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东南亚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相当长时期里,东盟国家为实现粮食自给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到80年代中期,东南亚成为当今世界少有的粮食自给有余地区。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东南亚国家出现粮食产量下降,自给率降低,对外依赖增强的趋势,国内粮食短缺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一、好景不长的东南亚粮食自给东南亚国家拥有较好的粮食生产条件,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粮食作物能够一年多熟。自7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都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缺粮国力争实现粮食的增产与自给,泰国、缅甸、越…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全球粮食产量增长缓慢,需求不断增长,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如何保证粮食供应安全已成为东南亚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东南亚各国纷纷实施粮食新政,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给与粮食安全。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促进中国与东盟强化在粮食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非洲粮食危机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失衡,粮价高涨导致粮食危机在非洲蔓延,使得粮食自给能力相对较弱的非洲社会不稳定因素增长,人民生活压力增加。探究非洲粮食危机的成因,对非洲正确应对粮食危机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发展概览老挝是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长期以来,老挝一直处于印度支那的动荡局势中,加上国内的过“左”的经济政策,导致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粮食长期不能自给。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80美元,在东南亚国家当中居末位严与尼泊尔、孟加拉国、越南一起被列为亚洲地区为数不多的最贫困国家之一。1975年12月老挝废除了封建君王制度,建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由老挝人民革命党执政。之后,老挝政府实行了了农业合作化、工业企业国有化、商业统购统销,限制商品流通,关闭自由市场等过激的经济政策,导致了经…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长期面临着经济困难和粮食危机的国家来说,外部威胁固然十分危险,但是吃饭问题从来都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和政权稳定的大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固守计划经济体制等人为因素以及水灾等自然因素,朝鲜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而这其中对朝鲜民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粮食减产了。据韩国有关机构和学者估计,从1994-2000年间,朝鲜因饥荒造成的人口损失,最少在63—69万,最多在58-112万名之间。  相似文献   

6.
越南自80年代以来,经济改革成绩显著,特别是农业领域粮食生产突飞猛进。1988年越南粮食产量达1900万吨,第一次实现粮食自给,结束了多年进口粮食的历史,1989年粮食产量突破加剧万吨大关,至今已连续7年粮食稳定增产,并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泰国之后的第三大米出口国。越南为何能在短短时间里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这正是本文想要探讨的。本文还要进一步分析,在成就后面存在哪些问题,对类似的发展中农业国家有何借鉴意义。一、越南近二十年的粮食发展状况越南是个农业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5%,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  相似文献   

7.
美苏20世纪70年代的粮食贸易因其独特形式,成为透视这一时期美苏关系的一个窗口。本文系统回顾了美苏之间在70年代进行的粮食贸易,介绍美苏之间进行粮食贸易的背景、70年代的两次购粮高潮以及1975年之后美苏间粮食贸易的走向。同时使用双层博弈模型,分析了国内层次、国际层次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最终总结出美苏之间在70年代的粮食贸易,是建立在双方实力的对比之上的,是当时国内博弈和国际博弈综合作用的结果。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层次发生变化,最终都会导致粮食贸易的走向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粮食供应链部分受阻,粮价不断攀升,粮食安全问题受到各国普遍关注.随着经济社会持续进步,粮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涵盖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四个层面.日本、韩国目前基本可以实现主粮自给,但其他粮食仍然依赖进口,膳食营养结构相对健康,生态农业取得一定进步,但在食物微观分配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为维护粮食安全,日本、韩国特别重视农地资源保护,加大农业生产要素投资,积极培育农业接班人,采取了依靠高补贴和高关税保障主粮自给的流通政策,建立了适宜的粮食储备,并积极倡导营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以日韩为鉴,我国应扎实做好主粮保障工作,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资源,加大农业生产要素投资,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优化粮食补贴制度,探索实行目标价格政策,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稳妥推进农业"走出去"的步伐;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粮食储备格局,提升仓储物流建设现代化水平;引导建立营养健康的膳食结构,大力弘扬节约粮食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9.
2002年10月朝核问题出现以后,美国停止了对朝鲜的重油供应,减少了粮食援助,半岛南北经济合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朝鲜针对国际环境的变化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力求增加水力和火力发电,以弥补重油供应停止后所产生的能源缺口,并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自给能力。目前,朝鲜的粮食缺口已经有所缩小,估计不会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10.
美国粮食战略主导下的粮食贸易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粮食战略主要通过跨国垄断集团及其掌控的转基因技术控制国际粮食的种子、生产、销售全过程,为此主导了世界贸易组织粮食贸易规则,力图维系自身粮食不公平的竞争地位,限制发展中国家粮食进口关税和贸易管制政策,并以各种贸易优惠措施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转种经济作物而对西方粮食和转基因技术产生依赖。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应积极参与WTO粮食贸易规则的修订,做到适当进口粮食与保护国内生产的合理平衡,同时通过区域和双边协议,建立稳定可靠的粮源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粮食和石油一样,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安全,只有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各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美国权势集团从"取消世界粮食储备制度""农业商业化""绿色革命"到"基因革命"和"生物燃料革命",不断使用新技术以逐步控制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在粮食商品化和粮食政治化的相互作用下,现在已有不少国家因引进美国的现代农业技术、转基因种子和化学肥料,导致其农业逐渐形成对美国的严重依赖.2005年以来,跨国资本已侵蚀中国的粮油市场,中国粮食安全堪忧.  相似文献   

12.
世界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粮食危机预示着高粮价时代的到来,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粮食安全。全球人口膨胀和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打破了供需之间的平衡,而美国推行的生物燃料政策和美元霸权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因此,美国要为世界粮食危机的加剧负主要责任,但美国同时也是世界粮食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国际粮价的高涨体现了美国粮食武器的威力。面对形势严重的世界粮食危机,中国应该保证自给自足,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力保粮食主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制约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国际资料信息》2010,(5):28-30,43
目前,哈萨克斯坦是世界十大粮食出口国之一,在独联体国家中,其粮食产量次于俄罗斯、乌克兰,位居第三位。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要求哈萨克斯坦要跻身于世界五大粮食出口国。哈萨克斯坦首次将发展农业摆在了首位,这是其未来10年的一项战略任务。然而,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多次粮食战略的调整,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的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的是波动式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与中央粮食战略的调整均有一定关系。国家粮食战略经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从互助组到统购统销、60年代的进口粮食缓解粮食危机、70和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21世纪初期至今的从取消农业税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样一个过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粮农种粮的相对收益较低的结构性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大投入资本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三农"问题,始终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这凸显了国家在协调粮食政策运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中共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只有保住"安全口粮和放心粮",才能保证中国到21世纪中叶顺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除了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短期的粮食自给甚至略有出口之外,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菲律宾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菲律宾出现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预测菲律宾粮食生产的前景及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朝鲜粮食危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起世界关注.由于国际社会的大规模援助和朝鲜粮食产量的回升,朝鲜的粮食危机有所缓和.但是,从2008年起,朝鲜再度出现严重的粮食不足问题,其根源在于朝鲜自然条件的制约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的错位、农业生产流通体制的弊端和农业政策的失误、国际环境的变化等.朝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就必须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改善国际环境,以第二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扶持农业现代化,同时增加粮食进口.  相似文献   

17.
“五五”末期基本实现粮食自给后,经过“六五”期间的巩固和发展,到1988年即“七五”计划开始时,巴基斯坦已完全实现粮食自给。根据巴农业生产的现状和潜力,国家农业委员会在1988年拟定的农业发展新政策中,要求在继续保持发展小麦、水稻、棉花、甘蔗等种植业的同时,特别强调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畜牧业、园艺业及其他与农业相关的事业,增加农业出口。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在独立以前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8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农业经济结构畸型,少数几种热带经济作物成为农业生产的支柱,粮食不能自给,50%以上的粮食需要进口。独立以后,马政府将改变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减少对外依赖作为重点来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粮食生产率和产量出现下降的趋势,国内粮食短缺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日渐明显,引起了不少有关人士的关注。本文将对马独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过程,目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作一简要的分析。一、…  相似文献   

19.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定和世界和平,因此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与关注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但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很不平衡,全球营养不良人口仍高达8亿多。粮食安全问题仍需各国继续做出努力。一、世界粮食供求的总体形势(一)世界粮食生产不能满足粮食需求。1、世界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甚至呈下降趋势。由于气候、自然灾害、内乱、艾滋病流行和部分地区种植面积减少等原因,世界粮食产量自1996年获得大丰收后,连续8年徘徊不前。1998—2000年间,甚至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只有2000/01年度,①因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墨西哥启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量有了显著提高,国内粮食基本可以实现自给。然而到60年代中期,墨西哥农业危机再次凸显。因此,为了刺激国内粮食生产,墨西哥政府决定出台扶植小农经济的计划,布埃布拉州被选为试点。这也是平衡墨西哥农业地区差异的重要举措。普埃布拉计划实质上是试图将小农整合到现代化农业体系中的尝试。实践证明,该计划成效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