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彭继军 《学习月刊》2014,(10):116-116
财源建设始终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财政困难,增强财力保障,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抓好财源建设,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下面就如何找准地方财源建设的着力点,做大做强"财政蛋糕"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转变发展理念抓财源。一要强化工业型财源理念。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探索了甘孜州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财政问题.对甘孜州县域财政财力运行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作了六个方面的归纳和分折.进而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深化改革,培植财源,推动甘孜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实践》2009,(11):I0002-I0003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财政局积极深化改革,大力培植财源,依法强化管理,着力在生财、聚财、用财上做好文章,财政收入连续两年名列自治区前茅,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全旗财政收入完成50.9亿元,收入总量位居自治区101个旗县第三位,超过了自治区6个盟市,人均可用财力等多项指标也居自治区前列。2009年全旗财政收入预计实现80亿元,增长速度达.57%。  相似文献   

4.
“九五”是民族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民族县域财政财源结构单一,固定支出逐年增大,可用财力日见萎缩。因此,必须尽快调整财源结构,在稳定中央税收的基础上,着力拓宽地方财源,促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一)发挥区域优势,建设特色财源。民族经济建设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的优势。从凤凰县的情况看,“九五”时期应紧紧围绕“主攻两烟,盘活企业,发展果塞,突破两翼”这一思路增强地方财力。主攻两烟就是要大力发展卷烟生产和烟叶生产。县烟厂要通过整改使管理上水平,同时调整产品结构,以…  相似文献   

5.
“十五”时期以来,自治区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增长,财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财政收入占GDP的相对比重是适中的、合理的,收入规模的增长是符合内蒙古实际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财政实力,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生财、聚财和用财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随着宁波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财力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地方财力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捉襟见肘的地方财力已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加强财源建设已成为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振兴财政、摆脱财政困境的一项战略任务。一、当前市本级财源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近几年市本级财政收入总量的变化市本级财政收人尽管年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在全市财政总收人及可用资金总量上所占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市本级调控全市经济的能力有较大的削弱。如1997年市本级财政收人占全市的比重…  相似文献   

7.
2000年,我们龙山区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把发展的主题确定为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把发展的重点确定为围绕财源建设狠抓经济工作、全力实现区域经济的新突破。衡量区域经济是否突破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看财政实力是否增强,财政实力来源于经济实力,经济发展的最终标志是财政收入增长,人民收入增加。因此,要改变龙山区目前财政趋紧的经济状况,要实现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就必须使我们的经济工作全力围绕财源建设做文章。第一,围绕财源建设,壮大工业经济。一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  相似文献   

8.
以坚实的财力作后盾,适宜地运用财政手段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解决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培植,壮大财政实力,支持产业发展,促进财政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点和难为问题.为更深入地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更有利于指导和开展经济工作,笔者从定南县财税工作的实践中进行了调研,以资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览》2005,(11):F0003-F0003
青阳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十型机关”为目标,不断创新生财、聚财、用财、理财机制,财政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高。2005年1-8月份,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亿元,全年有望实现1.6亿元,是1980年财政收入的34倍。财政实力由弱到强,为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13,(6):58-59
吴忠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工作方向,努力做到坚持四个突出,建设四型财政。坚持突出开源节流,着力建设发展型财政。坚持支持发展和涵养财源并举,发挥预算、补贴、以奖代补等财政工具"四两拨千斤"作用,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促进财政经济良性互动。一是壮大骨干财源。进一步明确财政支持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全力支持"五优一新"产业集聚发展和战略主导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二是夯实基础财源。不断加大财政"三农"投入力度,确保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力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是激活替  相似文献   

11.
县乡财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整个国家财政收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县乡财政能否走出困境,关系到国家财政的振兴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关系到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如期实现。平潭作为一个欠发达的海岛县,基础弱、规模小、含税型低,客观上决定了财政发展之艰辛、财力保障压力之大。面临困境与难题,如何解困破题,做大增量,垒大财政“蛋糕”?如何盘活存量,做好“少米之炊”,缓解收支矛盾?如何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充分挖掘县乡各级增收理财、自主解困的内在动力?这些问题,作为长期扎根在财政一线的干部,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与江苏在经济总量上差别不是很大,但是财政收入差距较大。与江苏相比,山东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原始初级型工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山东企业规模和结构与江苏差距较大,居民收入低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水平明显低于江苏。促进山东财源建设的重点为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缘和新兴产业发展,培植壮大支柱财源;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发挥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聚集引领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欠发达县加快发展;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财源建设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2011,(15):57
<正>近年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财政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核心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坚持把组织收入、壮大财力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培植财源,积极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收入征管质量和效率,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牡丹江市财政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有了长足发展,发挥了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速度型财政明显,骨干财源后劲不足、新生财源发展不够快、非生产性支出比重较高等。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确定牡丹江市振兴财政的总体思路是:建立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用于培植骨干财源和新生财源、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财力比重不断提高,服务于政府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分配、财政管理、财政监督职能得到强化,到2O00年,基本实现财源巩固、分配合理、职能健全、管理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徐小军  屈耕乾 《唯实》2007,(12):82-84
现有财税体制造成基层财力紧张、支农资金分散等问题,成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只有整合支农资金,理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渠道;调整现有财税体制,增加县乡可用财力;开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省县域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在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1996年,县域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占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量的36.6%、32.7%和35.1%。可以说,县域工业一直是支撑县级财政的主要力量。现在的问题是,县域工业效益不好,而且形势相当严峻。1996年,全省有23个县(市)工业亏损,占全部县(市)总数的一半,其中千万元以上的号损大县就有4个。今年到目前为止,县域工业效益呈继续下滑的趋势,经济运行十分困难。造成我省县域工业效益差、地方经济实力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7.
在实行新税制的情况下,镇委、镇政府紧紧扣住“加强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实力,促进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这个主题.制定得力措施.力保财政超过千万元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00,(8)
河南省唐河县是南阳盆地一个典型的内陆传统农业大县,多年来,单纯的种植结构和工业的弱势,一直阻碍着唐河的经济发展。面对着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困扰和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的三重压力,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改变面貌,唯一出路是依靠科学技术,用现代科技对传统农业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决定全面启动科技兴县工程。  相似文献   

19.
《学习月刊》2009,(15):F0002-F0002
江汉区财政局作为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为国聚财、为民理财、为政府分忧的重任。全局设有18个职能科室,现有干部职工70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汉区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克难奋进,开拓创新,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财政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狠抓财源建设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60亿大关,区级财政收入达到14亿,区级可用财力稳步增长。财政支出切实突显新方向。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财政保障的首位.大力支持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和环境保护等事业发展。财政改革继续开创新局面。深入推进预算编制、国库管理、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各项财政改革,加快实现财政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财政监督逐步取得新成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通过会计职业培训和财政监督检查等工作不断规范财政财务行为,努力维护规范、公平、透明的财经秩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唐县以“保持先进性,增创新优势”为主题,探索走出了抓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促大集团带动战略、求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培植起了一批以全面最大的农用车制造企业时风集团、全国著名的高档铜版纸制造企业泉林集团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蓝山集团为代表的国有骨干企业群体,壮大了地方经济财政实力。2003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上交税金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到78.73%,90.31%和94.15%,国有企业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