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博 《前沿》2013,(12):193-19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可以说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论述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将网络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建议,以期能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轩欣 《青年论坛》2011,(2):71-74
手机短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对此,要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增强青年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短信文化侵蚀的能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对象;充分发挥手机短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利作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大学生具有理想信念确立、民族精神培育、公民道德养成等独特影响,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熏陶、思想拓展、感情疏导等新的功能。推动大学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成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导向作用,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详细阐述了当下大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及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积极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姜丽 《前沿》2012,(17):26-28
文化自觉自信说到底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关键,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影响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的因素主要有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经济转型期对我国高校文化的冲击,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挑战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立足本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树立文化安全意识,以及进行网络安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对策可以提升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肖文华  郎小娇  梁明 《传承》2011,(14):44-45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发展,网络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许多的便利,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个性和心理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分析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探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快捷性、广泛性、多样性、非控性、多元性等特点。网络文化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它既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又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大力研究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技术,全面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吕潇俭  李明 《前沿》2013,(11):183-18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是近几年对企业柔性管理模式的借鉴和发展,它站在"以人文本"的角度,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更好地展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结合当前时代特点,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与此同时,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蕴含的庞大信息、文化资源和多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网络文化这一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日益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根据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采取新的对策,才能与时俱进.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西方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信息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转变观念、拓展渠道,在创新机制上突出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才能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法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这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法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法治素养教育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区域文化视阈下的岭南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文化是大学生生长和生存的文化背景,其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同时,高校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推进作用.推动二者教育功能的衔接将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人文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育必须回归其最根本的功能——文化功能,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培育文化自觉的关键。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其能够对我国文化合理的审视和反思,同时以开放的姿态融会他国文化,并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文化自觉的实现渠道,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强化文化认知与认同;优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加强文化整合与实践;提升大学生批判意识,引发文化自省与创新;培养大学生全局意识,促进文化自信与自强。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国际文化博弈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一方面来自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外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如大学生利益诉求的多样化、西方思想的渗透等等。另一方面,也源自于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不够及时,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性的需要和大学生自身需要的多元化等因素。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也存在单一和僵化等问题。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多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特点,加强心理和网络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分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从而达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既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栽体.本文从互联网特点的角度,阐明了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初步研究和探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负面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维平  陆玉婵 《传承》2011,(9):40-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文素质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托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探索有效的历史文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武端利  贾钢涛 《传承》2011,(24):40-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文素质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托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探索有效的历史文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石荣慧 《传承》2012,(22):40-41,43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池学院为例,对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特点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赵俊辉  刘金菊 《传承》2007,(7):112-11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紧迫任务。高校的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其特点及功能显示了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制度文化所具有一些特点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缺陷。在现实的建设中,我们可以利用制度文化的层次性、隐蔽性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陈赐军 《传承》2011,(8):46-48
多元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严重冲击,对在一元政治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多种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落在实处,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的迅速普及,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互联网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但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如何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