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廖国葵 《传承》2011,(12):58-5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忧患意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客观要求,同时对激发、传承、弘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精华与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我们的社会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必须不断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人民军队要继续做全社会的表率。  相似文献   

3.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推动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国际竞争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繁荣和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保持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两课"教学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及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态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两课"教学应适应形势的变化,主动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论断为主线,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些阐释,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重点围绕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谈了一些学习体会,认为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是对"主线"引领和贯穿作用的实践性、成效性的要求.同时就物质与精神、多元一体、审异致同、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等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圆"昭示的范围,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新的丰富与拓展.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抗震救灾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认同所要回答的是"我们是谁",它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最深层的基础.积5000年文明史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正视和珍惜并努力丰富和升华自己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张棣 《岭南学刊》2006,4(6):66-69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以恢复中华民族精神为己任,自觉传承民族精神,增强了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特别指出"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并强调"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对于上述重大论断中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表述,可以从文化符号的角度加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民族精神培育的精神力是小康社会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精神的内化整合功能是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 ;民族精神的能动实践效用是推动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力量源泉 ;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真正腾飞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民族先进精神是中华民族取得民族独立的精神支撑,同时也是建国后60年社会建设的内在精神力量。在民族解放历史进程中,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族先进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等一系列精神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民族危亡时期敢于斗争、敢于牺牲奉献的民族先进精神。在建国后的社会建设中,铁人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5·12"抗震精神等精神典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未来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先进精神将得到进一步深化,为社会建设继续提供强大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整合,积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脊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共识"的价值观,是打上了"国情烙印"的价值观,是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精神"的价值观,是能够形成"百姓气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邓卫红 《桂海论丛》2003,19(5):71-7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历史性而言 ,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就时代性而言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必须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体现在民族成员的行动中 ,要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重在教育。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其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归根到底是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要从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五个方面的关系入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特色与优势,实施统一战线凝聚力工程,凸显“三个导向”,突出“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一个富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重大论断,需要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内涵特征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进行深刻把握。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定位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滥觞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逻辑起点和精神之源;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内在耦合性,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承续与发展;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使命的精神概括,是对党百年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