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民间艺术着重表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当地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场境、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她深深地植根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孕育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民间绘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同其他民间艺术(如舞蹈、民间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形态,是不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集审美、意识理念与道德品质于一体的视觉形象艺术。高校艺术教育中引入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不仅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符合培养其审美取向的现实需要,更对传承传统文化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因此,结合高校艺术教育的特点,科学融入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让学生在体验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精髓的同时,也能感悟到民间艺术的魅力,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仁"的思想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思想支撑;"道法自然"思想为教师和学生抚平焦虑的情绪;"心学"中蕴含的优秀思想精髓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深厚道德思想和哲学意蕴,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给养。  相似文献   

4.
沈宣 《今日浙江》2005,(14):13-15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保护是我省文化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全省许多地方从本地实际出发,挖掘资源,打造特色,在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在建设以民办博物馆为重点的各类专题博物馆,在抢救民族民间艺术、培养民间艺术人才、做大民间艺术品牌、培育民间艺术产业等方面,采取了扎扎实实的措施,有力促进了我省文化保护工作。现将宁海、景宁、衢州、秀洲、余杭等地的做法和经验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5.
戴珩 《群众》2011,(5):64-66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文化要素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江苏是一片被江河湖海所润泽的美丽神奇的土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5,(5)
社会历史研究的"民间视角"既关注国家与地方一同构建完整地方社会的历史机制,也强调地方精英、民众百姓以及民俗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从"民间视角"出发,海南冼夫人文化经历了由英雄化到神化最终实现民俗化的历史过程。海南冼夫人文化的变迁既表现出海南民众持有的实用理性的价值追求,也充分体现了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对于海南社会发展的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7.
吕青  ;宋亚萍 《求索》2014,(11):175-179
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认知方式、行为模式以及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在文化中的集中表现,其生成发展过程可以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当代人弘扬、传承文化传统的优良资源。基于文化生态的研究视角来探析陕北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陕北说书的文化特色与价值,可以揭示其文化上的"习俗意义"和"内在价值",明晰其当代生存价值,有效促进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艺术素以象征形式见长。它的这一文化资质源出于中国文化的传统及民间艺术特定的文化社会格局。因此,我们认识民间艺术中的象征方式,必须从中国文化、民间文化自身的传统中来看待它们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找到它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根据。 一 方块字与八卦的育化 中国古代文化,其象征性的确是很强的。这种文化的基本要素汉文字的构造方式,本身就是凭借象征手段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它  相似文献   

9.
地方传统文化是历史传承下来厚重且宝贵的资源,地方传统优秀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厚土,文化自信提升需要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盛作为基础,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地方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进行分析,找出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着重探索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提升协调推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潘思伊 《传承》2010,(12):44-45
在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高校应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德育资源,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德育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全面认识传统节日的重要地位,对其包涵的教育意义要充分发掘、转化,使大学生在欢度节日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高校应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德育资源,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德育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全面认识传统节日的重要地位,对其包涵的教育意义要充分发掘、转化,使大学生在欢度节日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间艺术是传统社会生活的积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面对工业化社会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产业及当代社会呈现张力性共存,做好其融合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和汉唐盛世,更多的是点点滴滴的民俗文化,如文化庙会、花会、农民画及民间艺术及民居习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56个民族的丰富民俗民间文化,几千年来被世世代代传承着,成为民族文化之根,穿透人生、代代相传。现代化运动改变了所有的传统社会,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也不例外。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启动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其实濒临灭亡的何止是民间文化,各种民俗也大都无声无…  相似文献   

14.
张彤  韩俊武 《人民论坛》2011,(7):214-215
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河北省是北方汉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其汉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多样、历史久远,具有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基础。在推动河北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特色较为浓厚的地域的研究,挖掘和整合闲置在民间的艺术资源,以多种产业化路径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日益便捷,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既给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又给其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里饱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对于高校德育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机的融入到高校的德育建设工作已成为了高校及其思政教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德育思想对于高校德育建设工作的重要作用,以期探讨出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建设工作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湘西少数民族民俗为例,从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所涵盖的基本范围、思想政治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少数民族道德文化为契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探索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民间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存在,并在传统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珍视和保护。古老民间艺术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也为其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民间艺术的传播机制将会得到改善,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和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他艺术。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中原民俗民间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最丰厚、最具魅力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浪潮波涛汹涌的今天,保护、抢救和传承中原民俗民间文化,是我们每一位中原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村落,主要是指晚清、民国时期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居住的村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精神家园。但是,近些年来,有些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晋城乡村民俗文化在晋南地区尤为出名,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足以表明中华文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一、乡村民俗文化振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文化积淀厚重、民俗资源丰富的晋城,沁水柳氏清明祭祀习俗、泽州中秋习俗等一系列富有浓郁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