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一南 《新湘评论》2014,(20):38-38
访美期间,我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十分尊重。这种尊重不仅仅出于礼貌或者客套,而且的确出自他们的内心。美国人自视甚高,能放在眼里的人不多,为什么对中国军人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一些人到餐厅吃饭,习惯性地对那些服务员呼呼喝喝,好像那些人天生就是来服侍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理解与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中首要的前提条件.无此就没有真正的交往。而且,只有真正理解对方,才能真正尊重对方,理解也是尊重的一个前提,或者说理解也是一种尊重。  相似文献   

4.
常常敬畏权力的中国民众,却偏偏是最不敬畏警灯警笛的人;而一向对权力吊儿郎当的西方人,却对警灯警笛尊重有加。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由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社会由动荡分裂到安定和谐;人民生活由缺衣少食到绝大多数衣食无忧,还有不少人家已进入小康;受高等教育的人逐年增多: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外华侨扬眉吐气……这一切,  相似文献   

6.
自尊     
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如果人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恐怕难以受到旁人的尊重。但是,最近看到两位大师的轶闻,方知道,尊重别人,特别是尊重你的属下和学生,才是真正的尊重自我,或者说,你的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黄林 《廉政瞭望》2010,(8):18-18
我们所讲的老实人,是老老实实做人、蹬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是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的人,是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的人,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是勤勤恳恳工作、努力进取创造、任劳任怨奉献的人。  相似文献   

8.
世乒赛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球员被指小动作多,不尊重人、不礼貌。才入座,主席台上的张怡宁和郭跃就双双低下头,  相似文献   

9.
观点集萃     
《当代贵州》2007,(12):8-8
利益协调与社会和谐;城乡等值化;中国企业中层危机;管理好人必须尊重人.  相似文献   

10.
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来,我们生活在一个迫切需要理解和践行"尊重"的时代。什么是尊重?本文以哲学上价值和价值观念研究的成果为基础,从人的主体性高度对它做了考察,指出:人懂得自我尊重和相互尊重,是具有了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的主体性意识的表现,是人的价值观念觉悟的一个尺度。本文同时还通过"尊重"与传统的"尊敬"和具有宗教意味的"敬畏"之间的比较,力图阐明一种"以人为本"所应有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1.
尊重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伦理准则之一,和谐医疗人际关系,要从尊重做起。特别是当前医患关系的改善,更需要医者德艺双馨,其中主要包括对患者"尊重"意识的树立。长期被人们提倡和推崇的仁、礼、宽、诚、信等社会公德中,蕴涵着尊重元素。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遵循"待人以仁""待人以礼""待人以宽""待人以诚""待人以信"等最起码的准则,在品德修养中能练就尊重素质。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迈克尔·罗森,但一定知道nice爷爷。在那个流传甚广的表情包里,他用舌头“啧”地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然后神采奕奕地对着镜头说:“nice!”“在中国,我能被叫作nice爷爷,感觉既有趣又获得了尊重,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3.
艾迪 《党课》2009,(11):105-106
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强调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理解剐人、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对方百倍的理解和尊重。尊重,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她透明的微笑叫理解,她淳朴的心灵叫高尚;尊重又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饱含待人处世的智慧,尽显人格操守的高贵!  相似文献   

14.
钱国宏 《党课》2012,(12):85-86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瑞典人对孩子十分尊重。在瑞典人眼中,孩子从降生那天起,就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从两个"尊重"到四个"尊重",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可贵理论品质,也是对我们的事业发展所提出的一条新思路.深刻理解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始终坚持"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并制定符合实践需要的劳动政策."四个尊重"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文艳 《奋斗》2005,(3):24-24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材施教”。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记》更指出,教学要“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些都是尊重学生、尊重教学规律的教育思想。把对学生的尊重看成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原则。这些都说明,“尊重的教育”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8.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当今时代,劳动的内涵日益丰富、劳动的形式日趋多样,知识是劳动的结晶、创造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四个尊重"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19.
"四个尊重"是"两个尊重"的继承发展,它体现了丰富的时代精神."四个尊重"的核心是尊重劳动,"四个尊重"的基础是尊重知识,"四个尊重"的本质是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相似文献   

20.
李保茹 《世纪桥》2007,(2):33-34
在现代社会里,权利是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概念。人们的权利意识日益提升,但人们时自己的权利关注和重视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他人权利的尊重。本文就权利之所以应被尊重,从法律和道德义务等方面做了讲述,并且就如何做到尊重他人权利问题提出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