈点高兴的事儿,可是,那些不和谐的音符还得把它说唱出来,因为,这关乎农民工的权益。农民工是沉默的群体,也是权利贫困的群体,他们没有多少话语权,也不懂得如何表达,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因此,市总工会始终坚持把维护农民工问题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放在工会工作的突出位置.在抓好输出地源头建会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发掘和总结输入地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典型经验。2005年初,市人大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刘文同志前往广厦重庆一建公司慰问农民工,对该公司建立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队伍稳定、素质提升和促进转化机制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当即组成了市总工会调研组。深入广厦重庆一建公司,进行了历时一个月左右的深入调研。总结出了该公司农民工管理的基本做法。将其概括为“善待好、组织好、教育好、管理好”的“四好”经验。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原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作出批示,要求工会、宣传部、建委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何家票 《时代风采》2014,(15):26-27
在案子结束后,熊智明专程来到云南省总工会,他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云南省总工会给了他们信心,有云南省总工会这个‘娘家人’的后盾。他们从来就没放弃胜诉的希望。”在离开省总工会前。熊智明还提出了一个心愿:“通过这个案子。我感觉到‘娘家人’就是不一样,我现在已经退休了,如果省总工会有需要。我愿意义务为权利受到侵犯的农民工去服务,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个社会才和谐。”  相似文献   

15.
论所有权     
所有权是任意支配之权利,是具体支配权利和抽象支配权利的总和,是全部权利、绝对权利、永久权利的统一,是最完备的权利集合。具体支配权利是改变权利客体的物质形态的权利,抽象支配权利是转移具体支配权利、改变权利关系的权利。所有权存在着自然限制和社会限制,所有者只能在自然限制和社会限制的范围内行使任意支配之权。使用权、经营管理权、用益权等非完备的权利集合只是所有权中的部分权利。“三权说”与“四权说”均在逻辑上难以成立。所有权不是“天赋权利”,而是获得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陈谦 《工友》2008,(2):53-53
“双十”活动即“十维权”、“十送”活动。“十维权”:发动农民工较集中的100个村工会,大力做好输出地工会会员发展工作;与本区农民工输入地较集中的佛山市签订《城际工会维权合作协议书》;调整充实区农民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处理农民工受到侵害的案件;评选和表彰农民工维权先进工作者;调整充实农民工情况电子档案;举办农民工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安全生产知识手册;召开农民工代表座谈会;组织一场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晚会。“十送”:送健康;送温暖;送文化;送技术;送教育;送乡音;送信息;送岗位;送法律;送维权卡。  相似文献   

17.
伤心年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王宝强的这首歌唱出了年味,唱出了过年合家团聚的美好愿景。过年,本应谈点高兴的事儿,可是,那些不和谐的音符还得把它说唱出来,因为,这关乎农民工的权益。农民工是沉默的群体,也是权利贫困的群体,他们没有多少话语权,也不懂得如何表达,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他  相似文献   

18.
论农民工社会保障权保护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他们的社会保障权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给其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国家应尽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的权利得到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19.
论权利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利主体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形态——作为权利主体的自我(公民)和作为权利主体的大我(法人)。个人只有取得公民的资格,拥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拥有权利能力的指向物时,才能成为权利主体。大我是公意的人格化或人格体。在法人行使权利时,支配的自然过程与支配的社会过程必然发生分离。权利主体之间最基本的原则是:所有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权利主体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相似文献   

20.
《劳动法》中明确规定: 劳动保护是劳动者应享受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人民政府应履行的责任。弄清楚这个问题, 对解决劳动保护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