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为实现“天下平”的和谐社会提出了仁爱思想,以培养爱心实现自身心理和谐,以相互敬爱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爱护民众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以爱惜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利益和谐,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作为当代前沿性学科,它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维护人自身的心理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化解人们的心理不和谐都需要心理学。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知识普及,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水平,来推动心理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儒学道德心理观念对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密切关系.特别表现在仁恻和诚信这两个范畴上.仁恻之心的贯彻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诚信之心则可以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平衡.总之,儒学道德心理观念对贯彻党中央"八荣八耻"的指示精神、加快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心理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影响人的心理不和谐主要有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实现人的心理和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新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我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不只是经济和谐、或政治和谐、或文化和谐、抑或精神和谐,而是整合了四个层面的和谐意义上的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人的心理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示了和谐社会对人和谐心理的诉求,分析了人心理不和谐的内因与外因,并探索了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并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和谐”关键在于”和”字。《说文》:“和”,相应也;《广雅》:“和”,谐也。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前景: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和谐社会的达成一直是人类社会几千年追求的目标,而要达到这种状态,青年在社会中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青年应该承担这样一些职责: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也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提出了更高的价值追求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和谐要求必需公正,公正未必都能和谐。由于社会矛盾的复杂多样性,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和滞后性,决定了单纯的公正执法并不能实现和谐。应当以《决定》的精神为准则,在公正执法大前提下,更要注重以人为本,化解矛盾,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用灵活的执法活动弥补法律自身的缺陷,为构建和谐社会自觉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又是其重要指标。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应针对社会心理的不和谐状态,努力解决突出问题,缩小社会差距,健全社会运行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整合道德价值体系,加强心理健康和谐教育等,为实现和谐社会目标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岳金顺 《工会论坛》2011,17(1):49-50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基本前提。只有企业的每个职工家庭都和谐了,和谐企业的创建才有望实现。首先要提高社会成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和谐家庭建设,形成有利于家庭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机制和环境;企业要发挥职工个人在创建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职工心态是营造和谐家庭的基础,家庭友爱是家庭和谐的关键;企业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创建和谐家庭服务体系,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结合企业发展为职工“送岗位”,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送亲情”活动。企业与职工家庭齐努力,实现和谐企业与和谐家庭的共建共享、共同和谐。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各尽其能、尊重诉求、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和共生共进的社会。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的有力保障,我国现阶段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应将法治作为基本的方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内和谐,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内和谐,没有党内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是毛泽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探索期,也是毛泽东和谐执政理念形成与实践的关键时期。毛泽东的和谐执政理念立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际、外交等社会运行系统的和谐运转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国际关系的和谐,进而构建人们所期待的新社会即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和谐社会不可替代的精神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其特定的积极功能,如社会整合功能,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道德教化功能,促进社会的诚信友爱;心理调节功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和谐;文化功能,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概念,但是他从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这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和谐。这些精辟的论述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渊源。探析毛泽东的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中的德育理论建设,是促使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和谐德育的对象是人,促使德育建设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正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社会注重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强调"以德治国",产生了丰富的道德资源,这些道德资源正是为和谐社会的目标服务的.为此我们要传承传统社会的和谐思想,树立"和为贵"的价值理念;汲取传统社会注重修身养性、反躬自省的道德传统,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心理和谐;积极扬弃传统道德思想中的"亲亲"、"孝慈"思想;积极扬弃传统道德思想中的"忠义"思想,构建和谐组织.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旨在化解社会矛盾,依法行政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最佳途径.各级政府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领导者,每位公务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依法行政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