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83年1月23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苏联中央统计局关于1982年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内容如下:1982年是苏联建立六十周年的一年,社会生产和人民福利的进一步增长得到保证。1982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执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论证了资本主义发达的高度将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因而设想,社会主义将会在英、法、德、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建立。历史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实际却是尚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的俄国社会发展顺序的颠倒,就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聚焦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体制的一国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条件下,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实际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宣布苏联已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只是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成为斯大林体制的历史负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也是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历史的共性是斯大林体制被当作社会主义共同模式的时代条件。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的、越"左"越革命的幼稚病,是小生产占优势国家背负的、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沉重历史包袱。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于为相对落后国家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遗留历史任务之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文化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都随之加剧分化,社会分层化现象更加明显。庞大而稳定的中间阶层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一致的。而20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他立足于现实社会,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他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性矛盾,揭示了现代产业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建立本阶级的独立政党,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然后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20世纪,落后的东方被推到社会革命的前列。列宁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组建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之后实行商品经济、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完整学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并很快将苏联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俄国人的路,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一举跃进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式发展。新时代的中...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是作为国家的责任,由政府制定、管理和经营的,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安定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正如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所指出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充分肯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也要充分看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尚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在探索中首先要立足国情,深刻总结二十多年改革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认真借鉴国外的经验。日本社会保障制度从其建立到不断扩充、完善,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中比较完备,保障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笔者认为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特点是值得我国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20年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由于苏东社会主义的挫折而经历了从高潮转入低潮的过程。在探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时候,我以为,对目前俄罗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的各种主张不能忽视。在俄罗斯,虽然共产党已失去了往昔的执政党地位,社会主义思想也不再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崇尚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流派成为时髦。但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销声匿迹,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故乡,经历74年社会主义实践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至今无处不在,争取复兴社会主义的运动此起彼伏,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的社会经济等政策主张对国家的政治生活仍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为重要的是,在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会成为“第五小龙”吗?肖三华译马来西亚是第三世界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65-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随着经济增长,各种社会发展指标亦有较大进步。马来西亚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背景下发生的。主要社会团体人口中...  相似文献   

8.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政治报告中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要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在这方面,东欧一些国家的做法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东欧国家的社会协商对话,是在社会主义民主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健全起来的。多年来,东欧各国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根据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和各自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吸取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民主形式和做法,建立了相应的协商对话制度。  相似文献   

9.
在监督机构方面,工农检查院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和东德部长会议的监督机构。工农检查院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积极助手,直接受着它的委托和根据东德政府的任务,实施其保证高度的国家纪律和巩固社会主义法制的活动,从而决定了它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地位。工农检查院始终不渝地贯彻列宁的关于人民监督的思想,把国家监督与工人、合作社社员以及全体劳动者实施的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并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问题。共生现象并非个别的独特的现象,而是有其普遍性的。任何一种社会都包含对先前社会的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亦如此。但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共生现象更为复杂,它的共生物不仅有封建主义,而且有资本主义。这种情况,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更加艰难,只有正确处理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共生,才能真正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特有的产物,本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然而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迅猛增长、物质文明日益繁荣的当今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们都普遍感到了深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苏俄社会组织发展的"黄金时代"。苏维埃国家在这一时期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1921年3月-1924年5月,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初创,建立了宪法框架下社会组织部分自治的管理体制。从1924年5月至1928年2月,随着在经济领域运用市场经济机制措施的收缩,开始构建苏共主导型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1930 年 8 月通过了关于社会组织的新的条例,明确地将社会组织的宗旨与苏联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该条例的颁布和实行,标志着宪法框架下部分自治的管理体制终结,苏共主导型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时期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初创与确立,是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摸索和建立治理国家模式,从相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一个缩影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1988年6月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强调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使千百万劳动者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参加国家的管理”。为此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因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能保证国家与人民之间保持经常的联系,吸引千百万劳动群众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参加国家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与社会公正的原则联系在一起的,它主要表现为社会各阶层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平等地位。根据社会公正的原则,管理的政治体制与自治的社会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入发展,苏联社会自治的各种形式——苏维埃、党、各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劳动集体,正在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行使其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而不断扩大的女性议会参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性政治社会现象。无疑,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是女性议会参与水平逐渐提高的基础性决定因素,但是笔者通过对欧盟国家女性议会政治参与状况的比较研究发现,具有相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女性议会参与水平往往存在着诸多重大差异,笔者认为选举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这种差异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学术界加强了对本国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政策的研究。在报刊杂志上,有关社会政策的文章与日俱增。《政治自修》杂志从一九八二年第八期起辟出“苏共社会政策“专栏,系统地介绍宣传讲解提纲。在苏共的一些代表会上,社会政策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提到议事日程上。政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鲜明地体现在自己实施的政策中。列宁指出,“政策是指群众参加国家事务,指国家的方针,指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困境 自18世纪晚期,俄国即作为一个军事和外交大国从国际政治的地平线上升起,它要求与西方国家处在相同的国际地位上。然而,正是从那时起,俄罗斯失去了与西方的相似之处。对于工业化的西方国家来说,它们的海外力量服从于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以创造田力的富强,但沙皇的对外炫耀却是以国内的社会经济停滞乃至恶化为代价的。要么保  相似文献   

17.
马奔 《中国政协》2020,(4):48-51
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了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的性质定位,彰显了政协这一中国特色制度安排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新使命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以实践协商民主为本质特征,人民政协能否体现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是衡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活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虽然莫斯科无疑要东欧伙伴服从于它,但现实有所不同。各盟友对莫斯科的领导态度极不相同,而苏本身在处理与东欧关系方面显示灵活性。1985年8月苏著名政治评论员尼古拉·谢希林提出各社会主义国家有它自己的特殊民族利益,不会因仅仅建立了社会主义一夜之间就消失。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靠科学,科学的成就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科学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学管理机制。苏联东欧各国已形成一整套管理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并各有其特点。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管理体制中都留有自己国家的某些历史状况、经济条件、行政管理和民族传统的烙印。然而,建立管理科学组织机制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20.
吕鹏 《俄罗斯研究》2012,(1):154-176
一些学者认为"后共产主义"一词现今已经过时,理由是转型的成果在那些之前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中已经定型。然而中国持续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层面的转型却否定了"后共产主义终结"这一理论,因而即使是在抛弃苏联式社会主义体系的二十年之后,"后共产主义"仍不是一个多余的概念。相反,在东亚和东、中欧的比较研究中,重视"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的过去,并将它作为一个实质性的解释变量,能显著地增进我们对转型国家多样化轨迹和形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